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金饼的来源【求月票】
“也不知道能卖多少钱?”
李裕拿起桌上的金饼,想拍照片发给周若桐,又觉得不太合适。
上午刚卖了一块北宋银锭,这又来了一块汉代金饼,她要不怀疑来源那真是见鬼了。
不过可以先问问价格,顺便给这块金饼预热一下。
李裕思索片刻,拿起手机给周若桐发了条消息:
“周姑娘,我想问一下,汉朝的金饼现在值钱吗?我奶奶说,曾经有土匪在我老家后院的枯井里埋过金饼,要是价格高,我打算下去找找。”
李裕的老家在农村,后院确实有个枯井,不过里面早已填满碎石砖头等杂物。
用这里当借口,可以给卖文物找个合适的理由。
周若桐正在考古队的驻地吃午饭,看到这条消息,眉头轻轻皱了一下。
她放下筷子来到外面,拨通了李裕的电话:
“你很缺钱?”
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电话那头的李裕不知道这位大美女突然打来电话是什么意思,笑着搪塞道:
“我这人好奇心重,从小就想下去扒拉着看看。”
周若桐有些无语:
“要真缺钱我可以借给你一些,枯井非常危险,不光缺氧,还很容易坍塌,而且那种土匪埋金银的传说也不靠谱,别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昨天在饭桌上谈笑风生的人,今天咋变成幼稚鬼了?
男人果然至死都是少年吗?
她在心里吐槽两句,回答了之前的问题:
“汉代金饼的市场价不超过十万,博物馆收购价一般是六七万……现在金价高,当成金饰卖反而能卖到十万以上,不过具体跟纯度和重量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十万以上?
李裕顿时被这个数字砸懵了。
对啊,可以带着这块金饼去回收黄金的小店里卖掉,不走文物渠道。
这样不仅能卖更多的钱,还不涉及倒卖文物,两全其美。
“谢谢你周姑娘,我想了想,挖枯井太危险,还是不去了。”
李裕感谢一番,挂断了电话。
他重新拿起那块金饼,一边观察一边思索变现的途径。
汉朝金饼是很常见的古代金器,光海昏侯墓就出土了两百多枚,别的汉代大墓中,也能见到金饼。
据说过去的盗墓贼,最喜欢挖的就是汉代大墓,尤其是西汉的墓。
原因就是西汉黄金多,皇帝赏赐的黄金动辄上万斤,当时还盛行厚葬,哪怕是普通人,也会在墓里陪葬一两件金器。
而且陪葬的金器上大多还会刻上文字,以示纪念。
“诶?这金饼上咋没刻字呢?”
李裕拿着手中的金饼反复看了两遍,没找到任何文字,甚至连划痕都没有。
这不对啊,记得海昏侯墓里的金饼都有刻字来着。
李裕拿着金饼离开餐厅,顺着楼梯来到二楼书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画册,这是上次去海昏侯墓参观时,顺手买的纪念画册。
“汪?”
旁边地毯上,正在睡觉的大金毛抬起头,疑惑的瞅着李裕。
“继续睡你的,我查点资料。”
李裕盘腿坐在了大金毛睡觉的地毯上,这让它很不满,哼唧一声后,翻身爬起来,好奇的盯着那块金饼看。
海昏侯墓里的金饼绝大部分都有记号,要么是戳印,要么是刻字,要么是划痕或者修补捶打的痕迹。
而吕布给的这块,不仅没任何人为标记,工艺上还更加粗糙。
跟图片中的金饼对比起来,像是没模仿到精髓的山寨货。
海昏侯是西汉时期的墓,而吕布这块金饼来自两百年后的东汉,按理说,东汉的技术应该更好才对,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
李裕挠挠头,顺手拿起旁边的《三国演义》,试图从里面寻找答案。
结果他翻着翻着,还真找到了,那就是董卓决定迁都后,命吕布挖掘帝陵寻找财宝并悉数带走的描写。
挖掘帝陵?
