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0章 魏失一臂

部队伤亡虽大,但士卒面上并无忧惧之色,反而一个个兴奋不已。千五百人冲溃四五千人的索虏骑兵,凭此战绩,一众将士足以名留青史。更重要的是,刘骏还活着,以刘骏的性子,战后的封赏必然会丰厚非常。

至于战死的战友,这年头哪年不死几个人?能死在胜利的战场上,总比在军营病死或者是在溃退时被杀强的多,也算死得其所。

士卒们压抑着活下来的激动,畅享着日后带着刘骏的封赏衣锦还乡时的风光,气氛活跃。而中军帐中,气氛却稍显沉闷。

昨夜大战,众将只顾冲杀,根本来不及思考。现在暂时脱离危险,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在众将眼前。

还要不要继续打下去?

昨夜在大营中冲杀时,刘骏、薛安都、刘泰之等人很清晰的听到被捆绑关押的宋民在刘骏部冲入营中后,大声高呼:

“王师杀回来了!”

某些悍勇的宋民更是挣脱了束缚,与看守的北魏兵卒扭打在一起,高呼着:

“王师已至,打死这群胡鬼!”

当然,更多的宋民还是趁着夜色与刘骏骑军所造成的混乱,逃散了出去。

现在刘骏所在的军营外,都还有一些蒙头跑过来的宋民。

汝阳附近多是平原,若是不管那些逃散的宋民的话,那些宋民十有八九还是会被北魏骑兵给抓回去遭受更苦难的折磨,更重要的是,现在撤就完不成皇帝交代的解救豫州宋民的任务。

可继续打,营中众将都知道,且不说士卒可还有战力、战心,携带的后勤物资也不太够了。

“撤!现在,立刻,马上撤!”

刘骏看得出来,刘泰之等将顾忌的根本不是宋民,而是畏惧完不成皇帝交代的任务。

刘泰之等将怕皇帝,怕担责,刘骏根本不怕。甚至很想向刘义隆大吼一声:

“有种的将我调回后方!”

众将拿不定主意,刘骏却是知晓,军中决断宜早不宜迟。所以直接一锤定音,全军即刻东撤!

好在聚拢在刘骏军营外的宋民不是很多,再加上昨夜击溃来袭的追兵,马匹不但没有损失多少,还赚了些。刘骏下令让那些宋民乘上马,军民合计又是千五百人,匆匆向东方撤退。

由于刘骏撤退的及时,拓跋仁亲率骑军抵达刘骏部昨夜匆忙立起来的营帐时,只见空帐,不见人。气愤之下,拓跋仁命人一把火烧了此处营地,愤愤的指挥大军重新收拢逃散的宋民。

拓跋焘交代拓跋仁的主要任务是劫掠奴隶与财货。若是连本职任务都没完成,拓跋仁不敢想象拓跋焘的怒火将会怎样燃烧。

等到宋民多数又被重新抓了回去,汝阳营寨重新整备好之后,拓跋仁亲自前往悬瓠向拓跋焘请罪。

接连忙碌,未及洗漱,以至于灰头土脸的拓跋仁来到悬瓠城外督战的拓跋焘身后时,拓跋焘骑在马上,连正眼都未瞧一下拓跋仁,只是语气淡漠的问道:

“敌军多少人?你部死伤多少?”

拓跋仁面露难色,但还是不敢欺瞒拓跋焘,于是苦着脸答道:

“敌军不足两千,我部伤亡...伤亡四千余众。”

刘骏当夜在营寨中对北魏军造成的实际杀伤并不大,但在之后宋民暴乱,军队炸营,内部混乱下北魏步兵死伤近三千人。

之后追击刘骏的骑兵,正面撞上刘骏给北魏追兵准备的大惊喜。程天祚部只一波冲锋就直接碾死了起码有三四百人。后续刘诞部、刘骏部格杀的溃兵也有四五百人,再加上溃兵慌不择路的逃散时,跌落下马的伤亡以及失踪,骑兵死伤也达到了千五百人。

