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小说写作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何为大书

“我的书到底有什么问题?”心急如焚的作者会冲我如此咆哮。

“要是该死的出版商能带我去几个城市做巡回宣传,搞一些像样的广告,那这本书绝对能大卖特卖。看看这些评论——‘这是我今年读到的最好的悬疑小说’‘让我想到了约翰·D.麦克唐纳的许多巅峰之作’‘扣人心弦甚至让人汗毛倒竖’。”

而我的回答可能是:“嘿,你的书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事实上,这是一本精彩绝伦且完成度极高的作品。但是从出版商的角度看,这是本小书。”

“小,小?你在说什么?好书就是好书。这不就应该够了吗?”

不幸的是,作家们将慢慢发现,一本书真的很好,因而被评论家赞美,甚至被很多颇具鉴赏力的读者赞美,不足以证明它一定能被广大读者发现。一本应该斩获美国图书奖或普利策奖的小说,或许也只能售出寥寥几千册。而纽约的出版公司拥有人数众多的经理、编辑、销售员、营销员、仓库管理员、会计,开销庞大。如果不能在一年中有至少那么两三本书在成千上万的书籍中脱颖而出,卖得不错,那么他们将无法维持运营,也无法继续发行新小说。

许多名声卓越的作家年复一年出版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们中的许多人得知某个初出茅庐的小说家拿到五十万美元的预付金,或者某个“知名作家”(但在他们眼中很差劲)拿到几百万美元的预付金,便会感到憎恶甚至暴怒。的确,对绝大多数作家来说,出版商看起来都像是吝啬鬼。然而事实上,比起一本保底版税一万美元的小说,出版商会更开心也更舒坦地接受一本保底版税百万美元的小说。七位数的预付金意味着他们可能拿下了脱口秀主持人愿意采访的作家,意味着书店会把这本书陈列在橱窗中,意味着药店、超市、机场书报亭会进货,意味着电影和电视制作人将为这本书的改编权竞价,意味着尽管电影、电视、体育、网络和人类其他休闲活动竞争激烈,这本书仍然能以某种方式挤进去,渗透进无边无际的公众意识。

能够做到这样的书便是(暂时没有更好的名词)“大书”。编辑和出版商像魔鬼一样追求拥有如此潜力的手稿和提案(当然,流行作家也追逐),愿意近乎疯狂地为它出价。但是,这玩意儿究竟是什么呢?在本章接下来的内容中,我将指出大书的主要特征,而在后续章节中,我将深入介绍这类书的细节。

高风险

大书的首要特征便是:一个人物、一个家庭,有时甚至是一整个民族濒临极度险境。至少有一个主要人物常常命悬一线。但更重要的是,在这类书籍中,处境危险的个体往往不光代表自己,还代表一个群体、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圣彼得堡来客》中的费利克斯既是追踪者,也是被追踪的对象。作为追踪者,若是他身为刺客取得成功,那么他不仅是杀死了一个男人,更能由此阻止俄国与英国结盟、联手对抗德国,这样他便能拯救数百万年轻同胞免于在一场疯狂的战争中被屠杀。而对于瓦尔登勋爵和英国特工来说,追杀费利克斯同样风险极高。如果他们成功守卫了受到威胁的俄国亲王,他们便不仅拯救了一条人命,还间接维护了英国与沙皇的盟约,还能使自己热爱的英国不至于被德国皇帝征服。

不过,在许多主流女性小说中,最重要的风险不是生或死,而是人物的自我满足,如《飘》中的郝思嘉和《荆棘鸟》的主人公麦吉。纵然这种风险——有情人未必终成眷属——本身或许平凡单调,无外乎日常生活的林林总总,但这些女主人公的欲望、渴求和激情是由她们的创造者狂热且毫不留情地注入的,所以她们要面临的问题能够像大骚乱、谋杀或国家级灾难一样,有力地扣动读者的心弦。

