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方式变革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原动力
垄断生产方式是美国走上世界经济格局主导地位的根基,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生产与消费循环模式被彻底重构,生产流程不断分解的模块网络化生产方式兴起。作为一种循环往复的新型发展机制,模块网络化生产方式变革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了强劲的原动力。
1.垄断生产方式的特点
垄断生产方式主要适用于生产标准化或差异度较小的同质产品,且对生产时间要求不高。由此,生产者通过扩大规模,优化生产组织,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提高产品竞争力,并淘汰缺乏足够规模效应的厂商及其产品。
随着生产技术水平及组织管理复杂程度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升,在大规模生产基础上使垄断资本所具有的竞争优势越趋显著,从国内垄断到国际垄断,跨国公司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同时为获得足够大规模的消费需求而对全球自由化、一体化市场的要求不断提高,并在淘汰规模效应低的厂商过程中强化国际竞争地位。
所以,垄断生产方式一方面要求基于规模效应基础上的生产有组织化程度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要求自由开放的市场规则。再生产过程循环往复的结果,便是资本垄断程度不断提高,垄断成为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累积强化发展的生产方式。
2.模块网络化生产方式的产生
模块网络化生产方式是垄断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最初源自垄断资本为应对市场需求变化而做出的生产组织方式优化调整。
首先,垄断资本为了实现市场生存,选择差异化竞争路线,即生产与其他垄断竞争者有所差异的产品。由此,市场上充斥着越趋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其次,为了满足消费者日趋多元化、差异化以及对时间要求有所提高的需求,垄断厂商在企业内部采用模块生产技术,即将差异产品分解,将共同或相似模块进行规模化生产,模块组合形成差异产品,模块并行运作还能压缩生产时间。由此,率先采用模块生产技术的厂商在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和时间经济效应基础上,扩大了竞争优势、强化了市场地位。最后,随着消费需求日趋差异化和快速变化,垄断厂商陷入选择困境,一是生产流程涉及诸多模块,各模块的专业化方向不同,越大型的厂商需要生产的模块越多,研发投入成本越高;二是需求变化快,决定了厂商需要采用延迟战略,即等待订单下达后再组织生产,以避免无效生产,越大型的厂商,等待成本越高;三是订单一旦下达,垄断厂商就需要做出敏捷响应,越大型的厂商,组织管理成本越高。因此,在需求差异化及快速变化的市场特征下,强化规模优势的垄断厂商陷入“大还是快”的两难选择,并因市场竞争压力攀升,迫使垄断厂商选择外包生产环节,自身则专注于核心环节的生产组织方式,即放弃规模基础上的垄断,而选择专业化发展。由此,不同厂商专业化生产不同模块,并因产出同一产品而内在联结的生产组织方式,即为模块网络化生产方式。
可见,模块网络化脱胎于垄断生产方式,是大规模生产组织在面对市场变化加快挑战下的适应性选择,其中,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另外,流程分解、模块外包之后,核心模块厂商仍然对于整个产业链有着很强的影响和控制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由直接控制各生产环节,转变为间接控制的方式。但生产流程被打开,一是核心环节的间接控制能力远弱于直接控制方式;二是为各模块厂商间的优化组合提供了可能。
3.模块网络化生产方式的发展属性
模块网络化生产方式虽然源自垄断资本的生产组织方式调整,但是生产流程分工一旦外化为社会分工,就转变为难以逆转的新型发展机制(见图1-5)。
生产流程通过模块分解、网络联结的方式组织生产之后,专业化模块厂商为保持自身敏捷反应能力,在订单下达之前倾向于减少备货、库存;在订单下达之后则需要快速响应。因此,为完成订单,缺乏备货的模块厂商对上游供应商提出定制化、要求快速响应的需求。厂商需求的循环往复,决定市场消费体系中的需求差异化、定制化、快速变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模块并非穷尽的分工环节,而是还可以继续流程分解的子系统,当需求压力不断向模块厂商及其供应商传导时,则促使模块层级式的流程分解、分工深化,并循环累积为市场需求体系的异质化程度日趋提高。由此,模块网络化生产方式的运行,与垄断生产方式有着本质区别,即生产组织不是越趋集中,而是生产流程越趋分散;并且在碎片化生产与异质消费需求的循环往复作用中,变成累积强化的发展机制。
