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
据马化腾儿时的老师回忆,马化腾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面还有个姐姐。学生时代的他安静、乖巧,基本上不怎么惹人注意。那时他13岁,身形矮小瘦削,总喜欢坐在教室的前排。让老师记忆深刻的是,他对望远镜相当痴迷。孩童时代的他,曾参照一本畅销儿童科普读物自制了一个天文望远镜。马化腾称,他依然清楚地记得,1986年4月,他成为学校第一个观察到哈雷彗星的人。这要归功于一台当时售价700元的专业级80毫米口径天文望远镜,这是他父亲苦苦攒下4个月工资买来送给他的14岁生日礼物。这份礼物来之不易。最初,他哀求父母为他买一台天文望远镜,遭到了父母的拒绝。后来有一天,妈妈在他书包里发现了一本日记,上面记载着这个十几岁男孩的心路历程,他在日记中控诉父母扼杀了一个孩子当科学家的梦想。父亲最终同意,为他买下了他梦寐以求的天文望远镜。
马化腾用望远镜给这颗著名的彗星拍下了照片,还写了一篇观测报告,和照片一起投寄到北京,结果获得了那次观测比赛的三等奖。日后,马化腾逐渐沉浸于数字世界中,而这个童年梦想成了他闲暇之际的爱好。
“互联网是不是很像一个不确定的正在爆炸的星系?”马化腾曾这样说道。
中学时代,马化腾结识了后来腾讯的另外三位联合创始人许晨晔、陈一丹和张志东。他们同为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班同学,只有马化腾另外加入了天文俱乐部。在课间,几位少年时常在教学楼的走廊上争相背诵圆周率。据张志东回忆,有一次他们大约背到了小数点后第100位。
马化腾和朋友们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近乎痴迷,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当时国家教育政策的影响,当时国家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国家工业制造行业急需的人才。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似乎第一次处于迎风起飞的边缘。改革的春风四处吹拂。在马化腾就读的学校里,人们嘴上时刻挂着“时不我待”这样的警句。
当时国内发生了一场风波,让所有人都焦躁不安,家长都想将孩子留在身边。当时高考总分是900分,马化腾考了739分,完全可以入读诸如清华、北大之类的顶级学府。然而,他报考了深圳大学。当时的深圳大学仅有5年的办学历史,四周一片荒凉,只有片片的农田,学校没有天文学专业,于是这位笃定的天文爱好者退而求其次,选择了计算机专业。“马化腾这一届是深圳大学历史上最优秀的一届。”据讲授计算机汇编语言课程的胡庆彬老师回忆,“他们这个班,没有人挂过科——这在深圳大学是没有出现过的。”
大学同学眼中的马化腾有点类似于“极客”,而这个绰号在日后一直伴随着他。马化腾曾这样评价自己:“我是软件工程师出身,现在是一名企业家,但由于我成长的经历,我并不善于言谈。”(1)马化腾与大学同学也是中学同学的许晨晔常常一起晨跑,比赛记忆英语单词。在大学期间,一向沉默寡言的马化腾日渐养成了特立独行的性格。他时常入侵学校的电脑,锁死电脑硬盘,连学校计算机管理员都对他束手无策。他迅速成为人们眼中的计算机专家。马化腾在大学期间展露出毋庸置疑的才华:他在本科毕业设计中设计了一个预测股票行情的计算机程序,还采用了当时还颇为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
在马化腾22岁那年,他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创业。他将自己设计的预测股票行情的程序卖给了自己正在实习的公司。他小心翼翼地开出5万元的价格,这在当时大约是一个应届毕业生3年的工资。出乎意料的是,公司竟然爽快地接受了。
自此,他知道自己注定要成就大事业,而在横跨地球的另一端,一场科技热潮正蠢蠢欲动。就在马化腾大学毕业那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Mosaic浏览器问世,从此普罗大众得以访问互联网。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引发了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整个硅谷都沉浸在欢欣愉悦的气氛当中。
马化腾的第一次求职经历出奇的顺利。一天,他在书店闲逛,偶遇一位熟人,告诉他有一家叫润迅的寻呼机制造企业正在招聘。于是,他前往参加了面试,介绍了自己在编写软件方面的经验,第二天便拿到了录用通知。在如今的智能手机时代,可能有的人不太知道寻呼机为何物。那时,人们将这个小型设备别在腰间,机器不时发出振动或者哔哔声,提示有人拨打寻呼台,请求机主回电。在那个时代,寻呼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时髦之物。
之后,在入职后的短短5年内,这位初露头角的年轻人见证了这家寻呼机企业由盛到衰的过程。5年之后,马化腾的薪水已经比初入职时增长了8倍,但他对于自己仅仅停留在普通的中层管理岗位并不满意。
马化腾在虚拟世界中找到了自我。1994年,一个叫惠多网(FidoNet)的新生事物吸引了他的注意。这一系统能够实现电子公告板(BBS)服务器之间的电子邮件和文件交换。在低成本的互联网连接诞生之前,电子公告板曾是一种流行的通信形式,让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志同道合的人们得以相互联络,这让马化腾倍感兴奋。“感觉像是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一样,我觉得这是当时网络的开端。”多年后马化腾这样说道。他创建了自己的电子公告板惠多网深圳站,并将其命名为“ponysoft”。与互联网不同,惠多网每条电话线只能承载一个用户。于是,马化腾在家里添置了4条电话线和8台电脑,这花费了他将近5万元,相当于花光了他出售股票行情预测程序获得的全部收入。这是马化腾一向的行为方式,一旦选定目标,便坚定投入。
这位沉默寡言的极客在虚拟世界中完全像变了一个人。惠多网网友李宗桦回忆道,“他在网上简直就是一个话痨”,热衷于讨论各种技术问题,还不厌其烦地回复每一个站点用户提出的意见。
马化腾在数字世界中如鱼得水,甚至还邂逅了人生的另一半。经过3个月的网上匿名聊天,两位网友最终见面,两人感情迅速升温,在见面6个月之后举行了婚礼。试想,如果马化腾和团队没有创造出公司首款炙手可热的互联网产品QQ,这一切将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