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报告(2022):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 数字经济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是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新经济形态。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迭代更新,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数字经济时代。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我国数字经济在逆势中加速发展。根据中国信通院的统计,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占比呈现出双“39”态势。2020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同比增加2.4%,占GDP总量的38.6%,依然保持蓬勃发展态势。产业数字化规模为31.7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达80.9%。产业数字化在拉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减轻了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冲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数字经济的优势日益凸显,成为推动经济复苏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因此,我们需要基于经济学理论研究数字经济赋能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以及实现路径与政策。

1.1 数字经济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

数字经济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更迭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信息和知识的数字化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有效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提升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的本质在于信息化,是通过信息化融合形成的新经济。数字化应用场景、数字经济形态是经济系统中技术、组织和制度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宏观涌现,这一过程基于技术上以资源配置优化为导向的人类经济活动的高度协调和互动塑造的新生产组织方式的不断演化,构成了数字经济的本质。数据资源、现代信息网络和新兴通信技术共同构成数字经济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数字经济由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构成。数字产业化部分由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据要素驱动业组成,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产业数字化部分是指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涵盖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数字金融、数字商贸、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方面。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力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经济的兴起引发了经济发展方式的巨大变革。新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的发展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数字经济赋能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这两条路径出发,而供给结构的优化与效率的提升离不开数字经济的支持,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1.1 数字经济在微观层面通过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企业是经济活动中重要的微观主体。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企业盈利水平、改善企业运行效率、促进企业创新,可以通过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微观基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变革了生产生活中的信息连接方式,颠覆了企业传统的商业模式。数字经济在微观层面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赋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经济融合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颠覆传统盈利模式。物联网是史上第一个通用技术平台,它可以将大多数经济组成部分的边际成本降至接近于零。因此,数字化企业的生产成本呈现出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征,规模经济应时而起。在网络外部性的作用之下,企业用户规模达到一定边界后,就会引起正反馈效应,触发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有利于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引起规模报酬递增效应。随着企业用户数量日益增长,产品的平均成本逐渐降低,这一过程实际上形成了规模经济。另外,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使企业规模扩大,还促使企业开始关注产品多样化生产。数字经济弱化了传统范围经济所强调的产品关联性,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依托某一种主营业务积累的用户,数字化企业可以低成本地开展多样化业务,获得更加丰厚的利润。腾讯将即时通信作为主营业务,但同时开展新闻、音乐、电竞等衍生业务。依托主营业务平台积累的大规模黏性客户资源,衍生业务更易于传播并被客户接受,企业只需要投入较低成本便可盈利。数字经济能够消减经济往来障碍,提升经济活动的互联互通性,打破地域界限,将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起来,将消费端的长尾效应多样化需求扩展到企业边界,使企业能够低成本地满足更多尾部的、边缘化的消费需求,增强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形成供需的动态平衡,有利于扩大市场规模。市场规模的扩大又会引起生产规模的扩大,数字经济会使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市场范围更加广阔。数字经济融合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2)数字经济促进企业创新,扩大高质量产品供给。伴随数字技术对传统企业的渗透,企业由以往的传统要素驱动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创新驱动,创新能力随之增强。目前,我国企业纷纷启动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实现不同生产和运营方式的创新,这种创新驱动的生产模式使企业的效益加速增长。数字平台通过简化传统交易中那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高效匹配供需。“企业生产决定用户消费”的大众生产时代已经被高端个性需求主导下的“消费为生产提供导向”的数字经济时代取代,企业加速技术创新、扩大高质量产品供给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互联网技术将生产者与消费者连接起来。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高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进生产技术,加大力度研发新产品与服务,扩大高质量产品的生产规模,减少低端供给,提高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形成供需的动态平衡,减少企业的资源浪费,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迭代更新,为企业高质量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企业朝着智能化、科技化、数据化的方向发展,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升,利润水平提高,促进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进而促使企业提供更多的高质量产品,满足消费者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促进企业高质量化生产、高质量性盈利。

