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一
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正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经济发展来看,一方面,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全球化深入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技术大发展,进而对全球政治格局演变和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企业无疑是这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角色。
全球化演进的500年来,企业整合配置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推动商品、服务、货币在世界越来越大的范围内流动,形成全球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塑造着国际格局、社会面貌、个体生活。企业究竟有多大的影响?根据《财富》2018年世界500强的数据,排名第一的沃尔玛2017年营业收入超过5 000亿美元,略高于同一年比利时的GDP,超过了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排名最后一位的企业2017年营业收入达到236亿美元,相当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当年的GDP,超过了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世界500强中利润最高的苹果公司2017年度利润接近500亿美元,和斯洛文尼亚当年的GDP相当,超过了世界上近110个国家和地区当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这些大公司的影响,几乎浸入到世界每个角落。
在全球化演进的这500多年中,中国从经济科技全球领先到逐渐落后,错过了一轮又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丧失了一次又一次重要发展机遇。40年前,我们抓住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和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在落后世界现代化进程一个多世纪后大步赶上了现代化最新浪潮。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国企业的集体崛起成为过去20年来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壮观景象。同样以世界500强的数据为例,2018年上榜中国企业达120家,基本追平美国上榜企业总数( 126家 )。同时,中国企业有的掌握了核心技术,有的在世界上形成了领先优势,还有的在新的技术进步中发挥引领作用。所有这些企业,都在更好地服务中国人民,也在更好地服务世界人民。
我们分析一系列数据,就是要找到这些数据背后的逻辑;我们分析企业在舞台上的角色,就是要获悉企业如何产生价值。中国企业站在了世界舞台上,它们发展的土壤是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统一,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是一条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之路。在这条道路上形成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构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塑造了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核心的中国文化。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企业继续集体崛起将成为未来30年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壮观景象。与之前相比,这一景象背后的逻辑必然大不相同。中国企业规模继续扩大,但重点是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做强做优;中国企业继续保持增长,但重点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企业继续立足国内市场,但重点是优化全球布局和全球资源配置;中国企业全球发展遵循一般市场规律,但根本遵循是坚持共商共建共赢共享。
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舞台上,中国企业的集体崛起不会自动实现。要实现集体崛起,中国企业必须在三个维度持续努力:第一,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全面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第二,中国企业必须培育全球竞争力,从管理到技术、从企业家到员工、从硬件到理念都需要全面系统的提升。第三,中国企业必须重视从实践到理论的总结和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应用,推动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发展。
理论的总结尤为重要。坚持实践第一、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和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理论工作,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习近平指出,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容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理论对规律的揭示越深刻,对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引领作用就越显著。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不能心猿意马、犹豫不决,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企业的改革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的发展成就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中国企业发展的逻辑,既要毫不犹豫地坚持也要深入系统地进行理论阐释。中国企业40年发展的成就,需要也完全值得进行理论阐释、形成理论成果。
永胜同志的新作《全球竞争力培育》就是这样一个理论成果。永胜同志长期在大型国有企业工作,对中国企业成长可谓“操千曲而后晓声”,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可谓“春江水暖鸭先知”。永胜同志能够不断深入思考、不断深化认识、不断进行总结、不断推陈出新,在中国企业国际化和全球竞争力培育上把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取得了可喜的理论收获。《全球竞争力培育》一书把握住了中国企业全球布局全球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利用两个市场继续扩大规模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强做优;立足国内市场借力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不断优化全球布局和全球资源配置。《全球竞争力培育》一书还努力探寻中国企业发展的逻辑和特点,那就是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共商共建共赢共享,这是难能可贵的。
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局面并不能自动实现良好的全球治理预期。回望500年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史,企业的价值和作用更加清晰。企业是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实现者,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推动者,是所在国战略利益的维护者,是价值在全球产业链的分配者。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弥足珍贵,拥有全球竞争力是当今世界各国企业的目标。展望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企业既是追赶者,也是“中国方案”的探索者。如永胜同志所述,“全球竞争力”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有志于培育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至少需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能力体系建设方面不断提升。全球竞争是技术、管理、人才、资金等全要素全链条竞争,所有这些构成了全球竞争力体系。二是在方法和模式上创造性转化。既要从企业发展历史中把握规律,又要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现实中找到路径,还要面向未来把握趋势。三是在思想和哲学上有充分储备。企业是人类解决自身问题推动全面发展的一种工具,这种工具既体现管理思想也体现价值哲学。这是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应该全面思考的问题。
从对客观规律揭示的深刻性、对理论分析的系统性来看,这本书既有独到之处,也有未到之处。永胜同志还需付出更为艰辛的探索。历史总是循着曲折的道路前进,中国企业的发展,一帆风顺是理想,曲折前行是常态。持续进行理论探索的勇气和精神是可贵的,追求实践和理论辩证统一发展的努力尤为可贵。在永胜同志身上可以看到这种努力的持续。6年前,永胜同志在企业管理中提出战略自信、制度自信、管理自信、文化自信和发展自信以及思想认同、战略认同、管理认同、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等思路。《全球竞争力培育》一书,既探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思路、方法、路径,也分析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的价值关怀,同时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立足中国特色,可以看出他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也是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所需要的精神。只有革故鼎新、守正出新,把精神和勇气化为开拓创新的行动,中国企业才能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发展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才能呈现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何毅亭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 院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