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之歌(2019年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养殖专家米斌:我的人生诀窍是三个“不放弃”

养殖专家米斌:我的人生诀窍是三个“不放弃”

胡志中

很难想象过去的六十一年里,米斌为自己口中的“不放弃”付出了多少代价。

身为一个左腿残疾、听力障碍的双重残疾人,任过代课教师的米斌,曾用八年时间瘸着腿走遍了白柳沟村周边的山梁,为的是采药换钱,给自己的学生买纸、笔、橡皮……之后负债起家养奶牛的他,在养殖场劳作的过程中,被牛顶倒,右侧肋骨全断,肺部穿孔,差点送命;2014年经营遭遇市场变故,负债累累,生意赔了四百余万元……

历经坎坷的人生令百折不挠的米斌总结了自己的人生“诀窍”,那就是三个“不放弃”:不放弃梦想、不放弃学习、不放弃自立。

“病痛能伤害我的身体,但是不能夺走我学习的权利。如果说老天爷为我打开了一扇窗,那就是坚持不懈地学习。”米斌说,学习是弥补身体缺陷的最有力武器,残疾人自立靠的不是别人的怜悯、同情甚至施舍,而是要找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

今年六十一岁的米斌,出生在山西省阳高县罗文皂镇小元沟村,这是一个地处山西和内蒙古交界、云门山主峰下的小山村,全村仅有二十七户一百二十多口人。米斌出生八个月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留下了终身残疾。更可怕的是,小儿麻痹症又引发中耳炎,导致其听力受到永久损伤。直到现在,他全靠助听器和外界保持联系。

1975年,高中毕业后,从小爱学习的米斌选择到一个偏远、贫困的小山村白柳沟村小学当代课老师。据他回忆,因为当地条件贫困艰苦,地处偏远留不住人,白柳沟村小学一段时期里就没有老师,而学生连学习用的纸笔都成了问题,家长们急得团团转。

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米斌白天在学校讲课,课后领着孩子们勤工俭学上山刨药材。周末,他将采到的药材背到远离学校的大元沟供销社卖掉,用卖药材的钱买回书包、纸笔发给学生。

米斌说,他在学校代课的八年里,教学成绩在全公社没下过前三名。而八年里边代课边采药的生活经历,令他对中药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为他后来回村当村委会主任,带领村民大面积种植中药材奠定了基础。

米斌

1983年,县里清退乡镇代课教师,他无奈地离开心爱的讲台,回到村里务农。因为读过书、脑子活,米斌被村民选为村委会主任,他带着大家种药材、养牛、养羊,帮助村民增加了不少收入,得到了村民的信赖。1984年7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米斌的干练给当地人留下了深刻印象。2000年,阳高县龙泉镇掀起了开发大南滩盐碱地的热潮,县残联和罗文皂镇的领导一致举荐米斌来干。带着人们的期盼,米斌搬出大山,在大南滩落户龙泉镇西北村,以每亩40元的价格先租了50亩地,走上了发展种植、养殖之路。这也是他养牛事业迈出的第一步。

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在实践中,米斌深有体会。

建养殖场,最头痛的是资金。他把家里所有的积蓄拿出来,还差很多。没办法,米斌只好找亲朋好友借。可周围人看他是个残疾人,对他能否干成持怀疑态度。关键时刻,阳高县残联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从阳高县信用社贷款两万元,再加上向亲朋好友借来的钱,米斌买了25头土牛,花600元买了一头纯种奶牛小公牛,逐步繁殖。

回忆起自己走过的每一步,米斌很是感慨。养奶牛很辛苦,夏天每天凌晨三点半,冬天凌晨四点,就得爬起来,给奶牛添草加料,观察奶牛状况。

2004年9月,米斌在作业过程中,被一头公牛顶倒,右侧肋骨全断,肺部穿孔,差点送了命。在阳高县人民医院住院一个月后,他带伤出院,又回到养殖场料理奶牛。医生埋怨说:“这个老米,干起事来连命也不要了。”

“残疾人也能干出一番事业”