(3)数字经济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运行效率。一方面,互联网时代信息化不断加深,促使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水平日益提升。数字经济时代,平台型企业是主流的企业组织形态,“互联网+企业”能够优化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精简企业组织结构,促进企业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通力协作,减少指令传达层级,降低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与指令扭曲,减少部门之间相互掣肘的现象,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降低企业内部组织成本,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企业管理的创新。企业会逐渐增强对大数据的获取与分析能力,不断提升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深度挖掘用户信息,精准定位用户需求,有针对地组织研发、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节省了人力资本与时间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微观基础支持。

1.1.2 数字经济在中观层面通过助推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的兴起与蓬勃发展,可以助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已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力量。以数字产业化为支撑,以产业数字化为根本,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数字经济极大地推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各行各业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新产业,重塑需求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需的适配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缓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数字经济的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数字经济具有高渗透性,传统产业的生产、流通、销售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借助于互联网、数字技术、数字服务、数字信息实现高质量生产和高效流通,有利于提升产业运行效率与产业数字化水平,加速传统产业改造,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其一,数字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传统产业生产方式。数字经济深度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能够优化传统产业的资源配置,使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提高其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其二,数字经济的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数字经济提高了经济活动的互联互通性,生产者与需求者可以随时随地无障碍交流,点对点的定制化产品与服务随之涌现。资源的加速流动使产品交易不再受到时间、距离的限制,降低了交易成本,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升,有助于提高传统产业的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其三,数字经济的发展优化了产业组织方式。随着平台经济、网络经济的兴起,产业组织方式日益发生变革,中小企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提升产业创新水平,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新产业形成,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产物,伴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产生,可以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变革的进程。产业创新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持,技术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源泉与动力,技术创新催生新兴产业与新的商业模式的产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其一,数字经济打破企业边界,促进产业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加速演进,带来了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企业的边界被打破。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背景下,产业突破了企业边界,趋向于无形化和数字化,产业融合程度日益加深,催生新兴产业,并引起规模报酬递增效应。其二,数字经济促进关联产业的融合。数字经济产业具有高创新性和高渗透性的特点,与关联产业渗透融合,形成了“共享经济”、“开放经济”、O2O、C2C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助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三,数字经济加速产业链上下游产业的融合。原本独立的产品或服务通过信息平台重新结合,形成新型产品和服务,产业范围日益扩大,产业层次逐渐增加,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水平,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3)数字经济的发展重塑需求端,拉动产业转型升级。伴随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优势逐渐显现。在强劲内需动力的驱动下,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稳中有增的内生动力。数字经济的发展引发了新的消费需求,催生了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带动消费转型升级。进入数字时代,供给以需求为导向。数字经济的发展创新了消费模式,提升了消费层级,有利于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使产业结构朝着高级化、合理化方向演进。一方面,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加快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程。诸如5G、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设施的迭代更新,催生了健康养老、绿色产品、知识消费、定制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开创了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数字科普等新业态和新模式,促进消费的转型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优化了投资环境,增加了有效投资,加大了资源向新基建产业倾斜的力度,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引领了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推动了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了全社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水平。总之,数字经济创造的新需求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需求导向,有利于深化结构性供给侧改革、矫正扭曲的要素配置、提高供给水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1.1.3 数字经济在宏观层面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是由技术变化和结构变化引起的,一般由技术进步与配置效率等构成。全要素生产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注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特别是与技术进步有关的生产效率的提升。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兴未艾,给宏观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数字经济之所以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其特有的经济特性,即渗透性、替代性、协同性。

(1)数字技术通过渗透生产活动推动全要素生产率进步。新兴数字技术源源不断地被注入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在内的各个经济活动环节,促进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以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的发展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更迭,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提升宏观经济层面的经济增长水平和效益。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引起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产生,为经济发展提供关键技术创新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科技创新。创新成果渗透到经济活动中,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升。数字技术推动了宏观效率变革,实现了经济系统的效率提升,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助力政府建立宏观经济决策系统,加强信息服务机构的建设,促进宏观经济管理创新,打造智能化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公共政策的有效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配套政策体系支持。

