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助力乡村振兴的深情呐喊
尉文龙
黄河水滋润了黄土地,黄土地托举起吕梁山。山高水远,山温水暖,因而在吕梁的地域基因中恋家恋土的情结深沉隽永。在乡者不舍离开,离乡者念念不忘,张福荣便是外出创业者中乡情厚重的代表人士之一。
福荣少有志向,怀有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梦想,更有为贫瘠的黄土地抛名利、洒热汗的深沉愿望。为此,他从老家临县一路苦打苦拼,在传媒行业扎稳脚跟的一路征程中,乡土情怀念兹在兹,实干劲头有增无减。为了用史实呈现吕梁革命老区的突出贡献,他费尽周折、历经艰辛写成《热血晋绥》《吕梁烽火》两部书,抢救性地搜集了大量珍贵的革命史料,采写了大量革命事件中的事发地、亲历者,这应是他乡土文稿结集的奠基之作。
按说,一个媒体人接触对象多、面对事务多,完成主题类的大部头稿件也不容易。有道是,机遇往往垂青有准备的人,只要自己用心寻找总会有契合点。在三晋都市报社,福荣负责《县区观察》周刊期间,结合乡村振兴时代重大主题,扬己之长,大打乡土牌,稿件围绕乡村振兴聚拢,镜头围绕乡村文化聚焦。他是个勤奋的人,与编采人员同吃同住同劳动,“每周一评”如期见报,笔耕不辍。不知不觉中,写了百余篇,选择80多篇汇集,分乡村振兴、直面教育、公益建设、品牌铸造、文化旅游、脱贫攻坚、基层呼声、社会大观、生态环境9个板块,命名《福荣浅评》。呼作浅评,虔心热肠,每一篇文稿都饱含着炽热的深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振兴家乡的迫切心情。文为德表,敬者身基,从这个意义上讲,文稿中情怀弥足珍贵,为文者的苦心最为可敬。
拗于情结不离不弃,为文的张福荣在文中留下了重重的乡土印痕,在行动上同样堪称典范。在生他养他的临县罗家山村,他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乡村振兴大试验。在他的大力推动和直接主导下,红枣专业合作社特色扶贫拉开帷幕,民俗文化节营造氛围,统筹财政资金、众筹社会资本、盘活农村资源的“罗家山模式”成为吕梁的一面旗帜。随着时间的推移,“罗家山现象”风生水起,“罗家山品牌”越来越响,“罗家山力量”不断聚合,它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让人期待。
不忘家乡,文心珍贵。走进《福荣浅评》与作者进行心贴心的交流,方能感知作者的乡情诚意。每一篇文稿都是情的化身,时时传来的乡音呼唤,凝聚着浓浓的乡愁,读来备感亲切和温暖。与此同时,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深情呐喊,《福荣浅评》是乡村振兴时评、乡村振兴热议,有战斗性亦有感染力,有号角声亦有催促声,一定程度上讲可做评论类的乡土教材。
乡村振兴千秋大业,需要每一个人共襄盛举才能日臻完善,新时代召唤更多的呐喊者、实践者、劳动者建功立业,无私奉献!
是为序!
(作者系吕梁市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