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适用语言学理论
编者导言
适用语言学理论是为解决语言工作者面临的实践和研究问题而塑造的一门理论。
“口语语料库:语法理论之基础(2004)”(亦见于《韩礼德文集》第6卷)一文中,韩礼德认为口语语料库对于口语以及整个语言的理论研究都“至关重要”。即时口头语言不仅仅“在加工时离有意识的注意距离最远”,而且“与不断发展的社会符号语境最为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对非自我监控状态下即时口头语言的研究可以补充有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书面语言或者通过观察“我们能够通过内省回忆起来的内容”而获得的语言知识。韩礼德提出口头语言“是语义发生的主要源泉”,认为口语研究优先于书面语研究,把口语语料库称为“我们构建语言的词汇语法层理论——以及语言整体理论——的首要资源”。虽然我们承认以有利于量化研究的方式表征口语存在许多挑战——比如加入音韵特征,把其结构本质以“舞蹈序列中的各种动作”而非以成分等级中的各种成分来呈现,不借助于转录方式等——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需去尝试”。
“意义研究:适用语言学发凡(2008)”为韩礼德于香港城市大学韩礼德语言研究与智能应用中心成立仪式上的发言。韩礼德把其指导原则描述为致力于建立一门“适用”语言学,并把适用语言学定义为“一套综合的、理论强大的语言模型,且由于其综合性和强大性,它能用以解决现代社会中必须以某种方式与语言打交道的各类人群所一直面临的各种问题,包括研究问题和实践问题”。语言研究之应用是否“智能”,首先要看其是否以“对人类语言的本质、功能、时空组织的理论化理解”为基础,其次要看其理论——作为“战略工具、问题解决机制以及行动指南”——是否“能为其应用所塑造、修正和拓展”。
在“论语篇与话语,信息与意义(2011)”一文中,韩礼德把语篇解释为“作为语言过程的话语”,而话语被解释为作为社会文化过程的语篇。把话语作为语篇加以分析,是把情景语境中的语义实例与其蛰伏的潜势相联系,而语义潜势被呈现为部分构成其口语或书面语的词汇语法(至少是词汇语法)之描述。
“为何我们需要理解语言规律(2011)”宣讲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召开的一个会议上。此会议的主题是“跨越边界:语言研究在学术界和其他领域的影响”。韩礼德认为“语言毫无疑问是人类特有的”,并指出“语言以及语言研究的意义在于其是人类知识的基础”。由此,我们努力去理解语言在人类特有的语言表意能力进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时,语言研究成为“意义理论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