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一代历史名臣的辉煌与覆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初出茅庐显不凡,年少轻狂辞曾幕》:初次会试惨失利,一入曾府得赏识

李鸿章进京后,住在父亲的府邸。李文安当时担任刑部郎中一职,是朝廷命官,在京城结交了不少同僚好友,已经站稳了脚跟。

李文安性格内敛,为人实在,不少同僚都非常欣赏他。在他的引荐下,李鸿章自然结识了很多前辈学士,经过几番交谈,受益匪浅。

众人非常欣赏李文安的二公子,纷纷透露出想收李鸿章为徒之意。可乡试在即,李鸿章没有心思考虑其他事情,一心准备考试,婉拒了前辈们的好意。

其实早在入都之前,李鸿章就清楚,如果自己可以得到良师指引教导,他的成就势必更加远大。特别是历任编修、监察御史等职的吕贤基与户部右侍郎王茂荫等人,更是时时提点李鸿章,嘱咐他科考的注意事项,因为他们不仅和李文安同为进士,又都是安徽老乡。

清朝自乾隆以后,乡试的时间安排就有变化,八月初六考官进入贡院,八月初八在主考官的主持下出考试题,而且在严密的监视下刊刻印制。

乡试那天早晨,外帘官鸣放鞭炮,点名入场。考生入场前,随身携带衣物、考篮等考试必需品,点名搜身后按照先前编好的顺序进入各自考房。考生进场完毕后,放炮关门,考生归号,号官前来封号锁门。八月初九,凌晨子时发下考试题目,第一场考试开始,初十黄昏交卷,考生回家休息一夜,八月十一下午再进行第二场考试,八月十四下午进行第三场考试。

考试第一场结束后,房师开始判卷,八月十五赏月的时候,正副主考官确定乡试第一场考试头名,称为“草元”,九月十三日乡试正式放榜。

1844年,顺天府三年一度的乡试正式开始,李鸿章胸怀壮志、自信满满地走进考场。看着那些和自己一同参加考试的秀才们,他的眼里充满了激动和战意,年少轻狂的他怎么会把小小的乡试放在眼里呢?

连续三场考试下来,李鸿章挥洒自如,顺利取得了乡试的头名。通过乡试的举人,就有资格在次年三月参加京师的会试和殿试。会试由礼部在贡院举行,又叫“春闱”,同样是连考三场、每场三天,由翰林或内阁大学士主考。会试发的榜叫“杏榜”,取中者称为“贡士”,贡士首名称“会元”。

1845年3月,李鸿章满怀信心地走进会试殿堂。可这次会试却不像以往那般顺利,他失败了,来到贡院首战告败,名落孙山,只差一步之遥,他便无缘问鼎金榜。

不过李鸿章并不是输不起的人,他只是一时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落榜。在父亲和其他前辈纷纷鼓励下再次振奋,而且为今后几年的学习和方向做出规划。

李文安了解自己的儿子,他知道,初次会试发生些许意外在所难免,他思来想去,准备给儿子介绍个有学识、有见地的人,相信儿子在他的教导下能有所进步。

李鸿章会试失败,开始反省自己的不足和学识方面的欠缺,但是经过反复思考,却一直没想通症结在何处,一时间心情烦躁,终日里郁郁寡欢。

李文安考虑到自身开窍晚,资质愚钝,无法驾驭拥有将相之才的儿子,可又觉得儿子眼下十分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贤能前辈来点拨指导,找出症结,在学业上更进一步。

想到这,他的脑海中渐渐浮现出一个人——曾国藩。曾国藩的才学就连李文安本人都十分钦佩,两人关系非常好,所以他便成了李文安的首选人物。

一天早上,李鸿章在李府散步,虽然四周景色宜人,可仍然掩饰不住他内心的忧虑。吃过早饭,李文安知道,必须抓紧帮助李鸿章走出思想桎梏。他嘱咐儿子换身衣服,父子俩乘坐轿子一起来到曾府拜会。曾府的门童十分机灵,知道李文安和自家老爷十分亲近,立刻赶去通报。

不一会儿,一个红光满面的中年男子满脸笑容地迎了出来,看到李文安和他身旁的年轻人,他会心一笑,自然明白二人的关系。

李鸿章是第一次见到这位父亲口中的老友。虽然先前因为公务缠身,曾国藩和李文安一直未能相见,可李鸿章参加会试的消息他十分清楚。

李鸿章见眼前这个人身上没有一点书生的文弱,反而龙行虎步,行走生风,满面红光,但是他那双炯炯有神的双眼似乎蕴含着大智慧。仅从外表上看,李鸿章对曾国藩的印象就已经非常好了,他暗自窃喜,此人必定是个见识广、有大学问的人,能前来拜会定能有大收益。

李文安简单说明了来意,把李鸿章乡试失利的结果告诉他,希望可以在下次考试之前得到曾国藩的指导。曾国藩爽快地答应下来,一方面是因为老友的请求,另一方面他十分欣赏李鸿章的才华和他那种不卑不亢的气质。

李鸿章参加乙未恩科会试,刚好曾国藩是本科会试的考官之一。虽然李鸿章在会试中落了榜,但其诗文才学让阅卷的曾国藩眼前一亮,惊为天人。曾国藩后来曾对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说:“你的弟弟少荃,乙未那一年,我就知道其才可以大用了。”

如今李鸿章投入门下,曾国藩突然有些期待,不知道这个气质非凡的青年将来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惊喜。一番交流讨论之后,李鸿章发现这位姓曾的前辈不仅没有迂腐气息,反而对世界大事、国内大事都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让他产生一种英雄所见略同之感,他的谆谆教诲对李鸿章今后的道路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