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师长爱护
“便取表字为冀之,如何?”
虽是征求意见,可人家师徒之间,此时又哪有其他人反对的余地呢?
吴希更是当即长身拜倒:“吴希谢恩师垂怜,赐我以字,诫勉我行。希必谨守君子之道,不负我师期许。”
“善。”苏轼点了点头,又将目光投向沈立,“沈公,字由我取,还请沈公为冀之扶冠。”
沈立点了点头,看向吴希,笑了笑道:“本朝礼制本不严谨,你这幞头本已自己戴上,我便为你重新戴一次便是。”
只见他一边说着,一边将吴希头上次第所带幞头、软帽、发巾一一解下,复又为其理了理头发,再一一佩戴回去,便也算加冠完成。
而一旁的孟教授说是观礼人或者说见证者,却也向自己这个最喜爱的弟子递出一份礼物,正是他日常所带的一本《孟子》。
“冀之,老夫家财所限,送不得你太好的礼物。只将我日常所注典籍送你一套,此是其中一本,余者来日到家中自取。”
吴希赶忙伸手接过孟教授手中书卷,即便没有原主的记忆,他也能够清晰的感受到此公对他的爱重。
看着手中微微有些泛黄的书卷,加上书页上隐隐可见的墨迹,不难猜出这本是孟教授平日常读之书,而且必定花费了不少心血标注感悟。
不过此时终究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他再三谢过三位师长垂怜,便站起身来,接受众人的恭喜。
尤其是李如:“二哥,真好,真好,不,以后该叫冀之兄了。”
吴希笑骂道:“你我兄弟,扯这些做什么?”
话是这样说,不过吴希仍然是心中不断泛起波澜。自此刻起,他便不再是一文不名的吴希了,而是苏氏门徒,吴希吴冀之了。
与众人客气过后,他便将目光冷冷投向尴尬站在酒楼角落,似乎正在暗自祈祷着众人继续忽视他,好让其安然度过这场事件。
苏轼观察到吴希目光所指,便似乎有些不经意道:“那边可是翟仲度吗?钱塘翟氏?”
翟越听得苏轼点名提问,哪里能够再躲,也只得硬着头皮走上前来:“太守、州判,学生正是翟越。”
“哦。仲度君,与我这劣徒赌斗了什么彩头来着?”
翟越当然知道苏轼这是要为吴希出头,不过在场这么多人都已见证,自己还能怎么狡辩呢?
百般无奈之下,他也只得咬着牙开口:“回禀州判,学生与冀之兄所赌,乃是公论诗文差者诚挚道歉,而后作犬状自这酒楼滚回家去。”
说完这话,翟越整个人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两条胳膊不由垂落下去,似乎已经失去了力气。
苏轼听完点了点头,却是回头责问起吴希来:“冀之,可是如此吗?”
吴希倒也心领神会,当即躬身拜道:“老师,确是这般,是我考虑不周了。”
“嗯,还算知错能改。”苏轼状似欣慰道。
翟越这边眼睛微微亮起,这是苏轼不认同吴希与自己的赌斗?也对,苏子瞻堂堂君子,自然瞧不起赌博这类行为。
谁知道,苏轼接下来的一句话便将之又打落谷底:“那么,仲度君,你与我这劣徒谁的诗作更优呢?”
翟越傻愣在当场,倒是李如那边一时间笑得前仰后合,惊得端着茶杯正要送向嘴边的沈立,吓得差点茶杯都拿不住。
好容易端稳茶杯放到桌子上,沈立回过头去狠狠瞪了李如一眼,李如那边当场将笑意憋了回去,只是双肩还在不住抖动。
翟越那边心里如过山车一般忽上忽下,此时也是满嘴苦涩,暗骂自己何必惹吴希这厮,以至于弄得自己下不来台。
“州判,自是冀之兄诗文更佳,但是......”
“嗯,既是冀之才高一筹,那便不要耽搁大家时间了。”苏轼目光凌厉地看着翟越。
此情此景,当着本州长贰官,他还能怎么样?
“冀之兄,是翟某错了,翟某才不如君,还请冀之兄饶恕一二。”一边说着,他还将哀求的目光投向吴希,似乎在央求对方放过自己一马。
吴希这边却只装作看不见的样子。
凭什么自己受了对方诸般侮辱,到了此时难道要故作大度、原谅对方吗?
翟越见对方不发一言,甚至都不看自己一眼,再加上老神在在、不时看向这边的沈立,眼神催逼、近乎威胁的苏轼,满脸慈祥、不发一言的孟教授,他还能如何?
翟越此时心中悔透、眼里微红,却也只能强忍耻辱,跪趴在地,学了几声狗叫之后,便急匆匆站起身来掩面而走。
此时他的跟班也都没有跟上去,毕竟谁愿意陪着他一起丢脸呢?
李如还在一旁起哄:“嘿!仲度兄,说好的学着狗的模样爬出去呢?怎么学了几声狗叫就走了?”
翟越闻听此言脚下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回过头来满脸怨恨地看了一眼,而后脚步复又加快了些,逃也似的跑掉了,只留下后面酒楼之内哄然大笑之声止也止不住。
翟越既走,众人笑罢之后自然也纷纷将之抛在脑后,毕竟在场之人不说全部,也大半都是正宗“苏粉”。
此般追星现场的热烈程度,大概是能够比拟后世那些顶级流量明星的。
在众人的起哄之下,苏轼先是点评了吴希的诗作,自然是极尽溢美之词。
这一番夸耀搞得吴希都有些为他苏子瞻感到不好意思。
毕竟这可是他苏轼自己将在明年写出的诗!
说实话,此刻吴希心中也是有些无语,上一次见到苏轼也是在抄人家的作品,这次情形依旧。
难道自己身上有着抄袭百分百吸引原作者当场不成?
也不知道抄一首满江红是不是能召唤岳飞过来,跟他一起一文一武匡扶大宋。
现场的氛围热闹依旧,苏轼和沈力也禁不住众人盛情期盼,各自写下了一首诗、一篇赋。
苏轼还满口答应大家待今日诗文辑录成册,必然为之作序,这才让大家心满意足的从他身边散去。
到此为止,此次雅集算是取得了圆满成功,众人纷纷回到自家桌前各自吃喝起来。
唯独吴希仍侍立在苏轼身边,不时引得几人侧目以对。
这时,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的一人端着酒杯走到苏轼身旁,恭敬问候了一句。
苏轼之前也未发觉现场还有熟人,此时才向对方打起了招呼,而他对此人的称呼却着实震惊到了吴希。
“我道是谁,原来是蔡公家小郎君元长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