1.2.2.2 国内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供需研究
相较于国外学者,国内学者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供需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数量逐渐增加,以及该类城市面临的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更多的学者开始将该类城市的生态供需平衡现状作为研究课题,由此也得到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内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供需的理论研究、方法研究现状如下。
(1)国内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供需理论研究
在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供需的初期阶段,国内学者围绕生态供需理论开展研究,并在研究中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供需理论的内容、含义进行界定。例如,陶晓燕对国内外生态供需理论进行梳理,整理总结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供需理论的基本内容,并提出需求、供给实际供给、潜在供给、总量需求、现实需求的概念,建立生态供需关系分析框架。刘焱序等以生态供需理论进展为依据,总结出生态供给的特点为区域性、复杂性、多样性,生态需求的特点为地域性、多维性、差异性等,分析了生态供需间的多尺度关联特征与不确定性关系,指出资源枯竭型城市对生态供需平衡的迫切需求。张磊等在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供需进行研究时,结合国内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状况,从人类对生态需求的角度,结合生态功能属性分析结果,指出生态系统自身状况决定生态供给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生态需求。邓煌炜和廖振良在研究中对生态供需概念进行了分析界定,指出生态系统是生态供给方,社会经济系统是生态需求方。
(2)国内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供需方法研究
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供需方法的研究,国内学者在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例如,蔡春苗和尚金城以城市生态承载力模型、生态足迹分析模型为支撑,定量测算城市的生态供需水平,对生态供给、生态需求相关系数、发展能力模型、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得出城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高于人均生态承载力供给的结论。陈新生利用间接市场法推算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供应与需求,估算生态供应量与需求量,预测研究区域生态供需平衡关系。吴晓和周忠学通过实地走访获取资料,采用生态足迹法、能值分析法、价值量法、物质量法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供需进行研究,在计算生态供给量时融入负荷能力系数概念,修正数据并得到生态供给与生态需求的平衡关系。白玉梅等从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供需角度,以基本供需平衡作为分析生态供需的衡量标准,研究生态供需的时空差异特征。
总的来看,国内学者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供需的研究,多是关注生态供需理论的内容,侧重于对生态供需理论的研究,而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供需的案例研究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