可以说,若非有附近的魏军闻讯支援,光凭拓跋焘拨给拓跋仁的万余步骑,已经难以控制住掳掠而来的大量宋民了。

也正是因为有其他部魏军的支援,知晓已经露了底的拓跋仁,不敢在向拓跋焘汇报死伤人数时打丝毫的折扣。

“真是笑话,万余鲜卑儿郎被不足两千岛夷,杀伤四千余众,连来袭的敌军还未曾留下。”

拓跋焘强忍着欲阵斩了拓跋仁的怒火,憋着气继续问道:

“来袭的敌军主将是谁?岛夷之中居然还有此等将才。”

“回陛下,据所俘宋军所说,是刘义隆的三子,安北将军,武陵王刘骏亲至。”

“亲至?他亲自上阵了?”

“是。”

听到刘骏亲自上阵,刚才还满脸冷漠肃然的拓跋焘突然笑了。

“彭城距汝阳远距千里,此子敢亲身上阵,趁夜袭营,近在咫尺的寿阳刘诞却按兵不动,刘骏,呵,没想到刘义隆还有这等儿子。罢了,传令下去,鸣金收兵,即刻撤军。”

拓跋仁有些不解

“陛下,悬瓠即将攻克,此时撤兵是否有伤士气?”

拓跋焘看着拓跋仁年轻又熟悉的面孔,无奈的摇了摇头。

相比于拓跋仁的父亲,永昌王拓跋健,拓跋仁差的太多了。

拓跋健在世时,先后率军打败大夏皇帝赫连昌,攻克北燕建德,攻打北燕和龙,平定西河胡人叛乱,北伐柔然、威震漠北。在北魏消灭北凉政权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功劳位居众将之首。后又打败南凉与北凉的残余势力。

九年前,即宋元嘉十八年,魏太平真君二年,拓跋健去世。

若非拓跋健的遗泽,拓跋仁损军过半,还未获敌军,按魏军军法,早该就地正法了,哪还能有命来见拓跋焘。

看着拓跋健为国立下无数功勋的份上,拓跋焘还是不准备彻底放弃拓跋仁,出言提点道:

“大军久顿于坚城之下,旬月不克,师必溃矣。日后,我等还会回来的!”

说完拓跋焘不再理会拓跋仁,跨马回营。

刘诞在寿阳确实是畏惧北魏兵锋按兵不动,但刘义隆在仅有的军将谱中挑挑拣拣,最后还是派出南阳太守臧质前往寿阳指挥大军,配合安蛮司马刘康祖一同率兵援救悬瓠。

拓跋焘在拓跋仁来时刚收到消息,之前派出阻拦臧质、刘康祖大军,为大军攻城拖延时间的殿中尚书任城公拓跋乞地真,已经被臧质阵斩,南方刘宋的援军随时可能抵达,而悬瓠看似摇摇欲坠,距离攻破却又遥遥无期。再加上天气要转暖了,拓跋焘自然不会多留。

随着拓跋焘携掳掠来的宋民北上,南北大战第一波序幕散场。

随着拓跋焘的大军北上,建康朝廷压抑的气氛一朝而散。虽然豫州军民损失惨重,但终归是打退了索虏,收到消息的建康城内一片欢腾。只是台城中的刘义隆面色不愉。

北伐还没准备好呢,就被拓跋焘南下一巴掌呼脸,这让当皇帝的刘义隆怎么咽的下这口气。

更气人的是,拓跋焘退军时还派人送信来建康嘲讽,具体内容就不水了,大致内容是嘲讽刘义隆

“之前趁火打劫、掳掠北魏边民,结果这次北魏南征反倒是刘宋民户损失更多。”

拓跋焘还在信中扬言,刘宋若想息事宁人,刘义隆须将长江以北领土尽数割让给北魏。

最后灭佛灭上头的拓跋焘还叫嚣刘义隆如若不从:

“取彼亦不须我兵刃,此有善咒婆罗门,当使鬼缚以来耳。”

