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历史-城市:1891年以来深圳的变迁与重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一
PREFACE

董冰峰


“影像-历史-城市”是关于深圳的一个艺术展览项目和研究计划。艺术展览项目已经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进行了展出,而肖剑和陈东进一步开展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并融合了展览和前期的积累,完成了本书。

本书的研究起点为1891年,其时,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正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冲击下摇摇欲坠,但与此同时也诞生了许多的新希望,比如:深圳作为西方与晚清政府的“冲突区”和交汇地带,在此时孕育而生。而2020年,其作为一个“正在进行中的”研究计划的临时终点,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更显得富有一种特定的时代意涵。可以说,本书既是关于深圳的历史记忆与艺术书写,也是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反思。

《影像-历史-城市》一书的坐标是深圳,透过影像的记录和艺术想象来展现深圳过往的百年史。与通常面向大众的“老照片”视角下的近代史的叙事方式明显不同的是,本书第一部分(即第一章至第五章)以立论在先,以一系列具有感性和理论色彩的概念为解读路径,如前五章的题目可分别简略为:情绪、凝视、迁移、异乡、梦。学者肖剑采取了一种更为开阔的历史研究的比较视野与跨学科的书写策略,以文学想象来带动历史的流转,以个体情感的角度引发历史图像本身所蕴含的力量并与之共鸣。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艺术,即第六章“行动的本质”。以当代艺术的视角来观察深圳的当下。对改革开放以来急速发展的中国社会而言,深圳无疑是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或者艺术实验场。早在20世纪80年代,深圳的艺术活动就是“85新潮美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摄影》杂志对世界摄影潮流及理论的介绍,则推动了中国纪实摄影和艺术摄影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的整整10年间,当内陆城市处于当代艺术的低潮时,何香凝美术馆的兴建、开馆,以及第一届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的举办,确立了深圳艺术界将当代艺术公共化和国际接轨的前瞻性地位。可以说,本书中的艺术部分,是将当代艺术视为一种动态的思想实验,它通过艺术家、评论家、艺术机构的活力和在地实践来不断地形塑深圳乃至整个中国社会在人文、艺术等方面的走势。

“影像-历史-城市”的研究起点,无疑受到明星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与哈佛大学团队于20世纪末在珠三角完成的《大跃进》(Great Leap Forward)的启发。那就是将深圳放在中国和世界不断变化的现场与网络之中,从历史、图像、政经和人文活动等多角度来展开对深圳历史的多维度的认知,并由此对深圳的未来开启更具想象力的可能性空间。这同样也是本书尝试探索的课题核心与实验方向。

2020年11月19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