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青春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看得见的变化——身体、情绪、社交、学习

有人说,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说不准哪个瞬间就炸了起来。这句话对于那些深受孩子“叛逆”困扰的父母来说,是极有同感的。但其实,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并没有那么难,关键是你要深入地了解他们,因为当我们能主动地认识问题、发现问题,也就有了正确解决问题的主动权。

前一节我们提到了孩子的性格变化,如敏感多疑、倔强易冲动等,这些变化与孩子生长发育、认知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事实上,生长发育和认知发展所带来的变化,性格只是其中一种,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看得见”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第一种变化,是身体、体态方面的变化。

青春期的孩子,在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刺激下,个头会明显长高,四肢也会更加发达有力,第二性征显现,眼神也越发坚定果敢。这是他们在体貌特征上最直观的变化。

这些变化很平常,但父母千万不要小看或忽视,尤其是对于男孩,因为它们很可能是孩子在这一时期诸多行为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

以前孩子在面对大人时,由于身高和力量不足,往往需要仰视,久而久之,这种身体上的仰视还会转移到心理上,孩子会认为父母或其他成人都是“巨人”,从而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是天然的,是弱小生物面对强大生物时的心理感受,并不以被仰视者的态度为转移。也就是说不管父母对孩子多么温和有爱,就算是像朋友一样相处,这种压力也在无形中存在着。

这种压力带来的影响就是孩子在父母面前感到自己力量弱小,从而绝大部分时间都表现得很“顺从”。父母则会因为孩子的弱小自然而然地照顾他们,认为孩子离不开自己,也因此享受到了权威的感觉,习惯了“高高在上”。

在青春期到来之后,孩子的身高、体格、四肢发育到接近成人,有的甚至远远超过了父母。从父母的角度来看,孩子的这种变化会让他们真切地感到孩子的长大,但无微不至照顾孩子的习惯很难改变,同时也害怕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因此一些父母很可能会采取一定的强制手段。

而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们在力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可以平视甚至俯视父母,心理上的压力也会烟消云散。这时候,如果父母还是用以往的教育方式与孩子沟通,内心深处没有了天然恐惧压力的孩子就不会像以往一样顺从,于是就出现了“顶嘴”“不敬”“叛逆”行为。

第二种变化,是情绪上的变化。

人的情绪和其性格息息相关,一个人的情绪表现受到性格影响,而情绪的流露又可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格。所以说,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孩子性格的变化,其实也可以看作情绪的变化,这是孩子大脑发育状况的一种外显。

情绪不稳定、做事冲动、一根筋、自制力弱等,都是青春期孩子明显的性情特征,当然这些主要都是通过他们平常的行为举止表现出来的。

情景再现

前一秒还兴高采烈,后一秒因为别人一句话闷闷不乐半天;昨天胳膊刚拆了石膏,今天腿又磕破了一层皮;为了兄弟义气,会承认自己没有做过的错事;面对父母或是老师的教育,可能瞬间失控;很容易对一些事物上瘾,比如打游戏、玩象棋……

孩子的这些情绪特征与其大脑的变化密切相关。青春期孩子的大脑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巴胺的分泌增多。青春期时大脑运用多巴胺的脑回路变得活跃,这就使得大脑内多巴胺的分泌大大增多。在旺盛的多巴胺滋养下,孩子们往往变得热情奔放、活力四射,但与此同时孩子们也会冲动行事,往往不经周密思考就采取行动,说风就是雨,想一出是一出。

过量的多巴胺还会让孩子们更容易在体验和享受过快乐的感觉后形成路径依赖,从而对那些使他们感到异常快乐的行为上瘾,最终沉迷其中。比如吃高热量食物、玩游戏、喝酒等。

此外,高水平的多巴胺也会使孩子变得盲目乐观,因此表现得有些鼠目寸光。加州大学神经学家西格尔博士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一种叫作“过度理性”的表现,即对一件事情,大脑经过评估,会放大积极结果而低估消极结果,这就间接导致孩子做出疯狂举动的概率的增加。

二是会重塑神经元连接网络。我们知道,大脑的发育是至关重要的,而构成大脑的主要物质就是神经元,不过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并不取决于大脑中神经元的数目,而是取决于神经元所建立起来的连接网络的密度和大小。相关研究表明,人在13岁之前,大脑神经元组合的连接网络会根据个体的学习行为而定向发展。例如,如果孩子在13岁之前生活在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里,那么他就更容易展现出艺术天分。

为什么天分的展现会卡在13岁这个节点呢?就是因为进入青春期,大脑会将过量的、不常用的神经突触连接“修剪”掉,同时长出新的神经元,并重新构建神经元连接网络。这就相当于人们给植物修剪多余枝叶的过程,会让神经元连接网络更加清晰。但同时也断绝了更多连接组合的可能性,因此那些没有被发掘的天分就会消失。

因为这样的“修剪”,大脑便进入了青黄不接的时期,一方面,修剪后的神经元和连接网络,还不具备某些能力,比如保持情绪平衡,使思维与现实协调等;另一方面,新的神经元又未完全长出,彼此间的连接也未建立,大脑就会出现短暂的混乱,因此使孩子在思维上不够灵活,爱钻牛角尖,心理脆弱、承受力差,常感觉压力大,严重时还会引发一些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情绪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第三种变化,是社交方面的变化。

因为自我意识的增强,青春期的孩子会有意识地回避和长辈相处,更喜欢和同龄人一起交流。由于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成熟,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更容易对异性萌生好感,也会倾向于和异性交往,但可能会因为一些外界的因素,比如害怕被人说闲话、父母不理解自己等,去隐藏自己的这种倾向,转而变得孤僻。慢慢地,现实中无法满足的社交渴望就会转移到网络上去倾诉。

总之,青春期的孩子一般社交渴望比较强烈,但同时又顾虑重重,容易胡思乱想。这一阶段,父母对孩子社交最担心的莫过于结交到不良朋友,但尽管如此也千万不要做出翻日记、查聊天记录等窥探孩子隐私的事情。

第四种变化,是学习方面的变化。

在前面提到的种种不稳定情况的影响下,青春期的孩子在学习上的精力也会被分散。比如:由于过于沉溺某种情绪而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迷上了某种不费力却能得到快乐的事情,在学习上逐渐松懈;自制力弱,不能专注于学习,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在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学习内容跟以往有很大不同,这就会使一些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在成绩上产生波动,或者对一些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忽视了对学习成绩的关注。

总的来说,青春期就是一个充满变化的阶段,对于这些变化,不管看起来是好是坏,只要不是极端的,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然后再去了解,并采取合适的方法去引导、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