本来因为北魏南征损失惨重的刘义隆火气就大,拓跋焘这封信一看,火气就更大了。

对于苦守悬瓠数十日的陈宪,刘义隆论功行赏,加封陈宪为龙骧将军,汝南、新蔡二郡太守【实际一个地方两个名字,侨置郡】;

到了刘骏这里就不同了。虽说刘骏以千余之众杀伤北魏军卒数千人,战绩颇高。但刘骏部没有完成刘义隆交代的解救豫州宋民的军事任务。任务失败的黑锅,刘骏很勇的一头顶了上来,被刘义隆降号为镇军将军。

唯一让刘骏还能接受的是,刘骏东撤之后,强留下来的刘诞部残存骑兵,刘义隆倒是没调回去。

刘义隆的意思刘骏也懂,那几百骑兵以及数千匹马算是赏刘骏的,此次北魏南征,豫州民户大量流失的锅,刘骏要背牢了。日后若是有人提起此事,就不能说是皇帝不派兵解救被掳掠的民户,实在是刘骏太过无能,救不出来。

彭城外的军营中,性子莽撞的程天祚在中军帐中听到内侍宣读的旨意,当即大呼道:

“这不就是欺负老实人吗!”

“住嘴!”

刘骏冷眼一喝,程天祚缩了缩头,不敢再多言。刘骏亲临战阵,浑身浴血的样子,已经征服了程天祚这样的军中莽汉。

有事刘骏是真敢上啊!

此次负责传旨的阴阳人死内侍闻声也是缩了缩头。同时心中暗骂,官员升迁降职本该是吏部文臣负责的事情,结果那些文臣一句事涉天家不好插手,就将宣旨的事情推到了内廷。

要是升职的旨意,看那些文臣会不会抢着来徐州刷一波印象分!

之前刘骏打了传旨内侍的事情本就在宫中流传,再加上刘骏此次出征,随着侥幸逃出北魏军魔掌的宋民宣传,刘骏是在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狠人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建康。面对这样的皇子,内侍也不敢有多余动作,只是恭敬的举着圣旨。

刘骏这次倒是没有为难宣旨的内侍,接过旨意后就按规矩礼送天使出营了。

等宣旨的队伍走后,程天祚、刘泰之、尹定等部将纷纷出言抱怨朝廷不公,既是为上司刘骏打抱不平,也是替自己不值,自己于战阵之中忘死拼杀,朝廷却因未救出宋民,将军功全给抹了。

那种军力、物资对比之下,便是兵仙再世也救不出那些宋民啊!

“好了!朝廷公与不公由不得尔等妄议,军功朝廷给抹了,财货上我会给予你们补偿的,你们也莫在军中议论此事让军卒寒心。”

“王上,属下实属为王上不值啊!”

程天祚还待再抱怨几句,刘骏当即暴喝道:

“本王值与不值由不得你来说!本王以镇军将军将令,命你闭嘴!此事从此之后给本王烂在肚子里,听清楚了没有!”

“末将听清楚了!”

至此营中众将慑于刘骏之威,中军大帐陷入一片沉寂。

最后还是刘骏开口打破了这片寂静。

“好了,此前诸将也是幸苦,赏赐的财货不日便到军营,赏赐下发之后都给本王紧紧皮,要是让本王听闻军中还有将官博彩以取兵卒赏赐之事,届时莫说本王不教而诛!都回去休息吧。”

“是!”

一众将领鱼贯而出走出中军帐,只剩刘骏一人坐在帐中继续处理着军务。帐中盆火,映照着刘骏的面庞,愈发的冷肃。

中军帐外,程天祚还想开口,只是在想到了刘骏那充满杀气的眼神后,也只能无奈低头一声叹息。

之前一直沉默的薛安都,此时走到程天祚身旁,拍了拍程天祚的肩膀。

“走,喝酒去。”

“哪来的酒?”

