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6年第2辑/总第19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

毕京京[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要求全党“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并鲜明提出、系统阐释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刻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掀开了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后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是认识发展规律的新飞跃、治国理政思想的新跃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一 认清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大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2]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五大发展理念的客观依据、理论基础和思想贡献。

(一)五大发展理念凝聚了人类发展的智慧结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3]比如,就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理念来说,原始社会是崇拜自然,农业社会是改造自然,工业社会是征服自然,知识社会是保护自然等。实际上,人类发展理念的进化是极其缓慢和艰苦的,既有历史连续性,又有历史跃升性。

在过去500年间,人类发展突飞猛进,首先得益于理念的不断变革。18世纪中叶,在以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等技术革命引发的工业革命之前,首先兴起的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这三大思想解放运动。20世纪以来,发展理念主要经历了四次转变跃升,即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包容性发展理念。二战后兴起的发展经济学,强调以经济增长为核心,它在引领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1962年,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发表《寂静的春天》。该书第一章为“明天的寓言”,从田园诗般的场景描述开始,讲到奇怪的死亡,揭示了化学农药对人类环境的破坏。1972年,罗马俱乐部提出名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向人类敲响了警钟:经济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作者告诫,人类必须学着喜欢这个观点: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生机勃勃的地球。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1995年哥本哈根世界发展首脑会议指出,发展要“以人为中心”,“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2007年亚洲开发银行提出包容性发展理念,包容性发展强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进行,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开启了发展理念新跃升,这就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一理念运用于世界发展,就是要走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运用于中国发展,就是要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之路。五大发展理念吸收借鉴人类发展理念精华,摒弃其中的缺陷,并在已有多种发展理念的基础上,经过精心比较筛选、科学排列组合,将五大要点作为一个整体提升出来,从而构建了新的发展理念体系。五大发展理念的着眼点是解决中国问题,制高点却是回答人类时代课题、思考人类命运走向,是当今世界先进发展理念的集大成,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主导趋势,因而不仅能够引领中国更好发展,也必将引领时代潮流。

(二)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了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永恒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主题。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我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凝聚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的智慧结晶。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跌入积贫积弱、饱受欺凌的低谷。我国对现代化的探索起步于19世纪洋务运动,20世纪20、30年代,开始出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观念。但正所谓“历史呼唤巨人,上台的却是侏儒”,至民国初年,中国政党派别达300多个,但都具有种种局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系统分析建设发展的重大关系,努力揭示东方大国改变面貌的矛盾规律。《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统筹兼顾、注意综合平衡,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等重要观点,形成了独特的发展理念。让6亿中国人吃饱饭、赶超世界,可以说是毛泽东的最大追求。当时有些人怀疑共产党管理经济的能力:“共产党在军事上得了满分,在政治上是八十分,在经济上恐怕要得零分。”[4]毛泽东怀着深深的忧患意识,提出了“球籍”问题,领导中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积累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当然,当时我们党在发展理念上也有过“一大二公三纯”、急于求成等失误。新中国探索中的教训,也为后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财富。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顺应世界潮流,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设计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航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世纪之交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践,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了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新的进军。科学发展观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把握发展矛盾,推动科学发展,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回顾历史可以发现,理念的突破造就了现在,理念的突破还将造就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新的发展实践,深化规律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五大发展理念与“为民”“担当”等执政理念相衔接,展示了治国理政的大思路、大战略、大创造,开拓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新境界;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梦”奋斗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统一,开拓了中国发展战略新境界;五大发展理念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总道路,是由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具体发展道路构成的,开拓了中国发展道路新境界;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价值,蕴含着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传播着中国发展哲学,开拓了中国发展哲学新境界;五大发展理念也是政治经济学最新成果,有力地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开拓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三)五大发展理念回应了发展面临的时代课题

五大发展理念,既是正视时代重大问题的产物,又是应对矛盾挑战做出的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5]世界发展新趋势、战略机遇新内涵、新常态下新要求,是五大发展理念所立足的大势与大局。

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于预期,潜在增长率下滑,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世界经济可能出现多个引擎同时失速进而陷入停滞状态。世界经济要从亚健康完全走向健康,很可能经历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6]围绕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影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许多国家都积极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战略,力争以新的理念、新的战略赢得发展主动。可以说,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理念,发展战略竞争透射出的也是发展理念之争。

从国内看,日益突出的产能过剩、能源资源紧缺、生态环境破坏、生产力要素成本上升等问题,使得片面依赖资源、投资、劳动力要素推动经济发展的做法无法延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们在发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7]