“大于生活”的人物

大书的第二个关键特征是“大于生活”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如同现实中的人物一样,都由他们所做的事定义。在大书中,主要人物必行非凡之举。《教父》里的黑手党头目唐·柯里昂放话说,他想让他的教子在一部好莱坞大片中扮演主角。制片厂的头儿因遭受威胁而感到气愤,拒绝了唐·柯里昂的要求。这位黑手党头目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及其目的之严肃,派人宰杀了这位老板的珍贵财产——一匹昂贵的纯种赛马,并将砍下的马头放在老板的床上。普佐让唐·柯里昂存在于法外之地,是一个独立王国里白手起家的统治者,明显拥有控制亲友、仆人、雇员和大量非法企业的至高权力。

在《飘》的开篇章节中,郝思嘉被描绘成一个任性妄为、反复无常、放荡轻浮、自私无礼的少女。但是在小说的后面部分,当战争的浪潮冲击南方邦联,亚特兰大沦为喧嚣与战火的地狱,敌对的联邦军大肆侵入,郝思嘉虽然没有学过接生,也没有经验,却接生了梅勒尼的孩子。而后她竟敢无视爆炸的炸弹与火炮射击,携着不省人事的梅勒尼、刚出生的婴儿、深受惊吓的普莉西在毫无保护的情况下逃入沉沉夜幕。

在塔拉庄园,郝思嘉发现母亲死去,父亲老迈糊涂,姐妹们卧床不起,种植园全毁了,没有钱,也没有粮食。而她呢,这辈子连一丁点活都没干过,却振作精神,鼓起勇气,耕田犁地,迫使背叛的家仆和姐妹们来帮助她。当一个危险的北方拾荒佬溜进家中时,这个曾经连屠宰场的猪叫都受不了的年轻女子惊恐万分,随后却下定决心,悄悄溜去找到手枪,并鼓足勇气向小偷射击。为了不在税务拍卖会上失去自己眷恋的种植园,她唯一能够想到的办法就是哄骗白瑞德娶她。但她绝不会像个乞丐一样去求他。不,她不顾保姆的强烈抗议,斩断妈妈的丝绒窗帘,缝出一条新裙子。这样一来,她去找白瑞德时便可以像个施恩的女王。

戏剧性疑问

大书的情节或许乍看之下颇为复杂。深入细致的故事梗概会很长,并且纵横交织(比如《飘》的故事梗概)。然而,再凑近一些,更仔细地观察,便能发现整本书简单又清晰的“脊柱”——持续不断的核心冲突和主要问题。主要人物皆是围绕核心冲突互动,主要问题驱动并串联起海量场景。小说的地基便是它的悬念因素,我称之为戏剧性疑问。在《飘》中共有三个戏剧性疑问:郝思嘉能否成功让艾希礼回应她的爱?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一旦明确艾希礼并非她的那个对的人,她能否意识到自己真正爱的是白瑞德?而白瑞德又能否赢得她的爱?

作为基础组织原则,戏剧性疑问在惊悚小说中比在《飘》或《教父》这样枝蔓庞杂的作品中更为明显。《针眼》的戏剧性疑问是:“针”能带着同盟国的登陆日计划顺利逃到德国吗,还是英国情报人员会在他逃掉之前抓到他?弗·福赛斯最为畅销的作品《豺狼的日子》的故事建立在暗杀戴高乐的企图之上。这部作品的戏剧性疑问再简单不过:豺狼能干掉法国总统吗,还是警长能追踪到豺狼,想尽办法在刺杀事件发生之前抓到他?

不仅仅是大书,悬疑小说和浪漫小说这样的类型小说也是基于直截了当的戏剧性疑问构建的:侦探能否追踪到杀手?女主人公能否与梦中情人在一起?这类书缺乏大书具备的其他特征。然而丹尼尔·斯蒂尔、迪克·弗朗西斯、托尼·席勒曼这样的类型小说家,最初也是以平装书赢得拥趸,而其受欢迎程度一本胜过一本。这证明,除了通过“大书”,作家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成为出版明星。

