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东方风来满眼春
东方风来满眼春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面临着方向选择,是原地踏步,还是继续深化改革。
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事件,就是小平同志南巡,发表一系列讲话,为中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改革开放再出征,再启航,从此,中国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当时,我只有20岁出头,对中国的形势看不懂,不知道这里面蕴含了重大的人生机遇。
改革开放的前沿是东南沿海地区,比如,广州,深圳等地。经济发展,一日千里,身处巨变之中。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起来。一些大的企业就是在90年代萌芽了,比如,万科,腾讯,华为,等等,都是在这个时候孕育产生的。
我们当时在东北内地,属于保守落后地区,处于改革开放的后方。只听到了改革的隆隆战鼓声,不知脚下路在哪里,只能看见别人在吃肉,我们做了这次改革盛宴的旁观者。还停留在口头上,还在讨论改革。东南沿海地区的青年,已经下海弄潮,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开启了人生新征程。
我在县委机关工作,每天写材料,爬格子,固守着一亩三分地,真可谓井底之蛙。觉得在机关工作,安逸体面,捧着金饭碗,没有后顾之忧,过着得过且过,小富即安的生活。
我们这里虽然不是改革的前沿,但是,改革大潮暗流涌动。政府号召公务员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人才,下海经商,领办创办企业,或者承包企业。
此时,东北国有企业基础很好,很多都在正常运转。这个时候,开始推进了改革,主要是个人承包,把企业承包给个人,然后,向国家交足利润,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就是在这波改革中,国企变成了民企,很多国有资产变成了个人财富。一些人率先富起来了,成为改革的弄潮儿。他们捞得了第一桶金,为开拓自己的商业帝国奠定了基础。
复盘这段历史,审视这段人生。总体感到,之所以错过了这次改革的浪潮,没有把握住人生重大机遇,主要有两个因素。
一是认知天花板。俗话说:破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如名师指路。我们这些农家子弟,眼界很狭窄,没见过大世面,在20多岁的时候,都没有坐过飞机,没有到过省外一些大的城市,更没有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过,缺少这方面的阅历。身边没有这样的高人,也没有来自发达地区的人指点,只是凭着感觉走,所以在认知上有天花板的,是认知能力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经济上的匮乏。当时,我们有一份工作,有稳定的收入,虽然过不上富裕生活,但是基本的温饱生活得到了满足,农家子弟有这样的生活已经很满意了,也是一次跨阶层的飞跃。如果我们放弃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失去所有,重新开始,容易失败,失败是没有后路的,不旦一个人的工作没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都将会受到重大影响。那些先进地区的弄潮儿,他们是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的,现在看有些大佬,他们在创业的时候,已经是衣食无忧了,即使创业失败,父母或家族都会为他承受一切,这是我们无法比拟的,是我们先天性劣势,无法弥补。
此时此刻,广大农村,不论是大江南北,还是长城内外,掀起了一轮规模巨大的乡办企业热潮。
不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改革开放落后的地区,都办起了村办企业和乡办企业,为此,县里还成立了乡企局,专门指导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搞的最出名的是华西村,大邱庄等,他们是全国乡办企业的典型。我县也涌现出一批比较好的村办企业,有榨油厂,有钢材厂,还有一些化工厂。总之,林林总总,各式各样,有大的,有小的。有科技含量高的,有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出的产品也能卖掉,因为上个世纪90年代,商品比较匮乏,只要能生产出的产品,都可以卖掉,不愁销路。乡办企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商品,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刺激了当时经济的发展。
在内地下海经商的第一批人,可以说是改革的先驱。都是一些草根出身的农民,没有什么知识,没有什么背景,也没有什么资产,就是有胆量,有魄力,敢于吃第一口螃蟹。
就像经典社会主义理论所说那样,无产阶级革命最坚决,最彻底,因为一无所有,他们失去的是锁链,获得的是全世界。就像一位成功企业家所说的那样:什么北大,清华大,都不如胆子大,这就是对当时经济现状的一种真实写照。
回过头来,认真审视一下90年代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风云变化风雷激荡。在这种历史关头,应该有伟人站出来。小平同志承担起了这一历史重任,确保中国改革开放这艘航船,乘风破浪,继续前行,过险滩,闯激流,把中国带入了深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