“只要心不残,残疾人也能干出一番事业来。”凭着自己的坚持,2009年米斌牵头创办了阳高县农泉大南滩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农场发展至一千多亩,牛的数量发展至五十多头,每天每头牛单产25公斤牛奶,养牛在给他带来收益的同时,牛粪也成为改良盐碱地的上等肥料,他所承包的土地也由原来寸草不长的荒滩开始变成良田,这让他尝到了搞种植、养殖业的甜头。

米斌在介绍他的养殖场情况及未来规划

米斌所成立的合作社最多时养殖奶牛400多头,种植土地1000多亩。养殖场也从最初的农家院,发展到占地71.2亩、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养殖场。事业的发展,不仅给他带来了可观收入,也增强了他自强自立的信心和决心。

在阳高县的养牛户中,米斌的名气很大。因为会养牛,大家有了问题常来找他,他也从来不推脱,自己有啥心得,从不藏着掖着,乐于和大家分享。

“我每天都要到牛棚里转一圈,看一看,只要往那里站十分钟,哪头牛生病了,身体不舒服,我一眼就能看出来。”说起自己的本事,米斌自信满满。

米斌的自信,源于多年来的观察和学习。爱看书,爱学习,爱查资料,是米斌的一个好习惯。他每天都要钻到牛棚里,仔细观察奶牛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状况,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一有机会,他就出去听养殖专家讲课,回来后再一一对照,逐一验证。什么时候给牛添加营养,什么时候给刚生下来的小牛喂奶效果最好,牛不舒服了有什么表现,哪些病该怎么治,米斌如数家珍,都能一一道来。

“以前,我喜欢用电脑查资料,如今手机普及了,查资料更方便了,有啥不清楚的,百度一下就行。”米斌说。

文质彬彬的牛郎是米斌的忘年交,也是一个养牛户。他说,老米这个人,爱学习,爱琢磨,牛养得好,不是偶然的。阳高县远远近近的养牛户有啥问题,都喜欢来找老米帮忙解决。

“老米是好人,帮人是真帮”

2019年5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米斌的养殖场采访。看到记者,养殖场的工人很高兴,走路一颠一颠的养殖场工人杜智面对记者直夸米斌:“老米真是个好人,自己致富,也没忘了大伙儿。”

今年四十八岁的杜智是阳高县长城乡镇边堡村人,视力残疾严重。“你看,我们都是残疾人,在别处打工,没人好好要,要不是老米,我们还真不知该咋办呢。”杜智指着其他几个工人让记者细看。

饮水思源,富不忘本。养奶牛挣了钱,米斌就想带着残疾兄弟姐妹们一起干。2009年7月,他牵头创办了阳高县农泉大南滩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用合作社做抵押,向农业银行申请贷款251万元,建起了养殖场地,免费提供给愿意入驻的农户,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防疫,并免费开展技术培训。养殖场共吸收入驻农户70户,其中残疾人占三分之一。盈利后,入驻农户每户每年平均增收2万元。2015年奶牛养殖户看到市场行情不好,纷纷退出,市场行情1万元一头的奶牛,合作社全部按照1.2万元一头进行收购。米斌说,自己吃点亏没事,决不能让大家吃亏。

合作社用工不少,米斌坚持招收残疾人。整个合作社19名员工,残疾员工占了15名,可以说除了残疾人难以胜任的大型机械操作岗位,其他岗位都是残疾人。米斌心里清楚,干起活来,残疾工人效率是不如健全人高,但是招收一个残疾工人,就能每月给他们带来稳定的收入,给他们的家庭减轻负担,给社会减轻包袱。当初反对他招收残疾人的股东们,看他态度这么坚决,也就让步了。几年来,就是在合作社养奶牛赔了400多万元的最困难的时候,米斌也没有辞退过一名残疾员工,没给他们少开过一分钱的工资。

吴家河村的牛骆,是个肢体残疾人,家里四口人,三间土房子破败不堪,穷得一贫如洗。米斌看了他家的贫困状况,把他招进来,同时还教他技术。如今,牛骆不仅学到了养牛技术,也学会了开三轮车和简单的机械修理,成了合作社的一名骨干。牛骆逢人就说:“老米个好人,帮人是真帮。”