联想到董卓刚到京城就秽乱后宫,鸩杀少帝刘辩和何太后,以及屠杀大臣的举动,那么他刚到洛阳就打帝陵的主意,倒也说得过去。
毕竟光收买吕布就花了一千两黄金,那收买其他大臣名士应该花得更多。
这么多钱,肯定不是从西凉那个苦寒之地带来的,只能出自京师。
而想在京师不动声色的获得一大笔黄金,盗挖帝陵就成了最佳选择。
李裕靠着书架坐好,对手中的金饼做出了推断:
墓中的金饼因为都带着戳印刻字,容易败露,所以董卓让人把金饼融掉,重新铸造,抹掉上面的痕迹。
但因为工艺不精,加上时间太仓促,所以就做成了山寨货。
啧,这么一想还挺有道理的。
既然如此,李裕决定把金饼卖给回收黄金的小店。
没有文字痕迹,就没法证明来历,相反,这块金饼粗糙不堪,更像是用废料自己提炼黄金做成的金块。
“呜呜~~~”
正盘算着什么时候去变现,大金毛凑过来,谄媚的叫了几声。
李裕好奇的问道:
“怎么了这是?饿了?”
大金毛又叫了两声,起身从旁边的角落叼出一个褐色不规则的小球,它往地毯上一放,用爪子扒拉几下。
李裕捡起来看了看,发现是一颗板栗,疑惑的问了一句:
“你想干嘛?要玩球吗?”
“汪!”
大金毛表示了否认,还舔了舔舌头,做了个吃的动作。
“你想吃这玩意儿?”
“呜呜~~~~~~”
大金毛兴奋的摇着尾巴,一副被猜中心事的样子。
李裕乐了:
“咋突然想吃这玩意儿了?正好附近有一片栗子林,咱可以去拣点。”
说完他拍了拍脑袋,光顾着屯粮油米面之类的了,其实栗子也可以屯点,不管招待武松吕布还是送给周若桐,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且板栗不光可以当成零食,还能炖鸡、炖肉、炖排骨,甚至做成板栗焖饭或各种点心也非常美味,是一款百搭的食材。
既然狗子想吃,那就去拣吧。
李裕把那块金饼放进书柜,打算过两天去市里的黄金回收店踩踩点,看看情况再说。
这事儿不能急,得慢慢来。
来到楼下,他提着篮子,里面放两个编织袋,再拿起捡拾栗子的铁钳子,开着电三轮,拉着大金毛顺着水泥路向下走。
走到山路中段,旁边的缓坡上有一片林子,全是栗子树。
里面长的栗子个头大,口感糯,香味足,很受石头寨村民的欢迎,前些天李裕还见他们从山下跑过来捡栗子。
把电三轮停在路边,李裕提着篮子,拿着铁钳子和编织袋,率领狗子向栗子林发起进攻。
考古队驻地,周若桐吃过午饭,正在整理上午的发掘资料,考古队的负责人庞东海突然找了过来。
“若桐,听说你谈对象了?”
庞东海将近五十岁,是周家老爷子的得意门生,和周若桐的父亲周秉仁的关系也很密切。
今天他听说有个帅气的小伙子来过,想问问咋回事。
肯定是检票大妈在八卦我……周若桐揉揉太阳穴,解释道:
“不是对象,是个卖银锭的,二伯那块北宋银锭就是他卖的……庞叔叔,您问这个做什么?”
庞东海拉着旁边的椅子坐下来,认真说道:
“你爸想让你历练一段时间就去国家博物馆上班,京城各方面条件都比这里好一大截……我担心你在这边谈了对象,到时候两地分离,所以提醒你一下。”
可我不想回京城,我只想在一线做研究……周若桐想反驳,又觉得这样不礼貌,只得在心里无声抗议两句。
殷州的经济确实差,各方面跟京城都没法比,但这里却是研究商朝文化的第一线,所以她不想回去。
而且回去后,家里的长辈会莫名其妙的带一些陌生人过来,说是交流一下,其实就是相亲。
周若桐对此有些厌恶,在她看来,有这功夫还不如研究会儿甲骨文呢。
文字的精妙,可比男人有意思多了。
栗子林中,李裕和狗子拣得不亦乐乎。
正忙活着,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骑着电瓶车过来,见到李裕,他停下车,笑呵呵的打招呼:
“小李,你咋跟我们这些老年人似的,也拣栗子来了?”
李裕扭过脸,见对方是石头寨村的村主任王胜利,笑着说道:
“快入冬了,屯点当零嘴吃,王叔您这是干嘛去啊?”
“来找你……”
找我?
李裕放下手中的篮子,好奇的问道:
“有啥事儿吗?”
王胜利脸上堆着笑容:
“想让你帮村里个忙,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
————————
求追读,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