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的力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规则养育的概念和误区

家庭只讲爱,不讲规则?错得离谱

我曾经跟一位咨询者聊天,我说,每位家长都应该制定好自己家的家庭规则,帮助孩子去了解和遵守规则。当时那位咨询者的第一反应令我印象深刻,他说:“老师,这样是不是太生硬了?都说家是讲爱、讲感情的地方,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连道理都不应该去讲,更何况是冷冰冰的规则!”可如果我们只用爱对孩子进行教育和管理,显然是行不通的。家庭的确要讲爱,但爱和规则绝不冲突。

规则,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适应力

我女儿上二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给她买了智能手表,她很兴奋,用这块表和她的朋友进行视频聊天。当时,我正好从她身后经过,她和好朋友也聊得正开心,朋友对她说:“你在你们家地位肯定特别高!”这时候她看到我走过来,然后“噔噔噔”跑到我面前给了我结实的三拳。注意,是真的打了我三拳,还挺疼的。打完以后,我女儿一脸得意地跑了,还跟她朋友说:“你看到没有,在我们家,只要我不犯错误,在我爸爸面前,我就是这种地位。”我当时有点蒙,但回头想想,也觉得好笑。

我回想了一下女儿说的话,她说得没错,实际上我跟她之间的规则就是,在她没有犯错误的情况下,是可以对我开玩笑的,包括可以“打爸爸”。她充分地了解,在家里要遵循什么规则,和父母开玩笑的尺度在哪里。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规则越明显,获得的相对自由反而越大。

如果父母在家庭里不和孩子讲规则,孩子习惯了由着自己的感受来做事,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后果:

1.进入社会后非常不适应。

2.孩子人格塑造会受影响。

我们对孩子教育的目的,最终绝不是把他们限制在家庭里,而是要推着他们进入社会,而社会就是由各种规则组成的。

有很多人进入社会后不适应,抱怨社会不公平,抱怨很多事情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其实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这样的观念,原本可以在家庭教育中就传导给孩子。比如,在家里,不是爸爸妈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尤其是多孩家庭中,也不是老大干了什么,老二就可以干什么。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可以通过实践让孩子明白,没有绝对的公平,凡事都有相应的规则。

规则的存在是必要的。即便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来讲,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社会上,都要遵守法律和道德的约束。规则的存在,并不是为了限制我们,让我们活得压抑,反而是在最大限度地保护我们,让我们感到确定和安心。家庭教育本身也应该通过规则来对孩子进行管理,吃饭要有规则,学习要有规则,亲子沟通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父母要帮助孩子知道“我在家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这些规则确定了就要遵守,不能轻易破坏。换句话说,当孩子能够确定,“我在家遵守规则做事情,是安全的”,才更有利于孩子建立内心的秩序。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心理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就像我女儿,她对家庭的规则越了解,就越知道这些规则是安全和稳定的,不会轻易发生改变。比如,不会因为她今天开玩笑打疼我了,我就会骂她一顿,所以她内心是很松弛的,知道自己没有违反规则,就没有心理负担。她同时也知道,不能对奶奶这样做,因为那就是违反了规则。

事实上,规则也可以很“灵活”,比如闹着玩的时候,什么地方可以打,什么地方不可以打。如果她只是打我的手臂没有问题,但如果她打了我的眼睛,那就是违反了我和她之间的规则。

所以,给孩子制定规则,让孩子遵守规则,更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同时增加孩子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那到底应该怎么制定规则呢?做好这三步,规则才有效。

1.父母要制定统一的规则。

在孩子小时候,父母是制定规则的主导者,孩子是遵守者。比如,很多父母会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在孩子教育上进行分工,爸爸管理孩子的数学作业,妈妈管理孩子的语文作业,或者妈妈安排孩子的学习,爸爸安排孩子的玩耍。

但如果父母制定的规则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孩子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举个例子,晚上8点,孩子该怎么安排?妈妈认为现在是学习时间,孩子应该写作业;而爸爸认为这是休息时间,孩子可以玩游戏。这样孩子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所以,无论怎样分工,在给孩子制定规则这件事上,父母双方要达成统一的标准。

2.规则要被遵从。

既然有了规则,就不能轻易打破。比如学习的规则、时间管理的规则、亲子沟通的规则,都是要去遵守的。这就非常考验父母制定规则的“度”,既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且要符合儿童成长规律。

清晰的规则并不一定是严厉的,是允许有一些弹性的。父母在制定规则时,要考虑孩子的执行能力。在制定规则之前,要与孩子充分沟通。在具体制定时,要考虑执行空间,控制好规则的弹性,使规则松弛有度,这样孩子才更容易遵守。

3.让孩子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给大家分享一个概念——自控力。通俗来说,自控力指的是一个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我们在讲自控力的时候会谈到自控力的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他导、自律和自主。在这三个阶段里,贯穿不变的是关于规则的管理,不一样的是每个阶段,规则是由谁制定、由谁来执行的。

孩子小的时候,一般很少有自控力,规则也经常由父母制定。当孩子逐渐长大,慢慢培养出自控力,父母就可以适当放手,让孩子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孩子学习给自己制定规则并长期坚持,才能形成好习惯。

我女儿给自己制定的学习规则就是,每天写完作业后,10分钟之内必须把书桌整理好,把书包收拾好。在她看来,前一天晚上收拾好,比第二天早上火急火燎地收拾更简单高效。这个规则是她制定并认可的,如果她能坚持下去,就会形成好习惯。

对孩子来说,通过自己认可的规则来对自己进行管理,才能逐渐形成自控力。如果一直是父母制定规则,那么规则一旦改变了,孩子的状态就会马上改变。

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情形,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作息习惯不好,生活习惯不好,就把他送去夏令营。到了夏令营,孩子各方面表现得都特别好,然而,回到家两个星期以后,就变样了。这是为什么?因为孩子处于两种不同的规则管理之下。在夏令营的时候,按照夏令营的管理规则,孩子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回家之后,父母的规则发生了变化,孩子就恢复到了以前的样子。所以,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首先要制定并遵守规则,同时要教会孩子制定规则,学会自我管理。

当我们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时候,首先要打消顾虑,不要害怕规则会破坏家庭的温馨与和谐。并不是说,有了规则,亲情就消失了。大家想一想,社会中规则最严格的地方是部队,起床、训练、吃饭、睡觉,无一不是规则,可在这种高压规则下培养出来的战友感情恰恰是最深的,因为他们都在遵守同样的规则,这个规则并不是专门针对某一个人制定的,而是对所有人的要求都一样。严格的规则并不会破坏关系的和谐,相反,能给人带来安全感和适应力。

规则不是家长控制孩子的工具,而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助推器。更多关于规则的制定和使用细则,我将在后面的内容中讲解,大家可以根据我的建议,结合自己家庭的环境、孩子的年龄、当下的需求等,综合考量后付诸实践。

现在,我邀请你同我一起开启规则养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