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的后现代叙事伦理与性别操演
艾丽丝·默多克(Iris Murdoch, 1919—1999)是英国文坛中一位独特、承前启后的小说家,同时又是一位哲学家。默多克于20世纪50年代正式开启了小说创作的生涯,而处于此时代的默多克恰逢英国文学陷入困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50年代的英国是后现代主义加快发展进程的阶段,英国作家文豪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争论不断上演。在这个充斥着各种争论的文坛中,文学的正统性或统一性开始模糊,英国文学面临着时代的困境。而在面对躁动的时代氛围下,默多克提出小说创作应从传统的现实主义中汲取养分,主张以一种自由的传统主义方式进行文学创作,且批评新时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所以,默多克通过革新传统现实主义的叙事模式去实验是否符合她强调的“自由”观念,然而默多克的实验和革新之处与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却不谋而合。这不能说是无意识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行为,她本人已多次强调在现实主义创作中是否要“采用一些实验手法”[1]。默多克被认为是一位奉行现实主义传统的小说家,然而她在实验和革新创作中却又无法摒弃后现代主义的创作理念,因此,默多克徘徊于“后现代小说主流与传统小说之间”[2],她将现实主义风格与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糅合起来,使得她的作品既有现实主义小说的可读性特征,又不乏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试验性。因此,她的作品可被定位为现实主义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本书对于默多克小说的现实主义色彩将不做赘述,而是重点研究其作品中的后现代性。从不同层面实证考察默多克的小说,通过分类和归纳其作品的主题内容、艺术手法等,可大致总结出默多克小说的四类后现代性:后现代哲学思想观、后现代伦理道德观、后现代的话语转向,以及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
默多克热爱哲学,深受柏拉图、让·保罗·萨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等人的哲学思想影响,她在创作的26部小说中对主客体的存在、人伦、道德等表达出了哲学式的思考,并艺术性地将这些哲思问题以其细腻有力的描写融入小说创作。小说具有丰富的主题,如爱欲与真理、理性与情感、臆想与现实、善良与邪恶、自由与禁锢等,默多克擅长使用象征的游戏手法去洞察复杂主题下的哲学问题,并将蕴意深远的哲学观念注入文字去构建文学象征。但是人类社会中的各种行为活动和思想意识是无秩序的,且总是带有偶然性,因此默多克通过游戏式的象征方法去感悟此种不确定性,比如在她的作品《在网下》(Under the Net, 1954)中,“网”隐喻出抽象意识的空谈与臆想是束缚认识世界的大网,默多克以幽默的语言文字描绘了主观想象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传达出意识存在的不确定性。所以,默多克小说惯常以游戏式的象征手法去思考带有后现代不确定性的哲学问题。
后现代伦理道德观是默多克小说的后现代性之一,她的作品常因为社会伦理道德的不确定倾向和选择而决定了小说人物的后现代主义伦理道德模式。此类后现代性大致表现出,小说人物总是在不确定的伦理选择驱动下打破传统二元对立的伦理道德标准,这种碎片式的选择和倾向经常导致小说的矛盾产生,从而形成了对立的多元伦理标准并走向后现代的伦理道德危机。如默多克的《独角兽》(The Unicorn, 1963)就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伦理批评的小说。该小说描写了人物伦理道德的不确定选择和倾向,形成的多元矛盾行为和自我意识导致了悲剧收场的结局。因此,默多克小说中丰富的伦理道德主题是一种在后现代主义视域下对伦理和道德的不确定性和多元性的书写。
话语和能指的转向是后现代最为明显的特征,默多克的后现代话语转向表现为在认识自我、他者和客体的关系上对女性话语权和主体性的建构。小说中,默多克经常以理性和情感的线网作为自我意识的关联要素,从而指导性别身份的瓦解和建构,以此形成开放的认同机制去指引主体获得话语权。默多克笔下的女性话语权力和主体性通过解构思维意识的习惯和社会认知的准则来建立,并探求以多元的性别选择去重构身份的可能性。因此,默多克小说的人物性别和情感总是处于变化的不确定状态,而女性人物的性别和情感的解构与重构是对女性话语权和主体性的建构,此点亦明显表现在默多克小说《独角兽》之中。除此之外,默多克小说还经常通过描写父权社会中的女性生活来展现女性本我的他者性,如女主人公因为婚姻的不幸造成情感、伦理等悲剧。
默多克小说除了上述三个主题特征之外,其作品的创作手法也体现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叙事策略。后现代空间叙事是默多克典型的叙事手法,以空间的转换、交错、破碎等不确定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来体现其小说的后现代性。默多克善于运用构建幻境和解构现实的手段来引发读者思考人伦纲常的哲学问题,以期达到一种在非平衡的空间里寻得平衡的存在空间。所以幻境是默多克善于构建的一种象征和隐喻的语言表达,并以此来设置时间和情节。小说中的两个叙事基础要素,时间和情节在默多克的小说中经常处于非线性地延伸,这种多向性的交错延展有时甚至断裂分层,形成不确定的话语、行为和情感等空间。非线性时间上的叙述在动态的空间中产生跳跃和变化的情节。所以,默多克小说的后现代空间叙事方法经常通过非线性的时间来建立转换的空间,如从外在的空间设置转向内在的认知空间领域,这表明默多克小说的后现代空间叙事有两种特质:动态性和不确定性。通常情况下,常态的平衡空间不存在能量,能量的产出和阻碍可以相互消解。但默多克的空间构建是动态可变的,这种“变”性是因为存在不可消解的能量。所以,默多克小说空间的“变”性带来各种转向和变幻,比如情感、精神等。而“变”性也赋予了默多克小说的不确定性,例如默多克对诸多小说结尾采取开放式处理的策略,并无明确说明小说故事的结果,而是设置了想象的空间。再者,除了后现代空间叙事策略,默多克在诸多小说中运用了元小说、戏仿、互文性、碎片化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叙事手段,例如,在默多克的26部小说作品中不乏出现对“我”的指涉;《黑王子》(The Black Prince, 1973)中以大量的“露迹”行为去拼贴现实与虚构的界限以及《黑王子》中对莎士比亚经典戏剧《哈姆莱特》(Hamlet, 1599—1602)的戏仿等。因此,默多克小说中存在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叙事技巧,亦是默多克成为矛盾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的原因之一。
默多克作为现实主义下矛盾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当时英国文坛的藩篱,并承前启后地对英国文学做出了贡献。故而,对默多克的关注和研究不应只着眼于定位其小说是现实主义风格,她作品中呈现的后现代主义个性亦值得考察和论证。
注释
[1]马惠琴:《艾丽斯·默多克与后现代叙事语境》,载《当代外国文学》,2015年第2期,第50页。
[2]同上,第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