合作社附近的莫家堡村,有不少残疾人为了省钱,种地不舍得买优质种子。2015年,米斌得悉这一情况后,每年都自掏腰包,给村里的25户残疾贫困户每户免费提供一亩优质玉米籽种。同时,他还经常花钱聘请农技专家到村,向贫困残疾户传授种植、养殖技术,帮助他们提高种植效益。

“我自己是残疾人,知道残疾人的不容易,能帮他们一把,就不会袖手旁观。”米斌很坦诚。

“困难是好事,推着你前行”

2014年下半年,伊利集团开始对养殖户产的牛奶实行限量收购,合作社每天挤5吨奶,只能卖掉2吨,其余3吨不得不倒掉。2016年8月初一算账,赔了400万元。不得已,米斌狠下心转型,改养奶牛为养肉牛。当年,合作社开始买肉牛犊饲养,到2017年,出栏200头,盈利100万元。最多时,合作社养牛达400多头。2018年,肉牛市场行情看好,合作社盈利势头良好。

在近日的采访中,米斌又有了新的打算,“牛价目前位于高位,我的思路也在调整”。在合作社,记者看到,除了养牛,养殖场又引进了养驴项目,对于未来的发展前景,老米信心满满。

米斌向记者介绍其养殖专业合作社

米斌说,这么多年来,自己能坚持下来,靠的是“三个不放弃”。

首先是对梦想的不放弃。他说,对于“梦想”和“信心”二词,自觉比旁人更有体会。2014年,伊利集团收奶政策调整、限量收购牛奶后,好多奶牛养殖大户都放弃了养殖。全县养牛户最多时53家,后来剩下了不到8家。他也遭受了经济上的巨额损失,但他没有轻言退缩,“困难是好事,推着你前行,让你更强大也更有力量”。

第二是不放弃学习。“为啥?就是因为我爱学习,爱琢磨。”米斌说自己天天到牛棚观察奶牛,现在只要在牛旁边站十分钟,一眼就能看出来哪头牛身体不舒服,有哪些症状,可能出了什么问题。他的知识来源于书本、网络和生活实践,“县畜牧局只要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我一定想方设法争取,挤出时间参加,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淘汰。上天关闭一扇门,就一定会打开一扇窗。这扇窗,就是坚持不懈地学习”。

第三是不放弃自立。“自尊、自信、自强,最终目的都是鼓励残疾人自立。”米斌认为,残疾人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自强自立,以自立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赢得社会各界的尊重。不能依靠别人的怜悯、同情甚至施舍,不能老看别人悲天悯人的目光。再高的山,只要坚持往上攀,就一定能到达巅峰;再长的路,只要坚持走下去,就一定能到达终点。2019年5月16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代表,米斌作为全国167名“全国自强模范”之一,参加了会见。会见那天,因为腿脚不便,工作人员安排米斌坐到了第一排。

“太幸运了。”回忆当时的盛况,米斌至今仍激动不已,“想不到我一个普通农民、残疾人,也能在人民大会堂与总书记见面”。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之后,米斌对自强自立、带领残疾人一起脱贫攻坚有了更多的考虑。

米斌想成立一个残疾人互助协会,并建立残疾人互助基金,无偿借给有创业意向和项目的残疾人使用,帮助他们解决一部分启动资金。同时,他还打算成立一个秸秆收储公司,大量收购秸秆,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饲料,变废为宝,以壮大互助基金,滚动发展,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增收致富。

米斌说:“我还想和农业类高等院校合作,充分利用养殖场的牛粪,研发粪便处理技术,制作有机肥,这样既能解决养殖场所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以增加养殖场的经济收入。”

米斌介绍,今年年底,合作社和15名残疾人签订的用工合同将要到期,愿意留下继续干的,他们将继续合作;想自己回去创业的,合作社将为其提供一部分鼓励资金作为支持。如果涉及资金数额较大,等残疾人互助协会成立后,会利用互助资金进行扶持。

米斌说,在他的事业规划里,有一个重要打算,就是要鼓励身边的残疾人放开手脚,利用学到的技术自己创业,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