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与宏观调控体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发展目标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以改革创新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先进合理的产业结构,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切实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经济增长目标。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较2020年翻一番,倒推到“十四五”时期经济潜在增长率至少维持在5%以上,实际经济增速至少维持在5%左右水平。考虑到2021年实际经济增速有望超出潜在增长率,有望拉高“十四五”时期平均增速至5.5%左右,更重要的是增长的质量和效率要持续提升,在经济增速保持合理区间的前提下,还要确保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高于经济增速。要实现这一目标,仍需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有效结合起来,确保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同时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得经济增长潜力得以充分释放。

(2)技术创新目标。强化科技创新对培育新动能的支撑作用,尚需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明确技术创新发展的目标。从创新投入看,从“十五”计划时期开始,我国就把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作为预期性指标列入考核范围,但经过四个五年规划该指标均未完成相应目标,分别相差0.18个、0.24个、0.13个和0.27个(2019年)百分点。考虑到这一指标的不可替代性,而且“十四五”规划纲要更是把科技自立自强上升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把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因此,“十四五”时期培育发展新动能,必然要把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作为衡量创新投入的关键指标。“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速高于7%[27],并力争研发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这意味着研发经费投入增长至少要高过经济增速1~1.5个百分点,即到2025年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至少达到2.7%左右,而且在投入结构上要把基础研究占比从2019年的6%左右提升至2025年的8%以上。从创新产出来看,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衡量创新产出的关键指标,但我国专利产出存在“重量不重质”的现象,“十四五”期间要提升专利质量,需要优化这一指标,即更加强调高价值的发明专利拥有量,这意味着把“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作为创新产出考核指标,即由2020年的每万人口的6.3件提升至2025年的12件左右。考虑到研发创新投入需要对应到人力资本上来,还需要纳入“每万从业人员研发人员数量”“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指标,以反映研发类人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3)产业结构目标。对于“十四五”时期产业结构中制造业和服务业比重,经济界是有争议的,争议的焦点是继续沿用“十一五”以来设定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目标还是提出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目标以凸显建设制造强国的紧迫性。“十四五”规划纲要取消了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一指标,也未列出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指标,而是增加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一指标。这凸显出了“十四五”时期产业结构优化方向更加强调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综合考虑“十四五”时期重点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的目标。如果进一步细分制造业和服务业,可建议“十四五”规划使用“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两个指标设定产业内结构优化目标,可以在专项规划中具体列出。

(4)效率提升目标。我国要达成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意味着全要素生产率要达到美国的60%左右,15年间每年提升增速要高于美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速1~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超过50%[28]。考虑到计算方法不同,全要素生产率的数值会有所不同,我国通常使用劳动生产率这一指标作为替代。“十三五”规划中我国首次引入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若能保持“十三五”时期的6.5%的平均增速,到2025年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将超过16万元/人。考虑到2012年后我国适龄劳动力人数逐步减少的事实,“十四五”规划纲要保留了这一指标,明确提出该指标增速要高于经济增速,即有望达到“十三五”时期的平均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