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太子被禁足
勤政殿内,太子朱慈烺在一堆奏折之中看到了面色憔悴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在勤政方面,崇祯皇帝也算是能排得上号,每天晚上都批改奏折到深夜。
尤其是那一袭带着补丁的龙袍,看上去着实让人心疼。
好歹也是一国之君,竟然沦落至此。
这让他不免想起朝中的那些大臣,崇祯皇帝让他们捐钱的时候,仿佛要割他们肉一般。
结果一个个从牙缝里面挤出四五十两。
如此行为让他大跌眼镜。
通过李无漾,朱慈烺也知道了,这些人过的究竟都是什么样的生活。
毫不客气地说,朝中这些大臣能够坐在这个位置上,哪有几个家资浅薄的?
就算是他们家里的一条狗都不止这个价。
想到这里朱慈烺,看着父皇崇祯竟有一丝同情,做皇帝做到这个份上,真是天下独一份。
“孩儿拜见父皇!”
崇祯皇帝从那堆的像山一样高的奏折中缓缓抬起头来,一时之间竟没看出下面站着的人是谁,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后,笑着说道。
“原来是吾儿慈烺,起来吧!”
朱慈烺起来之后走到崇祯面前。
“父皇可是在担忧山西的局势!”
崇祯点了点头。
“确实如此,不过也没什么太大问题,虽然闯贼的发展速度竟然如此之快,朕已经调山东总兵刘泽清,宣化总兵唐通等人前来支援,再加上朕已经下令让大同镇出兵,有了这几路援军,凭借宁武关的险要,就算闯贼长了翅膀也难以飞过来!”
崇祯皇帝倒不是担心闯贼打进来,而是担心明年的赋税该如何办。
如今山西陷落,那里可是赋税大省,河南的灾害刚刚过去,也挤兑不出多少的钱粮。
江南地区左良玉拥兵自重,巴蜀一带张献忠蠢蠢欲动,仔细一看,好像并没有什么地方能够将钱财收上来的。
朝中的大臣一个个也是“穷困潦倒”。
崇祯皇帝可是过惯了穷日子,因此对于钱财极为看重。
只见这时,崇祯皇帝将目光看向太子朱慈烺。
“现在朝廷国库不丰,朝中大臣都在努力捐献,你作为太子也要带好这个头,这段时间你太子府的供应减半,咱们一起咬咬牙,渡过这个难关!”
崇祯皇帝语重心长地给朱慈烺画饼,仿佛美好的生活唾手可得。
用不了多长时间,这天下在自己的治理下,河清海晏。
而自己就是当年力挽狂澜的景泰帝。
朱慈烺看着崇祯皇帝在幻想美好的未来,实在不忍心打断他的幻想。
自己太子府里的那点供给有和没有没啥区别。
至于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一个个富得流油。
估计也就只有自家父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穷困潦倒”。
如果要再这样下去的话,大明拿什么来对抗闯贼?
想到这些,他越发觉得李无漾说得有道理。
此时的朱慈烺仿佛下定决心一般,咬了咬牙说道。
“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崇祯皇帝看到太子朱慈烺满脸郑重的样子,顿时感到有趣。
“皇儿有何话尽管说来,你我是父子,不必如此!”
“还请父皇让三关总兵周遇吉撤回京城,为我大明保留一丝血脉!”
朱慈烺不卑不亢,声音洪亮,在整个勤政殿内飘荡。
崇祯皇帝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了起来。
“太子,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我大明一朝,岂有未战先撤之道理,这要是让天下百姓看到了,该如何看待我大明,这是耻辱,你身为太子怎能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
朱慈烺并没有丝毫的退缩,反而抬头说道。
“父皇,如今周总兵手中的兵马不过五六千人,根本就防守不了多长的时间,而周围各地能够调用的兵马实在是有限!”
“短时间之内根本无法对宁武关进行支援!”
“闯贼的叛军号称百万之众,想要攻破宁武关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还请父皇让周总兵回到京师,然后动员整个京城的兵马防御闯贼,号召天下兵马勤王,定然可以打败闯贼,重铸山河,还请陛下三思!”
崇祯皇帝哪里还听得进去这话,直接抓起桌子上的玉镇纸都要扔出去,但是一想这镇纸价格不菲,又将它拿了回来。
“谁告诉你这些的?”
“让你好好读书,你就读了这些?”
“你可知,若是朕让周遇吉撤回京城,闯贼便可长驱直入,到那时我京城便要暴露在闯贼的兵锋之下!”
“自正统年间开始,你见过京城何时被贼人围攻过?”
“若是这件事情传出去,朕的颜面何存?我大明的颜面何存?”
“更何况我大明有无数忠臣志士,朝中大臣也都是心系社稷,只要我等君臣一心,定然能扫清寰宇,重铸山河!”
“太子,今日你的话让人很失望!”
太子朱慈烺面露苦涩,父皇崇祯的这一番话,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说到底,如今的三关总兵周遇吉只是一个弃子,而他保住的无非是大明的最后一丝颜面。
想到这里,他心中极其不忍,但这大明又不是他做主,终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时他看向前面的龙椅,眼神中突然出现一种叫做野心的东西。
若是自己坐在那个位置上,再加上周围贤臣猛将的辅佐,又怎么会让天下糜烂到这种地步。
崇祯皇帝并没有看到朱慈烺的表情,只是恨铁不成钢地教育太子一番。
说了一会儿之后也可能是口干舌燥了,随后指着一旁的王承恩说道。
“传朕旨意,太子学问浅薄,心性难定,特命其在太子府中安静读书,期间不可外出,以观后效!”
太子朱慈烺满脸不可思议。
这是被自己父皇禁足了?
没想到自己一句实话,竟然惹出如此后果。
想到这里,他对着崇祯皇帝拜了一拜。
“谢父皇,儿臣告退!”
等到太子朱慈烺和王承恩离开之后,不知为何,崇祯皇帝的眼神中竟闪过一丝迷茫。
当初他的堂兄天启皇帝暴毙,将这个位置传给了他。
仔细想想,一转眼已经过去十七年的时间,这天下也出现了极多的变化,真是物是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