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文物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白蛇与通济堰坝

龙泉溪与松阴溪一路左冲右突,冲出大山的围堵后前途豁然开朗。它们放慢脚步,让一路裹挟的泥沙沉淀下来,一点一点,亿万斯年后,累积成广袤的碧湖平原。

堰头村位于碧湖平原的西南角,距龙泉溪与松阴溪交汇处不远,因为村头有一座千年古堰——通济堰,故名“堰头”。

很久以前,松阴溪经常泛滥成灾,碧湖平原一片汪洋,农田、园林、房舍悉数被淹,人畜死伤无数。但遇到干旱之年,土地暴晒龟裂,庄稼颗粒无收,饿殍遍野,百姓流离失所。解决好碧湖平原四万亩良田的灌溉水源,成了朝廷的头等大事。

南朝萧梁天监四年(505),梁武帝下旨,命一位姓詹的司马和一位姓南的司马在松阴溪建一座大坝,拦住溪水,引水入田灌溉,造福百姓。

詹、南二司马接旨后,火速赶往碧湖。他们溯松阴溪而上,考察溪流,经过反复比较,决定在松阴溪下游河床最狭窄的地方修筑一座大坝。二司马组织民夫到附近的凤凰山上,砍伐许多大松树用于筑坝。由于松阴溪水流湍急,几百斤重的大木头一放进溪水里就被急流冲走,一而再,再而三,最后不得不停工。

詹、南二司马苦苦思索,如何才能拦住野马一样奔腾的溪水呢?他们冥思苦想,绞尽脑汁,还是想不出办法。但他们又不能放弃,如果修不好堰坝,梁武帝怪罪下来,那可吃不了兜着走!

有一天,两位司马正在溪边商讨筑坝事宜,迎面走来一位鹤发童颜、慈眉善目、银须飘飘的老者。二人一看老者气度不凡,心想此人决非等闲之辈,便上前施礼,请教筑坝妙法。

“神异之物从哪里游过去,哪里就是筑坝的好地方。”老者捋了捋银须,手指松阴溪,微笑着说。

两位司马朝老者手指的方向看去,水面上只有浪花,什么也没有啊?他们回过头来,想细问究竟,老者却已不见了踪影。二人喜上眉梢,他们断定这位老者肯定是神仙,是来指点他们筑坝的。

于是,两位司马天天来到溪边等候“神异之物”出现。到了七七四十九天,当他们正在岸边徘徊时,一条白蛇突然从他们脚边窜出,“噗通”一声跳进松阴溪,扭动着横穿激流,向对岸游去,身后留下一道弧形的痕迹。二人惊奇万分,睁大眼睛,看着那条白蛇一点点游向对岸,最后消失在密密匝匝的芦苇丛中。

过了好久,两位司马才回过神来,他们相视一笑。

“白蛇能在湍急的水流中游向对岸,原来走的是弧形路线!”

受到“白蛇过溪”的启迪,两位司马有了灵感,他们参照“白蛇过溪”的线路,重新研究筑坝方案,最后决定了坝址,并按照“白蛇过溪”的路线修建了一座拱形坝。

经过几百个日夜的奋战,一座气势恢宏、世界首创的拱形木筱大坝建成了。从此松阴溪水像一只驯服的绵羊,乖乖地被引进堰渠,日夜灌溉着碧湖平原的万亩良田。

“白蛇示迹”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在处州府传开了。百姓们说,那条白蛇是龙王的化身,东海龙王被两位司马的筑坝精神所感动,特意化身“白蛇”,帮助他们修坝。于是,当地百姓就把这座坝称为“白龙坝”,还在白龙坝旁边建起一座龙王庙,在庙里塑造了神像。为了感恩詹、南二司马的功绩,老百姓又在庙里塑了两位司马的塑像,供后人瞻仰和祭拜。

三洞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