高概念

将“高概念”与戏剧性疑问相结合,你或许更有机会搞出一本大书。你也许对这个术语不太熟悉,高概念实质上是指极端甚至疯狂的前提。一位年轻律师能否逃离一家貌似体面的律所?这家律所其实在秘密为黑手党洗钱,任何律师若是胆敢开口说想要离开,都会被黑手党杀掉。这一句话包含了约翰·格里森姆《糖衣陷阱》的戏剧性疑问和高概念。在奥利弗·哥德史密斯的《前妻俱乐部》中,三位中年女性被冷酷无情的富豪丈夫一脚踢开,因为这三个男人都找上了年轻女孩。未被善待的前妻们怒火中烧,伺机报复。她们能办到吗?基础悬疑因素很明显,但更重要的是情境的新鲜度和与时俱进的话题性。如今的商业大亨几乎毫不例外,都想拥有花瓶妻子。难怪派拉蒙影业的女性制片人雪莉·兰辛1991年被这个高概念故事吸引,在我把这本书的出版权卖给西蒙与舒斯特出版集团旗下的海神出版社之前,就花一大笔钱买下了电影版权。

《目击者》便是建立在高概念的前提下。如果不是由诺拉·罗伯茨这样受读者喜爱的作者来写,这本书很可能至今仍找不到出版商。

十六岁的天才少女被独裁母亲严格规训,母亲打算将女儿培养为医学领域的高端人才。女儿伊丽莎白生平第一次反叛了。她对同龄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毫无经验,趁着母亲去很远的地方参加医学会议,她头一回决定去商场,试着买点东西。她在商场偶遇了同学茱莉,茱莉特别想进一家时髦的夜店,但她没有能够证明自己已经二十一岁的身份证。伊丽莎白拥有非同寻常的技能,为自己和茱莉伪造了证件。

在夜店,伊丽莎白初次品尝到酒精的味道,在舞池里尽情放纵,最终跟一个刚认识的年轻男人回了家。她觉得自己被这个男人深深迷住了。男人突然间被叫走。坐在屋外的门廊上时,伊丽莎白从自己沉迷其中的宇宙中清醒过来,看到茱莉和其约会对象被残忍杀害。

伊丽莎白逃走了。被警察逮捕后,她才了解到,同她和茱莉在一起的俄罗斯年轻人是歹徒。她是暴徒犯罪的目击者,眼下的处境非常危险,因此被带去“安全屋”。她逐渐信任并爱上了自己的保护者,后者为了保护她而中枪。她又一次逃脱,就在所谓的“安全屋”爆炸之前。

太荒谬太牵强了,没错,但具有很强的戏剧性。问题被强有力而自然地提了出来:这个天资聪颖但天真单纯的姑娘会发生什么故事?

重点是,大书需要建立在强戏剧性情境之上,建立在必须囊括怪诞且惊人行动的情节之上,这样才能接连引出有力的对峙。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往往不具备如此令人不快又高度有序的不可能性。有人听说过哪个年轻人从大学校园返回家中,结果发现叔父杀死了父亲并娶了母亲吗?莎士比亚对人性、家庭关系、年轻人的爱、政治斗争、戏剧传统的洞察,还有其自身的语言魔法——一言以蔽之,文学技艺——让我们相信哈姆雷特和他诡异的困境是真实的。罗伯茨也是如此,她用自己的方式让她笔下的乡下小伙子变得可信,让读者相信这乡下白马王子绝不会放弃自己赤裸裸的企图,一心想要融化冰山女士。没有哪个作家比斯蒂芬·金卖出的书更多,也没有哪个作家比他更能谋划出诡谲的情节。但金的技能,甚至天赋在于——绝大多数的一流通俗作家都是如此——一方面,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日常对话与生活细节进行再创造;另一方面,怀着高度的兴奋之情精心安排故事情节。纵然这些都是人造的幻想元素,但我们高高兴兴地丢开了怀疑。

多重视角

大书的另一个重要面向就是,它能让读者与不止一个人物共情。所以大书一般都使用多重视角。整个故事并非由无所不知的作者或小说中某个人物以第一人称来讲述,而是通过一小群主要人物的感受、想法、感情来呈现。大书并不以小说家的声音客观描述背景和其他物理细节。与此相反,我们被引导着经由人物的感受,感知并体验这个被创造出来的独特世界。人物的个人感受和情绪提供了偶尔偏颇但往往色彩斑斓的光线,我们由此见到了他以及与他打交道的人物。