程天祚有些疑惑,不说军中,整个徐州都禁酒好些年了。

“大王从台城要来劳军的御酒!听大王说是高祖在时便窖藏的好东西!”

“高祖...唉,喝酒!”

一听到有酒,刘泰之、刘广等将纷纷簇拥拉过来,都禁酒好些年了,这些将领的酒虫早就饥渴难耐了!

部下的不满被刘骏用各处调拨的钱财酒肉给压了下去,其他各部多是嘉赏,自然不会闹出乱子。

承平之后,皇帝刘义隆耻于此次索虏南征损失惨重,于是加快了筹备北伐的步伐。

没多久,建康朝堂,朝臣分成两派。

一派以丹阳尹徐湛之、近些年升职为吏部尚书的江湛、彭城太守王玄谟、尚书吏部郎袁淑等人为首,是为主战派,鼓吹北伐复仇。

一派以太子刘劭、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护军将军萧思话,刚立大功的左军将军刘康祖等人为首,是为主和派,提议暂缓北伐。

待在徐州,将骑兵编制补足一千五人继续训练的刘骏,看着建康发来的消息不禁嘴角一咧。

“人家赵宋是文官主和,武将主战,咱这刘宋彻底反过来了啊。”

主战派里也就王玄谟算是稍通兵法,其余清一色的全是文臣,而主和派却糅合了当下大宋军界的诸多实力派。

当然,刘骏也知道,主和派里的那些军将们不是不想北伐,其实这些军将们才是最想北伐的人。这些人主和,并不是像赵宋那些主张纳岁币朝贡以求一时太平,而是主张推迟北伐的时间。

之前悬瓠一战,明眼人已经看出来大宋军队各方面素质已经远远不似立国之初那般兵强马壮了,朝廷之中除刘义隆外,已无一人有威望统筹大军。而刘义隆的军事水平嘛;从元嘉八年那场惨败中,大宋军界已经知晓,刘义隆的军事能力是有,但是不多。

正如拓跋焘所说:

“彼前使裴方明取仇池,既得之,疾其勇功,已不能容;有臣如此尚杀之,乌得与我校邪!彼非我敌也。”

与拓跋焘相比,刘义隆的武略确实大大不如。而且刘氏也是篡位上位,刘义隆根本不放心朝中出现威望足以统筹三军之人。

刘义隆亲自指挥,却又犯了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的兵家大忌,如此北伐,大宋不输才怪!

另外拓跋焘在此前嘲讽的来信中也明说了:

“彼常欲与我一交战,我亦不痴,复非苻坚,何时与彼交战?昼则遣骑围绕,夜则离彼百里外宿;吴人正有斫营伎,彼募人以来,不过行五十里,天已明矣。彼募人之首,岂得不为我有哉!”

像拓跋焘说的那样,白天派轻骑围在营地的周围,晚上仪仗骑兵机动性,跑到距离宋军一百里以外的地方宿营。刘宋马少,机动性差的战略劣势将会被无限放大。

自家老大不知兵,还喜欢瞎指挥,而对面老大用兵如神,二十年余年间,灭国无数,这让大宋军界作何感想?

反正刘骏已经分出时间开始指挥徐州大军加固彭城城防了。老刘家祖坟可还在彭城呢,哪里丢了彭城都不能丢!不然老刘家哪来的脸继续坐天下?

刘宋不是赵宋!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刘骏本对北伐不报希望时,北方突然冒出来一个大新闻。崔浩陷入国史之狱!

崔浩不管是在大宋还是在现代,刘骏都听说过他的名字。后世的记忆刘骏已经有些模糊了,但刘骏记得崔浩是以智计闻名于史的。来到大宋后,刘骏更是从小就不断听说关于崔浩的传说。

北魏方面称赞崔浩才艺通博,究览天人,政事筹策,时莫之二。堪称北魏张子房。

只是在南朝,崔浩与后赵谋主张宾齐名,算不上太好的名声。

不过对于崔浩的战略战术谋划能力,不管是大宋朝堂还是刘骏都是心服口服的。

而现在崔浩快要死了。

随着北魏的情报不断传来,刘骏看完崔浩的相关情报后,不得不感叹一句:

“崔浩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会这样找死呢?”