总之,我国发展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8]五大发展理念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了中国发展紧迫的现实问题,直指动力衰减、发展失衡、环境透支、贫富分化、安全威胁等严峻挑战,因此,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成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的灵魂。

(四)五大发展理念掀开了事关全局的深刻变革

古人云:“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9]这是由发展理念的特征所决定的。发展理念是关于发展的总体性认识,它在具体认识成果的基础上,把发展作为人类社会整体活动来认识,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的关于发展的认识;它是关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是发展历史的逻辑再现,舍弃了偶然的、枝节的、琐碎的历史现象,是对发展内在本质联系的认识;它是关于发展的价值性认识,内含着什么样的发展是合乎人的需要的价值选择,内含着对各种发展选择的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它是关于发展的引领性认识,政策、制度和规划都内含着一定的发展理念,是在一定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制定的,发展理念是贯彻其中的灵魂。

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目标指向变革。理念指引方向,五大发展理念勾画了新发展的五个维度,规定了新发展的大方向。二是价值观念变革。理念内含价值,五大发展理念反对停滞不前、失衡冲突、透支环境、封闭狭隘、分配不公,确立了五种新的价值观念。三是动力机制变革。理念激发动力,五大发展理念就是要向创新要驱动力、向协调要平衡力、向绿色要生命力、向开放要助推力、向共享要凝聚力。四是结构布局变革。理念贵在设计,五大发展理念筹划了新发展的结构布局,新格局呈现新风貌,如拓展区域发展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网络经济空间、蓝色经济空间等。五是评价体系变革。理念确立标准,五大发展理念形成了新发展的评价准则,是经济社会、行业地区、领导政绩新的评价体系,是各项工作的有力导向。六是实践行动变革。理念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五大发展理念塑造当代中国,就是要转化为具体的发展实践,促进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

二 领会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10]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一体坚持、一体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它们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相得益彰,使得当今中国发展的内涵更加明晰,即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把创新发展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这是对创新作用的新概括,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新发展。

创新发展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体悟,是国际竞争的大势所趋。我国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创新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11]因此,“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12]。如今,一个大创新的时代已经来临,但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激活创新的社会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13]这一论述绝不只是一个号召,实际上它揭示的是创新社会机制和运行机理。我们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是对大众的要求,实际上更是对整个社会机制的要求。

(二)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14]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而“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当前,我国亟须补短板,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15]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三)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把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当今时代发展特征相结合,把东方文明与世界文明相融汇,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认识的升华。

当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环境承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线,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中国的森林面积比欧洲少,人口却比欧洲多,农田种植密集,不可能实现休耕和轮耕。森林不断被开垦为农田,农田不断施肥耕种,环境污染的恶果会在一定的时间里逐步显现。

习近平总书记对绿色发展高度重视。他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16]。2015年1月,他在云南大理考察工作时指出:“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17]要求我们“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18]

(四)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开放中发展的。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不能只靠本民族的力量。只有处于开放交流之中,经常与外界保持经济文化的吐纳关系,才能得到发展,这是历史的规律。”[19]

当前,我国对外开放从早期引进来为主转为大进大出新格局,进入了全方位开放、在全球范围谋篇布局的新阶段。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坚持对外开放,而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近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建立“亚投行”、启动多个自贸区、积极进军非洲、深化与欧盟的政治经济科技合作、人民币正式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等一系列战略举措,推进我国开放迈上高层次、新起点。如今,我们的开放,不仅要赶上时代,而且要引领时代潮流;不仅要融入世界,而且要重塑世界格局。

(五)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共享发展时,引用了《吕氏春秋》一句话:“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他指出:“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20]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历史表明,任何一个政府都能做到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但还没有一个政府能让所有人共同富裕起来。在五大发展理念中,最难的是做到共享。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汉书》)的现象。

共享发展的内涵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实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比如,扶贫问题。相对以前党的文件中“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的提法来讲,现在的扶贫目标是“全部脱贫”。这是个了不起的目标。世界银行2015年10月发布报告,预计2015年底全球绝对贫困人口总数有望降至7亿多。如果我们这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在今后5年做到“全部脱贫”,将是对世界减贫的极大贡献,也是对世界一个极好的制度优势示范。