(2)数字资本替代其他资本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在摩尔定律的作用下,生产过程中会尽量多地使用数字技术,因此形成了数字资本对其他资本的替代。传统的数量型经济增长模式,主要是依靠追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或者扩大再生产规模来实现经济增长。但以高投入、高消耗为代价,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生产的低效率。数据成为生产要素,会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降低对传统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依据内生增长理论,知识、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先进生产要素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首先,数字经济时代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快速灵敏,具有动态性和实时性。互联网中的信息复制成本趋近于零,且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知识是可得的且具有明显的外溢性效应。其次,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技术的进步。最后,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了大量的高级数字人才,促进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由于知识、技术、人力资本等先进生产要素的叠加倍增效应,生产过程中传统生产要素的消耗降低,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物质资本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效益的提高,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3)数字产品协同其他生产要素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数字产品广泛地渗透到生产过程中,加快了人才、技术、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进程,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要素数字化转型,增加了其他要素的配合程度,以此提高了生产效率。信息、技术等高级生产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结合,提高了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促进生产方法与生产模式的创新,改变了传统数量型经济增长模式中依靠增加人力、资金等传统要素的投入量或者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式,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在数字经济时代,劳动力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已经成为普遍的生产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在宏观层面为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持。

1.2 数字经济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在数字经济的发展浪潮中,以供给体系质量的提高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为突破口,有利于推动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对“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赋能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实困境的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数字经济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有效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路径与政策。

1.2.1 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创新是新时期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数字经济时代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科学技术的演化升级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全要素生产率,也是革新治理污染、净化环境的手段。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创新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的短板不断暴露,我国新型数字技术创新人才短缺、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的问题逐渐凸显。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创新已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当前数字经济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此过程中,创新至关重要。创新能力不足且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会阻碍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妨碍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不利于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以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信息化产业,提升产业链水平,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落实新发展理念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会阻碍数字经济的发展,延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不利于实现经济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1.2.2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度有待加深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度关系数字经济发展的活跃程度,同时也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而影响经济发展质量。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催生了新技术、新业态的演进,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不够、产业数字化水平偏低的问题,制约了数字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度不高,延缓了产业数字化进程,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是重要的发展趋势,如果不能顺应以数字经济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就得不到解决,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违背新发展理念,不利于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顺应当今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实现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高质量发展是适应当前国际环境的根本出路,加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步骤。

1.2.3 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新型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赖以生存的基石,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利用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依托。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的重要举措。虽然我国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但新基建存在潜在需求旺盛但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且城乡差距较大,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相对而言,东部地区基础设施比较完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西部大部分地区仍以发展传统产业为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基础设施不健全导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这必然会制约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导致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理论创新成果无法转化为生产力,无法满足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迫切需求,不利于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影响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无法得到满足,阻碍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另外,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区域分布不平衡,会加剧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不利于产业布局调整与优化,制约了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会逐步演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桎梏。

1.2.4 配套政策支持体系有待完善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有活力的微观主体、有效的市场机制与科学的宏观调控。“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相互配合,能为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完备的制度支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结合,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缺乏完善的数字经济制度体系,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急需健全的制度体系作为保障,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会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指引方向,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道路指引。健全的制度体系和科学的产业政策可以提高资源的流动效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充沛资源的支撑下日益蓬勃发展。配套政策支持体系不健全,就无法保障数字经济的安全稳定发展,无法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输送能量。目前,数字治理体系的制度建设相对缺乏,监管理念相对落后,法律法规也存在不完善之处,导致信息泄露、“数据孤岛”现象频发,市场活力不足,不利于数字经济产业的长远发展,阻碍产业数字化进程,不利于产业升级与结构的优化,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形成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枷锁。

1.3 数字经济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展开,为我国经济智能化、信息化、数据化发展赋能。数字经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培育新动能、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将大有可为。数字经济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融合实体经济,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3.1 以科技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创新体系支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以创新驱动发展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适应新常态的根本之策。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能够推动数字化基础创新,加快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进程,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产业基础支持。以科技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需要加快突破关键技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研发新产品,推动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

