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语口号务须规范
2019年4月12日,新华社的文化类公众号“新华每日电讯”,推送了该社记者李雄鹰和陆华东经过调查后撰写的《医生、失独家庭成扫黑对象?基层标语出错为哪般》一文。文章指出近期不少地方的基层标语“错字频出”,“内容生硬、胡乱嫁接”。我国网民早就把这类标语统称为“奇葩标语”了,上网搜索,图文并茂,不胜枚举。
改革开放前30年,以阶级斗争为纲,呼口号、刷标语,是“阶级斗争”的需要;改革开放后40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呼口号、刷标语,是“经济建设”的需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无论哪个历史时期,标语口号从来就不缺位,成为神州大地的一道风景线。这是国情使然。
一句高度凝练、含义深刻且富有鼓动性的话语,呼喊出来,诉诸听觉,便是口号;写在纸上,诉诸视觉,便是标语。标语口号并非我国特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产生于德国,是一个响遍世界各地的战略口号,自1847年问世至今,已经172年了;“团结就是力量”本是歌曲名称,产生于抗战时期的延安,是一个响彻神州云霄的战斗口号,自1943年问世至今,已经76年了。
标语是宣传民众、鼓舞人心、凝聚共识、推动工作、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载体,也是我国各级政府赖以塑造自身形象的工具。因此,从城市到农村,从闹市到陋巷,其身影随处可见:一幅幅标语或垂直悬挂在高楼大厦上,或印制在公路两侧的大型标语牌上,或张贴在柱子上,或喷涂在墙壁上,林林总总,目不暇给。在无数标语中,位居排行榜首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街道两旁还是机关、团体、学校、医院、企业、商场、景点内,随处可见。
标语一多,就难免失控,乱象丛生。拙文仅就其语病举例略作评述。
错字频出。例如:“投身军营报销(效)祖国”“文明没有旁观者 你我都是贱(践)行人”“加强组织领导 仅仅(紧紧)依靠群众 打赢扫黑除恶这场硬仗”“坚决维护法律遵(尊)严 严厉打击黑恶势力”“扫黑恶 经(净)环境 保稳定 保平安”“人人争当文名(明)市民 共建优良交通秩序”“检举揭发黑恶犯罪光荣 包皮(庇)纵容黑恶犯罪可耻”。
不合事理。例如:“公厕是我家 卫生靠大家”“文明城市靠大家 文明祭奠你我他”“文明农村靠大家 酒后驾驶靠大家”。第1句“公厕”怎成了我的家了呢?第2句“你我他”本是致祭主体,却成了祭奠对象(客体)。第3句是号召大家酒驾吗?
不知所云。例如:“飞机已经上天 地里不准冒烟”“禁止做人 后果自负”“不是吃饭的人不要上厕所”“有黑扫黑 无黑除恶 无恶治乱 无乱打吵 无吵防闹 无闹管狂 无狂控跳”。前3条标语莫名其妙,最后一条越说越让人摸不着头脑,尤其是最后一句“无狂控跳”,要“控”之“跳”是指什么?跳舞、跳高、跳神、跳槽、跳水、跳伞、跳海、跳楼……哪个“跳”啊?
产生歧义。例如:“举报毒品违法 犯罪活动有奖”“自觉维护法律责任 严厉打击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行为”。第1句应一行过,分成两行,产生歧义。第2句“打击”的对象应是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然而“打击”与“禁止……行为”连用,“禁止……行为”就成了打击的对象,与原意正好相反。
语义不明。例如:“进城打工忙 不要乱上床”“抢劫不如去炒股”。第1句“不要乱上床”指不要乱搞男女关系,受众都能一看就明白吗?第2句抢劫跟炒股,前者非法,后者合法,两件事有可比性吗?标语作者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啊?
胡说八道。例如:“让村里每个女人怀上二胎 是村支书不可推卸的责任”“文身是黑恶势力外在表现”“公职人员上坟烧纸 即开除 非公职人员上坟烧纸 即拘留”。怀二胎、文身、开除、拘留之说,有政策依据吗?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莫此为甚。
恶语诅咒。例如:“人畜不分居 又无子孙又无妻”“粪堆草堆不迁走 后辈子孙不如狗”。“人畜不分居”或“粪堆草堆不迁走”触犯什么天条了?竟要诅咒人家断子绝孙无妻或后辈子孙不如狗,还有人性吗?
充满戾气。例如:“上午烧秸秆 下午就拘留”“种植罂粟 抓人罚款”“一人点火 全家坐牢”。用拘留、抓人、罚款、坐牢吓唬谁呢?典型的语言暴力,老百姓是吓大的吗?
一边是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和谐、法治、友善,一边却恶言相向、胡言乱语,很不相称,很不和谐。
我国是汉语汉字的故乡,标语遣词造句如此不济,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被谙熟中文的海外华裔或老外嘲笑,岂不令人尴尬?
“奇葩标语”严重污染语言环境,务须严加整治才好。
(201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