崔浩这次下狱是因为国史之狱。之前拓跋焘任命崔浩兼管秘书事务,让崔浩和高允等人共同撰写《国记》,并对他们说:

“务从实录。”

著作令史闵湛、郗标为了奉承恩主崔浩,建议崔浩把他所负责撰写的《国史》刻在石碑上,以此来显示作者崔浩的秉笔直书。

当时还高允劝谏崔浩:

“湛、标所营,分寸之间,恐为崔门万世之祸,吾徒亦无噍类矣!”

结果崔浩这么聪明的的人,不知道是想不通其中关窍,还是想通过踩鲜卑国族来抬高汉人世家地位,居然采纳了闵湛、郗标的建议。

于是一座花了拓跋焘的钱,记载着拓跋焘祖上无数黑历史的石碑,在北魏皇帝郊外祭祀的神坛东侧交通要道上拔地而起。来来往往过路的人看见当今皇帝祖上无数劲爆的大新闻,无不私下议论纷纷。

举一些简单的例子:

公公纳了儿媳生了开国之君。

为逃难,妈妈陪酒敌人,儿子连夜出逃。

认慕容垂为舅爷爷,获得天使投资,并且依靠舅爷爷的力量再度建国,但最终背刺舅爷爷,参和陂屠杀燕国精锐。

小姨真漂亮,杀了姨夫,睡了小姨,生了个小儿子,最终被这个小儿子刺杀。

为了父死子继,弄死了自己同生共死的亲兄弟拓跋仪。

怕太后干政,杀了儿子的妈妈。

【感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拓跋珪传奇一生,还有拓跋珪他妈贺氏,那一生的经历可以写一部大女主剧了】

虽说拓跋焘在修书之前就明言了

“务从实录。”

但想来,再宽宏大度鼓励秉笔直书的皇帝,也不能接受自己家祖上的黑历史被刻成石碑放在交通要道路边上,供路人欣赏。

这事别说北方鲜卑国族暴怒,就是拓跋焘也是暴怒。

早在神麚三年【431年】时,崔浩初掌大权“欲大整流品,明辨姓族”,在北朝也如南朝一般实行九品中正制,行门阀之制。

表弟卢玄曾劝阻崔浩:

“创制立事,各有其时;乐意做这件事的人,能有几人!请你要三思。”

但崔浩不从,从而得罪了众多出身卑贱的鲜卑贵族。

之后崔浩力主灭佛,拓跋焘听从,以皇帝之威强压了大量信奉佛教的鲜卑国族的不满。使北魏“一境之内,无复沙门”;

太子拓跋晃监国时,崔浩自恃才略及太武帝的宠任,专制朝权。一次曾推荐冀、定、相、幽、并五州人士数十人,都自起家直接任郡守。太子拓跋晃虽然反对,但在拓跋焘的默许下,最终崔浩推荐的数十人于北魏诸州担任郡守。

从祖上拓跋珪开始,三代皇帝可以说对崔浩已经是仁至义尽,这一次国史之狱爆发,拓跋焘知道,自己不能再忍了。再忍下去,作为拓跋氏立国的基本盘,鲜卑国族就要寒心了。

之前拓跋焘一封信气的刘义隆不轻,就是奔着南北大战去的,此时若让鲜卑国族寒心,那南北大战之际,指望河北汉人世家出死力?

想也知道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一次,哪怕拓跋焘再不舍崔浩的才华,再忧愁鲜卑国族与汉人门阀之间的联盟出现裂缝,崔浩也是一定要杀的。

于是,元嘉二十七年六月初十,拓跋焘下诏:

“诛清河崔氏与浩同宗者无远近,及浩姻家范阳庐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并夷其族,余皆止诛其身。”

远在彭城的刘骏收到崔浩死的消息,开心的放了一大片爆竹。

“好死!魏主失一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