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从外贸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3章 公司日常

李艳宁18岁进入社会,六年时间有一定的识人能力。

眼前这名面带笑意的檀老板,无论怎么看都要比张老板成熟一些。

从能力上来看,也是这位檀老板要强一些,不然就不是张老板守着后方,檀老板出差接单了。

“李姐你继续干活,不用管我们。”

檀锦程说罢,便带着张旭鹏往办公室里间走去,昨晚张旭鹏已经给自己介绍过锦易贸易第一位员工了。

皖北人,虽然大家饮食风格上完全不一样,但怎么着也算是老乡了,张旭鹏招聘她的原因也有这方面。

每个人刚踏入社会,去往一座陌生的城市,对于老乡总有一些特别的情节,仿佛有一种亲切感。

檀锦程也是这么过来的,前世还加过一些什么老乡群,参加过老乡聚会什么的,不过现在自然是没什么兴趣了。

外贸跟单员的工作定义,其实就是指在进出口业务中,在贸易合同签订之后,依据合同和相关单证对货物加工,装运,保险,报检,报关,结汇等部分或者全部环节进行跟踪操作,协助履行贸易合同的外贸业务人员。

这些程序可以是分开的,也可以是某个跟单员独立完成的。

大的公司自然是分开的,但像锦鹏贸易这样的小公司,自然是什么都要做的,员工会做的员工全部负责。

员工不会的,老板来负责。

小公司也别指望员工有多大能力,一切都是靠老板,赶上一个还算靠谱的员工,那算是撞大运了。

不过这年头,员工还是比较纯粹的,还能够接受PUA,画大饼,工作也挺努力。

最为突出的是这年头的员工,无比相信在工作当中能学到东西,哪怕工资低点,只要告诉她能学到东西,都会愿意的。

隔间的小办公室里,除了一个文件柜之外,就只有两套电脑桌椅,各自摆放着电脑,很明显是张旭鹏给自己还有他本人准备的。

“你给我们俩开工资了吗?”

一进门,檀锦程就朝张旭鹏问道。

“啥?我们俩还要开工资?我们不是老板吗?”张旭鹏愣道。

果然,这家伙没准备:“不开工资,我们花什么?”

“公司的钱不都是我们的吗?我俩商量好之后,不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吗?”

“好好去学学公司法,谁跟你说钱是我俩说了算的,例如现在公司那17万多,我们就花不了。”

“不是有股东分红吗?”

“股东分红也不能经常来啊,一年撑死了两次,平时你不花钱的么?”

“说的也是,那怎么办?给我们自己也开工资?”

“当然了,你跟财务对接好,不仅要给我们开工资,社保也同样要交好,这些不能少。”

“哦,那开多少合适?”

檀锦程思考了一会儿,这时候的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比较低的,具体多少记不清楚,不过年收入50万的标准应该是跟后世差不多。

老板从公司合理提取利润的方法有很多种,给自己开高额工资,把自己的车卖给公司等等都可以。

后世还有一些老板,不仅给自己开高额工资,每年还会给自己开除一次,通过离职补偿金的方式再拿一笔。

离职补偿金低于当地社民平均工资三倍的情况下,还可以免税。

当然了,这些如果不被税务机关认可,或者被认为是形式合法但实质违法,甚至会被认为是恶意偷税。

不过给自己开工资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只要不是过分的夸张就行,合理避税也是一种形式上的认可。

“我们俩每月都按2.9万的工资来开吧,如果接的单子多,效益又非常好的话,年底再给自己发14万的年终奖,这样全年收入就控制在50万元以内。”

“开这么多?还有50万有什么说法吗?”

“两个方面,第一是我们有钱花了,第二就是一种合理避税的方式吧,这个你跟财务说,他会懂的。”

“行吧,开公司花头居然还有这么多,但是万一要是公司缺钱的情况下,发不出工资怎么办?”

“谁规定工资必须得按月发的,按季度,按年的不行吗?你是不是傻?”

“嘿嘿,这么说下个月就能拿到2.9万了?感觉我什么都没干就赚了这么多呀。”

“对,下个月就有钱拿了,不过今年我们就不分红了,拿俩月工资回家过年就差不多了。”

“可以了,到过年我们能拿五六万了,已经很风光了,分红明年再说吧。”

张旭鹏自然是知道,目前是公司的发展阶段,分红还完全不是时候,小檀这种给自己开工资的方式挺好的。

既不影响公司的扩张,又能够解决两人的开销问题,还能像他说的那什么合理避税。

看来有空是得学一学公司法了。

“哎,不对呀,他什么时候又懂这玩意儿的?”

檀锦程这时候则没管他,而是拿过早上背过来的背包,开始整理广交会带回来的名片以及样品。

有了跟单员之后,工作计划也可以调整一下,一些工作可以分出去。

“之前那几千件衣服老张都加工好了吗?”

檀锦程一边整理着,一边向张旭鹏问道。

“做好了,尾款也打给他了,最近在加工后面两批订单。”

“老张产能有点紧张,你有空的话也可以去霞西村别的一些厂子里看看,现在不用怕被人赶出来了。”

“是要多看一下厂子,万一将来我们的订单多了,被老张卡死了就完蛋了。”张旭鹏也点点头道。

张旭鹏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不奇怪,毕竟双方的合作还远远没有达到信任的地步。

万一某天因为大笔订单,张海平要求加价那可怎么办?

到时候临时再找代工厂,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其实最好的方式是入资一家工厂,无需分出精力管理的同时,又能保证供应链的完整。

后世很多厂商都是这么干的。

很可惜,目前没有这样的实力,也就只能想想了。

“哎,对了;我去羊城之前让你开的淘宝店,弄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