图1-5 模块网络化发展机制
4.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微观基础
模块网络化作为新兴的生产方式,在循环累积强化的发展过程中,深刻改变了再生产循环的基本属性,为社会经济系统重构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重构市场关系。垄断生产方式下,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有利于垄断资本发挥竞争优势、巩固市场竞争地位。模块网络化生产方式下,仅靠自由市场作用不能满足再生产发展需要。一是因模块厂商提高专业化程度的要求,对公共服务产生定制化要求,特别是迫于创新压力,而对心智开发及其载体——创新型人才产生强劲需求;而创新型人才具有一定公共性,且其培养过程有赖于大量公共服务的投入,这成为模块厂商专业化发展日趋重要的公共服务需求。二是模块厂商为了保持敏捷反应,难以自我供应公共产品,而需要从外部获得供给。三是生产流程分解后,本属于流程内部共同使用的服务或产品,因模块外包,而成为模块厂商共同需要并有赖于外部供给的准公共产品。因此,在模块网络化生产方式下,异质公共品需求大幅度攀升,这就要求公共品也像私人品一样,以模块网络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来供给;并且,公共品供给网络成为私人品产业链的延伸组成部分,两者只有紧密联结,才能共同对异质产品需求做出敏捷响应。由于公共品依据公共性高低可由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组织联结成模块化网络来提供供给,其中,协调公共性程度高的产品供给更有赖于政府发挥作用,因此模块网络化生产方式的运行,要求政府与市场有机联结、协同发展,这成为生产力发展所依赖的新型交换关系,而与垄断生产方式下要求减少政府干预的自由市场原则有着实质性差别。
第二,孕育新科技产业革命。模块网络化生产方式下,分散存在的差异化需求,以及碎片化的生产环节 ,使生产与消费相联结、生产环节紧密联结的需求更为迫切,这就对数字、网络、平台、智能等联结科技提出要求,也为其发展开辟道路、创造空间。而联结科技的突破,进一步为模块网络化发展创造物质基础与技术条件。因此,在科技创新促进网络联结与流程层级式分解的循环往复作用过程中,新一轮以数字、网络、平台、智能等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产业革命不断孕育,并在全面爆发的同时重构整个社会生产、经济、政治等体系。
第三,重构生产关系。模块网络化的发展,改变垄断生产方式长期累积而成的垄断资本内部分工细化、一体化程度提高的组织方式,而转变为模块厂商的专业化生产,以及联合生产全流程的产业链结构。生产体系的社会化分工日趋细化,产业链整体规模扩张,产业链组织的复杂程度提高,模块厂商展开分布式生产;与此同时,核心环节 在产业链体系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垄断资本由控制一体化的生产过程转向控制核心环节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做出的适应性调整。由此,核心环节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劳动者之间的分化成为发展趋势。虽然就核心环节垄断资本的影响和控制范围而言,是用有限的资本驱动更大规模的中小模块厂商资本来完成产业链运作;但是从整体产业链分布来看,掌握核心环节的垄断资本所占比重相对有所下降;特别是当核心环节被替代或控制力下滑时,既往直接控制整个生产流程的垄断资本在产业链中的重要性降低。然而,更为重要的是,生产与消费的分散化,使联结科技及其载体在社会再生产循环中日趋占据主导地位,数字、网络、平台、智能科技基础上的新型平台垄断关系出现,并随着所联结消费需求类别、产业链网、空间区域的扩张,平台垄断程度及范围走向极化。平台、核心环节、数字智能科技等的归属,决定了新型生产关系及其价值分配的属性与特征。
可见,模块网络化是在信息科技基础上、生产与消费循环发生质变的前提下,脱胎于但解构垄断生产方式的新型生产方式;其循环往复运行的结果,也将颠覆既有垄断体系,并开辟指数级增长、全新的社会生产分工系统。模块网络化生产方式兴起,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了累积强化的变革原动力,由此为开辟新时代奠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