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8年上半年,我接到著名民族史学家周伟洲先生的电话,周先生说他准备编写一套“十六国史新编”,其中有几部邀请中青年学者执笔新撰,有几部则选用学界已有成果,业师赵向群先生的《五凉史探》被纳入,将以《五凉史》为名重新出版。因赵先生已去世数年,联系出版等事,周伟洲先生委托我来做。我欣然领命,并很快得到赵先生哲嗣晓东、晓林先生的支持,剩下重新编排《五凉史》内容的任务就由我完成。
《五凉史》是赵先生长期研习五凉史的成果,写作历时绵长,如果从甘肃省教委1994年立项算起,到1996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仅用了两年时间,但若从赵先生1983年在《西北师院学报》第3期上发表《前凉政权的兴替》一文算起,则先后历时十余年之久。2005年,该书被收入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史研究丛书”重新印刷,2007年再版,先后印行3000册。此次由周伟洲先生选入“十六国史新编”并以“五凉史”为名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已是该书的第三版了,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出该书的学术价值。
五凉政权先后立国河西,但毕竟不是同一个政权,写《五凉史》如何安排体例颇费周章。北魏崔鸿著《十六国春秋》一百卷,可惜久已失传,存世者仅为后人辑本;在魏收《魏书》中,五凉史事见于列传(卷95《略阳氐吕光传》,卷99《私署凉州牧张寔、鲜卑秃发乌孤、私署凉王李暠、卢水胡沮渠蒙逊传》);南朝宋沈约《宋书》卷98《氐胡传》叙述北凉沮渠蒙逊事;唐房玄龄等修《晋书》,以“载记”记述少数民族建立十六国史事,汉族人张氏建立的前凉、李氏建立的西凉则归“列传”;宋人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五凉史事贯穿其中,前凉自不必说,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并列叙述,读者借此乃可一览诸凉历史脉络。近世史家如吕思勉先生著《两晋南北朝史》、王仲荦先生著《魏晋南北朝史》,则以章节体架构全书,吕著第三章《西晋乱亡》设“张氏据河西”一节以记前凉创业史事,第六章《东晋中叶形势下》,设“秦平凉州仇池”“秦凉分裂”两节记前凉张茂至张天锡及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兴亡史事,第十六章至第二十四章分别论述四裔、社会组织、社会等级、人民生计、实业、人民生活、政治制度、学术、宗教等;王著第四章《十六国》分节叙述十六国兴亡史,第八章至第十二章则论边境各族、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哲学思想与宗教、经学、史学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上述史籍为后人修撰五凉史提供了基本的素材和很好的参照。
赵先生《五凉史》之体例,即是在充分吸收前述诸种五凉基本史料并充分把握五凉历史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下来的。本书主要内容分十卷,卷一先以“绪论篇”总叙五凉历史演成的历史背景,对五凉政权得以出现的经济、政治、民族等因素进行系统梳理,尤其对汉代以来凉州的行政建置、职官设置等做了交代。清代大史家钱大昕云:“予尝论史家先通官制,次精舆地,次辨氏族,否则涉笔便误。”[1]本书“绪论篇”相关内容,加上卷九“著姓篇”,这样的安排与钱氏所论暗合,更显出本书乃赵先生的深思熟虑之作。次则卷二至卷六“前凉篇”“后凉篇”“南凉篇”“西凉篇”“北凉篇”,依次叙述五凉史事。复次为卷七至卷十“民族篇”“经济篇”“著姓篇”“文教篇”,略与正史之“少数民族列传”及“食货志”“氏族志”“艺文志”同,并以“文教篇”之“五凉文化的历史影响”一节作结,彰显五凉历史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与地位。总体看来,这部《五凉史》在形式和内容上继承与创新兼顾,既适应了近世以来史书撰述章节体的潮流,又在内容上与传统史书一脉相承。
本次出版,较前几次出版、印行有如下改动:一是以卷一至卷十不同篇目架构全书。当年跟赵先生聊天时曾经说起《五凉史》的体例问题,先生认为以并列的篇目叙述五凉史事,辅之以“民族篇”“经济篇”“著姓篇”“文教篇”等,庶几可与传统正史体例相媲美,有关这一点,赵先生说20世纪80年代他在山东大学跟随王仲荦先生进修学习时曾受到王先生指点。周伟洲先生的大作《南凉与西秦》[2]也采用同样的体例,可谓行家所见略同。至于用卷一至卷十之编排,则为显示“五凉史”是由本书各篇目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并非由互不相干的若干部分组成。二是根据目前学界通行的注释规则,每一处注释均注明著者姓名、书名或篇名、出版社及出版年、引文页码等信息,唯引文标点或有不同。三是订正了此前正文及注释中文字、标点存在的讹误。四是将2005年重印时增补的“补论篇”相关论文安排到“民族”“经济”“文教”等篇目的适当位置,删除了与卷八第三节第二目“恢复货币流通,发展商业贸易”内容重复的《张轨恢复河西货币经济的举措及其影响》一文,同时将《河西著姓社会探赜》一文单独列出,形成卷九“著姓篇”,以彰显河西五凉之世族社会,如此更显《五凉史》体例的完整与成熟。五是将笔者当年为《五凉史探》撰写的“序言”略作改动并予以保留,将此前赵先生写的“再版前言”“后记”“再版后记”分别改为“《五凉史探》再版前言”“《五凉史探》后记”“《五凉史探》再版后记”,整体置于“附录”当中,以明本书前后几次出版、印行的始末。这些更动,赵先生若泉下有知,以他的豁达心性,定会首肯。
本书此次出版,得到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著名民族史学家周伟洲先生将本书选入“十六国史新编”丛书,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首先对周先生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表示崇高的敬意!浙江大学冯培红先生、读者出版集团原彦平先生为本书相关内容的调整与改动提供了很好的建议;负责联系丛书出版事宜的陕西师范大学尹波涛先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高振华先生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赵向群先生哲嗣晓东、晓林先生的大力支持,则是本书顺利出版的重要保证,谨对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校对过程中,虽然我已尽力减少讹误,但仍难免有所疏漏,责任在我,诚恳希望学界同仁多多指正。
贾小军谨识
2019年4月
[1] 钱大昕著,方诗铭、周殿杰点校:《廿二史考异》卷40《北史三》“外戚传”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第646页。
[2]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