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行为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原理4 传统经济学在追求理性方面的局限性

传统经济学所设想的理想经济活动主体应该具备以下特征:即使有想做的事,也要忍耐并仔细地计算商品价值,并且以自身物质性补偿的最大化为目的。

与传统经济学理想相左的人类现实

除了极端理性和极端自律的人物形象,传统经济学还设想了另外一种极端功利的人物形象。

换言之,该形象在做出决定的时候只考虑自身利益,只要自己未受到不利影响,即使所做行为会给他人带来不幸也毫不在意。这虽然听起来有些自私和反社会,但是从经济结构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是可以理解的。日本社会是以自由竞争为前提的。企业为了扩大自身利益会生产和销售优质商品,而消费者会为了购买更加物美价廉的商品而左挑右拣。由此产生的供需平衡会决定价格并形成市场。当然,拥有更高理想抱负的人会相应地投入更多努力,因此只要企业和消费者都愿意为了自身而努力,最终就会达到最佳状态。

如此,根据极端理性、极端自制、极端功利这三种行为原理进行决策的人被传统经济学家定义为“理性经济人”。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并不一定会那样做。比如,人们有时也会购买一些实用性不高的商品,或者在知道吸烟与患肺癌的关联性较高的情况下仍然会拿起眼前的香烟;再或者,即使知道获利的方法也会因为在意周围人的看法而做出别的选择。

换言之,传统经济学的观点无法解释人类为什么会做出上述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