(1)加快突破关键技术。目前我国科技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加快核心技术的突破。通过建立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和专利保护制度,加大基础科学研究力度,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变革、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提高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质量变革和核心技术支撑。

(2)强化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平台。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能够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水平,有利于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因此,我们要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充分整合科技资源,加快完善科学化、网络化、社会化的创新平台,提高科学技术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创新支持体系。

(3)支持研发新产品。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之发生变化,其本质为供需不匹配的矛盾。数字经济深入发展,催生了定制消费、网络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模式,供给决定需求的传统消费观念被颠覆。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背景下,需求为供给提供导向。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需要研发更多新产品,以消费带动供给的升级。因此,急需出台相关政策,激发大众创新意识,促使企业改进生产方式、采用新技术原理、开发新的设计思路生产新产品,扩大高端产品的供给规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1.3.2 以数字经济产业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体系支持

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化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数字经济的产业化发展,需要加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演进,整合各类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结合数字经济领域创造的多样化新兴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促进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信息产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加速产业变革,推动传统产业的演化升级,打造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以数字经济产业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实施以下措施。

(1)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平台。良好的平台是数字经济产业化发展的基石。数字经济时代要重点支持数字经济、信息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互联网经济、零售经济等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倡导大众创业,激发万众创新,提高国民经济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驱动平台经济的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以此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微观主体,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数字化企业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构建中国数字经济底层最关键的步骤。微观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可以促进中观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加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助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向着合理化、高级化演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3)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打造未来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不但能够缓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可以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催生新兴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达到供需的动态平衡,缓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1.3.3 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新型基础设施已成为提升一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完善的新型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是推动产业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催生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以完善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新型基础设施的有效性是以其规模达到一定边界为条件的,其巨额的前期投入与漫长的回收周期弱化了投资者的投资动力,造成新型基础设施规模不足的现状,制约数字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政府政策需要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一方面,建立健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机制,放宽新基建产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充分调动微观经济主体投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从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创新激励政策、人才政策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促进信息技术的更新进步,扩大新型基础设施的应用化规模。

(2)推动新型基础设施的交叉融合。交叉融合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生俱来的特点,涵盖学科、技术、产业三个方面。各项新兴信息技术充分交叉融合能够发挥出叠加倍增的协同效应,引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新兴产业的崛起壮大。以新型基础设施的交叉融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需要协调各种数字化信息技术,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提升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信息联通机制,加大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物联网产业的竞争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流协作程度,发挥新型基础设施的外溢效应和倍增效应,支撑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动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3)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的技术扩散。数字技术具有明显的“知识外溢”效应,有利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加大新型基础设施的技术创新力度,能够提高产出水平和效率,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产生,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产业向着高级化演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新型基础设施的技术扩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需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力度,促进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以新型基础设施的技术创新带动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1.3.4 以数字治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配套政策体系支持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有效结合,可以为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政策支持。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为政府赋能,能够增强政府的态势感知、科学决策、风险防范能力,打造“有为政府”,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全方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数字治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配套政策体系支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1)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智能化政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政府宏观调控与经济政策的支持必不可少。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经济日益融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政府搭乘互联网的东风,能够掌握更多的有效信息,提高决策科学性,促进政府效率的提升,有助于打造服务型政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恰当、有效的经济政策。因此,要加快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打造智能化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制定精准的产业政策、完善隐私保护与监管体系,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有为政府携手有效市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2)加强管理创新,提高决策科学性。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背景下,政府的行政任务、行政环境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政府要加强管理方式、管理体制、管理机构、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的创新。借助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政府要提高办事效率,打造服务型政府。建立健全数字经济的评估机制,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做到切实为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配套政策支持。

