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股肱:日本近代史上的天皇与军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6.士官候补生的天皇观

主张皇族无存在意义的锦旗革命论中的天皇形象

宅野田夫在寄给牧野伸显的恐吓信中,曾将昭和天皇风评不佳的责任归咎于宫中侧近,认为侧近没有履行应尽的辅弼职责。而当时陆军内部也存在对昭和天皇不满的声音。1931年9月上旬,在陆军内部拥有不少人脉资源的立宪政友会干事长森恪找到近卫文麿,透露陆军中有部分人在散播“今上陛下实乃庸才”90之类的流言。同年12月,侍从武官长奈良武次在日记中写道:“近来陆海军内部都出现了军纪颓废的问题。不少青年军人相互联络,在民间策士的煽动教唆下,与北一辉、安冈正笃、大川周明之流相互勾结。此外如步兵第三连队菅波 (三郎)中尉之徒,暗中在军内宣扬所谓锦旗革命论,同时还向士官学校学生传播天皇否定论,导致两名学生因思想问题遭到退学处分。”91两名受到退学处分的学生分别是野炮兵第25连队士官候补生池松武志,以及步兵第45连队候补生米津三郎。

上述现象给奈良武次的内心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那么被奈良视为锦旗革命论宣传者的菅波三郎,究竟在军中传播了什么样的思想呢?根据池松武志的供述,在1931年11月23日的同志聚会上,菅波三郎做了如下主旨讲话92。首先,菅波将日本国体的历史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古代,当时国民都还处于蒙昧状态,只有天皇一人是觉醒的。藤原时代至幕末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有部分国民觉醒,并演化成了辅佐天皇的势力。第三阶段则是明治维新之后的时代,“全体国民都实现了觉醒,社会在政治体制层面亦实现了人格的平等”.“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天皇一直位于国民先列,指引国民成为具备健全人格之人”.按照战前的价值观来看,以上内容似乎没有太大问题。不过,之后菅波的如下发言却引发了争议:“简而言之,天皇即为日本国的要约形态.理想日本的最终模式即为天皇自身的形态。”下划线部分可以说与如今《日本国宪法》第一条中“象征”(28)的含义十分接近。

如今我们还可以看到当年受到退学处分的陆军士官学校学生米津三郎撰写的各类宣言纲领93。米津在1931年12月撰写的“纲领 (草案)”第一条中首先写道:“天皇行使大日本帝国的统治权”,之后又进一步做了论述:“应明确统治权属于国家,而天皇为国民的一员。天皇之尊严既不存于其血统,亦非存于其人格,而是存于天皇代行之统治权本身.从这个角度来看,皇族和华族这两个特权阶层并没有存在的意义.”米津所主张的统治权属于国家的理论,也正是美浓部天皇机关说的核心精神所在。

由于日本官方否定天皇机关说是1935年的事,因此米津在1931年末撰写的上述纲领中即便出现类似天皇机关说的内容也并没有什么问题。然而,该纲领中关于天皇尊严之由来的论述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米津认为,天皇的尊严并非来自“万世一系”,而是来自其作为统治权的最高机关这一事实。换言之,承担天皇的职责这一行为本身,便是天皇尊严的由来。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无疑是一种过激的天皇论。米津进而认为,除天皇本人外,其他皇族群体没有存在的意义。这一观点更是给当时的司法机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1872年12月9日发布太政官达(29)规定,“自今皇族应从事海陆军人一职”94。此外,从明治天皇和有栖川宫炽仁亲王之间深厚的互信关系也可以看出,自明治初期开始,皇族作为一个拥有特殊地位的军人群体,对天皇在军事领域身为大元帅的职能起到了辅助作用。而这种辅助作用亦是皇族的存在意义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米津主张的皇族否定论可以说从源头上威胁了天皇在军事领域辅佐者的产生。

池松武志也曾针对上述纲领评论说:“虽然皇位是按照血统代代传承的,但是天皇作为我等的代表和领导人,其尊严不应依属于血统和肉体,而应当依存于被继承的皇位本身.”95池松的这一论述将天皇的尊严与血统分割开来,认为天皇的尊严来自皇位,也就是天皇所履行的职责本身。

那么,藤井齐对天皇又是如何认识的呢?组建勤劳无产党的远藤友四郎 (远藤无水)曾撰写 《天皇信仰》一书,并发起了名为“将一切奉还天皇”的运动。藤井齐曾这样评论该运动:“国家人民本非天皇私有之物。(中略)天皇、国民、国土均为社稷的组成部分。唯一的不同在于,上古时期天皇对社稷的生成化育起到了辅助作用,并在之后的历史当中一直以此为 ‘道业’.因此没有天皇,社稷生成化育的机能便会丧失。换言之,没有天皇,日本这个国家便会分崩离析。”96藤井使用的“道业”一词颇值得玩味。该词本为佛教用语,意指佛家修行,这里藤井用来指天皇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一直以国家运营为家业。

作为人心归一之基轴的皇室

正如前文所述,美浓部达吉认为宫中与军是不受明治典宪体制约束的两个例外领域。正因如此,宫中与天皇以及军与天皇之间的关系安定与否,会对国政运行的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曾师从冯·施泰因学习宪法知识,并亲自建立日本宪法体制的伊藤博文认为,在西欧世界中,神 (基督教意义上)与宗教乃是“人心归一之基轴”.而在没有一神信仰的日本,又要如何实现近代化呢?1888年6月18日,时任枢密院议长的伊藤表示:“在我国,宗教之力羸弱,难以负担国家基轴之职能。(中略)唯有皇室能够成为国家之基轴。”97

在伊藤博文的构想下,皇室 (天皇+皇族)被塑造成了人心归一之基轴。三谷太一郎98、坂本一登99和泷井一博100已经对伊藤博文构想下天皇在政治体制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对此笔者便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