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北有孤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1章 我辈当取之

这些汉蛮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不怕死了?

见到陈长风等人举着长梯悍不畏死的攀爬后,吐蕃士兵不由得心中起了疑惑。

多年占据河西之地,让吐蕃人觉得汉人不过是一群温顺的绵羊。

当年安史之乱后,吐蕃人趁着大唐兵力空虚,发兵攻打河西之地。

河西节度使杨志烈兵败身死,吐蕃人接连攻下了甘州、肃州、原州、瓜州、沙州、盐州、夏州、庭州、西州、伊州等河西各州。

那个时候的汉人虽然也曾顽强抵抗,不过在吐蕃人强大的实力面前,汉人也只能一一成为吐蕃治下之民,成为吐蕃权贵的奴隶。

只不过这些吐蕃人忘了,他们祖辈在敦煌城下多次受阻,敦煌城并不是被吐蕃人攻破的。

唐将阎朝带领着城中军民抗争多年后,在弹尽粮绝之际,不得不同意蕃将的约定,不让百姓强行迁徙,最后才同意出城投降。

然而吐蕃人后来不仅伤害了当地的百姓,还毒杀了阎朝。

吐蕃人忘记他们曾经的暴行,但是河西百姓没有忘记亡国之恨。

沙州百姓没有忘记让他们得以存活的将军阎朝,更没有忘记吐蕃人的背信弃义。

阎朝是敦煌人民心中的大英雄,义军将士也从父辈口中听过阎朝的名字。

吐蕃人更加忘了,汉人不是他们口中的汉蛮子,他们才是野蛮的蛮夷之辈,唐人文化和制度都领先他们。

“兄弟们,杀!”

陈长风这个时候已经带着他属下的义军靠近了栅栏,长梯也已经靠在了木制栅栏上。

一手持盾,一手抓着长梯,陈长风带头开始攀爬。

至于长刀,陈长风则是用嘴巴咬着刀背。

吐蕃守军见状也没闲着,他们或是用圆木,或是用石块,对着爬梯的义军就砸了下来。

“掩护!”

“射他娘的!”

士有必死之志,将不敢有贪生之心。

张安洛从岩石后冒出了头,用半人高的长弓举箭而射。

李龄和李慕白也是纷纷招呼各自的部下出密集的箭矢,试图压制堡垒哨塔上的吐蕃守军。

顿时,箭矢如同飞蝗一般遮天蔽日。

吐蕃守军虽然也有弓箭手进行反击,然而这个时候醒来不过只是少数。

在压制了城头的守军后,张安洛随即下令进攻。

数百义军如同潮水一般涌向堡垒,他们有的手持长枪,有的挥舞大刀,还有的扛着云梯。

吐蕃守军开始慌乱起来,他们一边射击一边后退。

义军并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向前冲锋。

他们攀登长梯,越过城墙,与守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至于已经身中数箭的陈长风,在挥刀砍断箭杆后,就带人奔向了辕门。

……

战斗来的快,结束得也快。

张安洛率领数百义军,只是用了半个时辰就拿下了眼前的堡垒。

当然义军悍不畏死是一方面,吐蕃人心无战意也是一方面。

在听闻沙州光复后,各种流言蜚语就传到了瓜州。

瓜州刺史鸠摩森格不知道的是,他不知不觉间犯下了大错,挫伤了吐蕃人的军心。

要是鸠摩森格在第一时间就带兵攻打沙州,这样吐蕃人只会认为己方占据优势。

然而鸠摩森格在得知敦煌光复后的犹豫不决,不但错过了和尚婢婢合围敦煌的机会,还让瓜州吐蕃将士认为这是畏惧义军势大。

此消彼长之下,瓜州吐蕃将士也就没了战意,人心士气也就跌落到了冰点。

“启禀大都督,末将等此番进攻瓜州城外堡垒,出动一千三百五十四人,战死九十六人,伤者两百七十二人。”

“末将幸不辱命,攻破瓜州城外两处堡垒,杀敌一百一十七人,俘获七百八十四人!”

张淮深恭恭敬敬的站到了张议潮的马前。

张淮深的身后,是两处相隔十里,还犹自冒着黑烟的残垣断壁。

这次攻陷瓜州城外的堡垒之战,义军可谓是大获全胜。

“安洛,你有什么要说的?”

张议潮笑着下马,先是拍了拍他侄儿张淮深的肩膀,然后又走到了张安洛的跟前。

“我军俘获战马三百零六匹,缴获刀枪一千把,铠甲四百三十五副。”

张安洛的神态十分谦卑。

“哦?”

“你为何要报战马和兵甲之数?”

张议潮起了好奇心。

“回禀大都督,我等义军新成建制,今后必然还有连番血战。”

“我等所在之地物产贫瘠,唯有缴获吐蕃人的军备,方能壮大义军,方能于河西胡汉混杂之地纵横捭阖!”

张安洛的意思,义军以后人数规模还会扩大。

只有善用吐蕃人留下来的兵器、铠甲、战马、粮草等物资,义军才能站稳脚跟,才能击败吐蕃人,才能继续光复河西的其他州郡。

这道理,和后世某支人民军队一样。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好!”

“沙州光复之后,这瓜州也不过是义军囊中之物。”

“然而咱们不止是局限于瓜、沙两州,咱们还要放眼整个河西。”

“吐蕃人的东西本就是河西各族的民脂民膏,今日我义军取用之,便是物归原主,便是物尽其用!”

张议潮虽然说的是义军今后的战略,不过义军将士们都能听出,张议潮这是对于张安洛极尽赞誉。

至于张淮深,他也并不嫉妒张安洛被自己叔父张议潮的称赞。

这次攻陷瓜州城外两处吐蕃人的堡垒,原本是张淮深和张安洛各领一部,分别于两处同时发动进攻。

也就是说,功劳并不是张淮深一个人的。

张安洛之前特意让张淮深一起汇报战果,就是为了巩固张淮深在义军中少主的地位。

而且还有一点,张淮深昨夜贪功,贸然率先发动了进攻,并没有派人邀约张安洛同时出击。

如此一来,张淮深分明就把张安洛陷入了被动不利之中。

要不是张淮深的疏忽大意,要不是张淮深忘派人通知张安洛,那么张安洛负责进攻那处堡垒中的吐蕃人也不会被惊醒,张安洛也不会攻打得那么吃力。

然而张安洛并没有提到张淮深之过,反而是让张淮深将两处战果一起汇报。

张安洛这是不计前嫌,这是有心讨好,这是以大局为重。

张安洛把出风头的机会给了张淮深,张安洛很是识时务、知进退。

对此,醒悟自己犯错的张淮深也是心知肚明。

对比,张淮深自然也就是对张安洛更生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