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诸葛亮2
不过刘贤想要招揽自己的真实意图,早就被诸葛亮看穿了。
还是那句话,诸葛亮很忠。
他是不会轻易舍弃刘备,转投效刘贤的。
他刚刚跟随刘备不久,如果现在转投刘贤,会给人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小人印象。
“刘兄,主公的礼和想说的话,亮已经带到了,请容许亮告辞。”诸葛亮道。他害怕再听刘贤说下去,自己忠于汉室,忠于刘备的道心都会不稳了。
因此急着想要离开。
同时,他此刻已经完全看清了。
给自己建立至诚至孝人设的人就是刘贤本人,而不是其他人。
刘贤自己就是个高人,不是高人,说不出刚才那番话的。
“孔明兄,且慢!刚来零陵怎么这么快就走了呢,至少也得留几天,让刘贤一尽地主之谊吧。”然而刘贤却没有让他离开的打算,“刘贤对孔明兄,可是敬仰得很呢。”
好不容易诸葛亮自己送上门来了,怎么可能让他轻易走了呢?
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多给他灌输一些新思想。
让他以后能够顺利的投靠自己。
说完,走过去拉着诸葛亮的手,好像多年未见的兄弟一样,“我和孔明兄一见如故,非常想和你把酒言欢,孔明兄不会这点面子都不给吧?”
为了诸葛亮以后能顺顺利利投靠自己,刘贤非常热情。
“把酒言欢可以,不过刘兄切不可再说,对刘皇叔不敬之言,否则,亮即刻就走。”诸葛亮道。
“放心吧,我以后不会再说了。”刘贤道,“即便,我说的都是事实。”
听到事实这两个字,诸葛亮的道心再次不稳了:刘备施行仁政的对象是士绅而不是百姓?
刘备不是对百姓真正的好?
“刘兄,我们要不要回城,共同研讨一些诗文,或者兵法?”诸葛亮道。刘贤刚才说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已经让诸葛亮觉得,他的文采非常好。
因此提出想和刘贤研讨诗文。
而且在他们谈论诗词歌赋的时候,刘贤就不会再说他不愿意听的话了。
“孔明兄也是贵族出身吧?”然而刘贤却道,“既然是贵族出身,就不知道百姓的疾苦。”
“这样,我们在这个村子里,吃一顿农家饭如何?”
“遵命。”诸葛亮道。
在刘贤的带领下,二人走进了一位大叔的家里。
牛大叔煮了一顿农家饭,招待二人。
是大米饭加上红烧肉。
“这是零陵百姓的家常便饭,孔明兄请享用。”刘贤道。
“这村子里的百姓,居然有红烧肉吃!?”诸葛亮见了之后震惊不已。诸葛亮虽然是贵族出身,但诸葛亮知道明鉴疾苦,他曾经游历过西川。
在游历的时候,诸葛亮已经看习惯了人间疾苦。
在东汉末年民不聊生,一路上都有饿死的百姓,甚至很多百姓还易子而食。
西川因为距离战乱比较远情况要好一些,易子而食的现象相对较少,不过也只是好一点点而已。那里的百姓照样是生活苦不堪言,食不果腹。
外面的百姓饿殍遍野易子而食,零陵的百姓居然有肉吃!?
诸葛亮震撼不已。
不过,瞬间他就回过神来。
刘贤连至诚至孝的名声都能作假,还有什么不能作假的?
这村子里百姓的富裕能天天吃肉的假象,必定也是他搞出来的。
为的就是想要自己舍弃刘备投奔他。
刘贤啊刘贤,你的计俩,早就被我孔明看穿了。
于是说道:“刘兄,你说这是零陵百姓的家常便饭,恐怕有所虚假吧?”诸葛亮道。开玩笑,当今天子,还有曹操,都不能做到天天吃肉。
“什么都瞒不过你诸葛孔明。”刘贤淡淡的笑道,“你现在所见到的,都是假的。”
“都是我刻意安排,摆拍给你看的。”
他承认的非常大方。
“既然都是假的,那就没有任何意义。”诸葛亮淡淡的道。
“非也。”刘贤道,“虽然百姓天天吃肉现在只是摆拍,但它却是我心中的一个梦想。”
“总有一天,我会让自己的愿望实现。”
“刘兄的志向,堪称高远也!”诸葛亮闻言,不由得向刘贤竖起了大拇指。从夏朝到如今几千年了,百姓几乎就没有吃饱饭过,更不用说天天吃肉了。
所以刘贤这个志向,很大。
而且难如登天。
这一点呢,诸葛亮非常清楚。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建立一个百姓安居乐业,天天吃肉的家园。”刘贤道,“孔明兄智慧超群,才识过人,你愿意和我一起为天下百姓,建立这样的家园吗?”
“咳!咳!”这已经是光明正大的挖墙脚了,诸葛亮听了干咳两声,掩饰自己的尴尬。
道:“刘兄想要建立这样的家园,是何其之难?”
“难的近乎于空想。”
“那倒不一定。”刘贤淡淡的道,“我说的这个世界,并未违背自然规律,为何就不能实现?孔明你就等着瞧吧,一年之后的零陵,绝对大变样。”
“一年》?呵呵。”诸葛亮淡淡一笑。
“孔明兄不信是吧?”刘贤笑了,“孔明兄请随我来。”
说完饭也不吃了,把诸葛亮带到了农户的院子外,院子外面有一块菜地。里面种着一种农作物,现在已经发芽了。
“孔明兄可认识这种作物?”刘贤问道。
“不认识。”诸葛亮端详了半天之后确定自己不认识,说道。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读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刘贤笑道。
“呵呵。”诸葛亮一阵尴尬。
“不妨告诉孔明兄,这种农作物叫做番薯。”刘贤道,“它不但耕种容易,而且一旬就能收获,而且产量极高。亩产,在六千斤左右。”
“而且还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亩产六千斤!?一旬就能收获?
诸葛亮听了惊呆了,心中狂颤:这简直就是神仙作物啊!
智慧超群的诸葛亮,听了刘贤的话之后,瞬间就明白了番薯对百姓的重大意义。
亩产六千斤的高产量,立刻就能解决百姓饿肚子的问题。
一旬就能成熟,收获的时间还短。
而且味道还很鲜美,营养还很丰富。
这样的作物,说是能拯救天下亿万百姓,丝毫不为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