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曾在陕北插队,对农民之贫困有切肤之痛的体认。他说:“上个世纪60年代末,我还不到16岁,就从北京来到了陕北一个小村庄当农民,一干就是7年。那时,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我当时和村民们辛苦劳作,目的就是要让生活能够好一些,但这在当年几乎比登天还难。”[21]他教育干部立下军令状:脱不了贫就脱“乌纱帽”。他在担任总书记后的第一个新年前,也就是2012年12月,驱车三个半小时到全国连片贫困区河北阜平老区骆驼湾村、顾家台村考察,并到村民唐荣斌家慰问。他说,就是要看到真贫困。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后来他又说,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就是要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三 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践要求

五大发展理念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芒,体现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长远考虑和高超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的发展理念上来,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一)强定力——在坚定信心中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从实质上说,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行的最新发展理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新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发展思路,彰显着中国发展信心,闪耀着人民至上的光辉思想,蕴含着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就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战略部署。近段时间,大家都很关心中国经济走向。进入2016年以来,有境外舆论抛出“硬着陆”的说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为各国发展创造机遇。”他还讲到“两个来自于”:“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心和行动。”“我们的信心,来自于中国经济强劲内生动力和中国政府坚强有力的政策引导。”[22]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发展的信心之源和内在逻辑。

(二)转观念——在解放思想中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是思想解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相媲美的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的思想解放还远不到位。如今,不要以为我们的思想没有束缚了。我们的思想必须解放、解放、再解放。当前,陈旧观念、利益格局、思维定式和惯性路径依赖,是影响实现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障碍。比如,目前有的地方经济不够景气,表面看来是因为“资源依赖型经济”,但其根本原因是政府没有形成与新常态相适应的发展理念。有的只看到当前经济增长面临困难的一面,没有看到中国市场正面临一场由快到好的“转型机遇”、由多到优的“品质革命”、由大到强的“升级跨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

(三)研机理——在把握规律中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是系统认识发展规律、深入认识治国理政本质的创造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谋划“十三五”时期发展时,他强调,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把握规律重在学习。把握新发展理念,不仅是政治性要求,而且是知识性、专业性要求,因为新发展理念包含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知识、新经验、新信息、新要求。不能只是泛泛知道其中一些概念和要求,而是要注重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从而增强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能力。实践出真知。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据“学习中国”大数据平台统计,自党的十八大到2016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已在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展开调研、考察40次,共用时89天。把握规律的有力思想武器是用好辩证法。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辩证法的运用;新发展理念的实施,离不开辩证法的指导。

(四)防风险——在化解矛盾中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推动五大发展,前提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强调了“防风险”的问题,指出:“今后5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具体而言,“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随着转方式调结构深入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会使一些处于隐蔽状态的风险露出“庐山真面目”。“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23]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做到五个“不让”: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

(五)重落实——在知行合一中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是实践论。五大发展理念,既是认识论,也是实践论,既有理论性,也有实践性。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理论及其实践魅力光彩夺目,最大特色就是知行合一、行胜于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行合一,重在行动。”党中央从提出新发展理念到制定规划、确定举措,再到抓好落实,次第铺展、步步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能够带动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的重点工作,统筹推动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24]十八届五中全会后,中央先后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经济工作会议、城市工作会议等,强调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新举措,最近又制定了“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纲要。这些都是将五大发展理念转化为实际举措的体现。把理念转化为实践,是攻坚克难、持续作战的过程,必须有坚强的意志。习近平总书记说:“我这个人是要求自己压力越大,意志要越强。”[25]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行合一的高尚品格和坚强意志。领会五大发展理念,关键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战略智慧与实干精神高度统一的优秀品德与工作作风。


[1] 毕京京,国防大学副校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

[2]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求是》2016年第1期。

[3]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4] 《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第61页。

[5] 《人民日报》2015年11月4日。

[6] 《人民日报》2015年11月19日。

[7] 《人民日报》2016年1月19日。

[8] 《人民日报》2016年1月7日。

[9] 《人民日报》2016年1月31日。

[10] 《人民日报》2015年11月5日。

[11]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12] 《人民日报》2016年1月19日。

[13]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14] 《人民日报》2016年1月19日。

[15]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16] 《人民日报》2015年3月7日。

[17] 《人民日报》2015年1月22日。

[18] 《人民日报》2016年1月19日。

[19] 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第108页。

[20]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21] 《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7日。

[22] 《人民日报》2015年11月16日。

[23]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24] 《人民日报》2016年1月31日。

[25] 《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倡导践行“马上就办”纪实》,《秘书工作》201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