(3)加快数字领域立法,优化数字治理生态环境。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道德洼地。数字经济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隐私泄露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消费者隐私保护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一方面,要完善数字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立法,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用户在良好的环境中享受数字经济带来的便利,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另一方面,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常态化形势,运用数字技术优化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个人信息发布门槛,在不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提升社会福利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1.4 数字经济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取向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立足新发展格局,以提高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与全要素生产率为出发点,立足实体经济,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新型投融资机制;增加教育投资,培育创新型数字经济人才。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1.4.1 立足实体经济,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途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立足实体经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结合科学信息技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1)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带动消费升级、化解产能过剩、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行“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加大向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源投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在“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的发展背景下,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淘汰落后产业、夕阳产业,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建立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提高实体经济的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演进。

(2)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关乎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关系我国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夯实实体经济的地位,大力支持“互联网+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推动制造业朝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产业基础,为数字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创造新动力。

(3)提高传统产业创新能力。当今世界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创新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要完成数量型经济增长模式向质量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就要解决传统产业造成的资源浪费与产能过剩问题。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需要提升传统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激发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改进生产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研发新产品以提高供给水平,促使传统产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产业链水平,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

1.4.2 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创新放在国家战略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我国长期以来在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领域研究短板突出、重大原创性成果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完善基础研究布局。完备的教育体系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中国传统教育偏重知识讲授,创新活力不足。应从教育抓起,改革教育体系,对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加强基础前沿科学研究,强化重大科学问题的战略部署,健全国家科技计划基础研究支持体系,加强专利成果的保护,激发科技创新的动力与活力,加快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建设高水平研究基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创新人才队伍不断扩大,但高科技创新型人才依然不足。因此,我们要建设高水平研究基地,培养创新型人才,优化科技创新基地,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而努力,促进“互联网+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打造新优势。

(3)加大创新政策支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微观经济主体的创新活力息息相关,更离不开创新激励奖酬机制的支持。目前,我国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科技创新的进程。以科技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亟须出台完善的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和扶持政策,深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完善奖酬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科技不断创新,可以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保障,以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计日程功。

1.4.3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新型投融资机制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命脉。数字经济不是“虚拟经济”,而是一种基于传统经济系统的以科学技术为核心驱动力而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发展形态。因此,金融政策要为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持续的、有力的支持。

(1)引导资金向数字经济领域倾斜。虽然数字经济领域具有低边际成本的特点,但前期投入需要巨额资金且回收周期漫长,导致了投资动力不足的现状。因此,政府需要引导资金向数字经济领域倾斜。一方面,引导资金向“新基建”产业投入,建立完善的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另一方面,设置专项资金,完善创新薪酬激励机制,保护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2)搭建专业的投融资服务平台。充足的资金是产业生产、经营、流通、销售环节正常运行的必要前提,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数字经济时代,我国现存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还未解决,会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桎梏,不利于技术创新,会阻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更具包容性、普惠性的金融支持,还需要高效率、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因此,搭建专业的投融资平台是以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力推动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的发展,建立高效率、智能化、数字化的投融资机制,使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都能够获得融资支持,有利于促进产业的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产出水平和产出效率。

(3)推动金融科技创新。金融技术创新不仅是提高金融效率的物质保证,而且是推动金融创新的重要动力。金融科技创新促进金融交易成本的降低与交易效率的提升,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市场的供给水平、完善投融资机制。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应用,催生了新的交易方法和交易手段,使得金融效率大大提升。因此,以完备的金融制度为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政策支持,需要加强金融科技创新,以“互联网+金融”的方式,促进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

1.4.4 增加教育投资,培育创新型数字人才

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更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驱动,而创新需要依靠创新型人才的支撑和高科技人才资源的赋能。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新产业、新模式,推动新兴产业和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人才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大力推动教育体系改革,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持。

(1)推动教育体系改革。传统的学校教育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数字化人才,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坚持以高水平的科研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重点关注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为数字经济的发展输送创新型数字人才。

(2)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深度融合,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机制是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必要前提。首先,要形成促进产学研一体化的政策支持,加强统筹协调,促进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与高校之间的良性互动。紧紧围绕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激发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其次,要鼓励科研人员与数字经济产业加强合作,共同助力产业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3)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要把握新的发展方向,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以适配数字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要求,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瞄准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趋势,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传统产业调整升级,着力推进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进程,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从而推动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