《圣彼得堡来客》这样的小说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每个章节,要么是整个章节,要么是一整个段落,都完全只从书中四个主要人物之一的视角来写。这样便维持了一种高度的紧张感,因为在每个场景中,我们经由视角人物体验事件过程,这些人物因正在发生的事情产生了激烈的情绪波动,承担着很高的风险。费利克斯被人满伦敦城追缉时非常害怕被抓住,我们经由他的感受而非追捕者的视角体验了这场疯狂大逃亡。

借由年龄、背景和国籍大相径庭的两男两女的内心感受、希望与渴念展开故事,赋予了文本心理层面的复杂性与丰富性。这种微型色谱在仅以单一视角展开的侦探小说和浪漫小说中向来严重缺失。这本书简直就像是福莱特撰写的四部独立小说,在关键的戏剧性十字路口不断彼此碰撞。

背景

关于大书的要素,我要为新人作者指出的最后一点是背景。畅销书的读者乐于遁入虚构人物的思绪、心灵及命运变迁之中,也乐于被卷进全新的、不熟悉的甚至充满异国情调的环境。亚瑟·黑利写的《大饭店》和《航空港》,充斥着关于经营大都会酒店与机场的方方面面的数以千计的细节。我们大多数人常常途经这些地方,但对其幕后运作、日常问题、技术上的复杂性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再加上一个好故事,如此大量的信息集合就成了一种经验学习。总的来说,读者是愿意学习新东西的。

举个更当下一点的例子。汤姆·克兰西的《猎杀“红十月”号》包含的大量潜艇及水下战方面的技术信息,恐怕同你在美国海军学院教材上能发现的一样多。詹姆斯·米切纳的大流行正是源于将小说技巧与对历史信息的明智筛选相结合,而筛选都是服务于戏剧片段、客观描述、人物的行为与思维方式。他将历史信息编织进小说中,构筑了《夏威夷》《切萨皮克湾》和《波兰》这样的作品。

然而,我不建议眼下想要尝试写畅销书的作者使用历史背景。肯·福莱特这样的名作家可以用《圣殿春秋》这样的中世纪传奇故事吸引读者,但如今,鲜少有读书俱乐部会选择历史小说作为主推图书,而这些俱乐部真实反映了精装本小说购买群体的口味。这一群体很富裕(如今的精装本小说售价都在二十五到四十美元之间),但占我们的人口总量不超过百分之三。他们往往青睐那些背景设定在有权者、有钱者或有名者世界的故事。他们并不喜欢罪犯、小农场主、蓝领工人、接受社会福利救济者,甚至典型中产家庭的生活环境。

最后警告

但是,在我们进入写作技巧与工作方法的重要细节之前,还有个警告。小说是一门艺术,而艺术不是数学。我能够也将要展示并分析构建大多数主流畅销书所需的细节元素、技巧与结构。但归根结底,在小说和其他艺术中并无确定无疑的规则。如果一位作家足够聪颖,能把书写得不错,同时漠视这门手艺里大家普遍接纳的关键元素,那也行。你必将发现,我认为构建畅销小说所必需的这块或那块积木,并不存在于这本或那本大畅销书里。对于我提出的每一项原则,你都能找出一本你喜欢的但无视这项原则的书。

比方说,我建议大书采用多个主要人物的视角(第六章会专门剖析这一方法),通常不少于三个。然而,近年来最精彩最成功的两部小说都是仅从一个人物的视角写的。这两本书是斯科特·特罗的《无罪的罪人》和《举证责任》。

我深信,有志于写本大书的作者绝不能碰成长类故事。但在菲利普·罗斯的所有小说中,《波特诺伊的怨诉》无疑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一直都是。而J.D.塞林格也因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出版,六十多年来一直为人所熟知。

我还坚持认为,一部小说要成为大书,读者必须能与其中一个、两个甚或三个主要人物心有戚戚(愿意衷心爱护他们则更好)。但你或许会问,那么汤姆·沃尔夫的《虚荣的篝火》又怎么样呢?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闪烁着幽默机智、含沙射影、令人耳目一新又绝妙高超的语言,情节错综复杂、巧妙地编织在一起;他的故事背景富有生动的细节,是20世纪80年代那种肆意妄为的缩影。他的讽刺是有效的,但在他的这本书中,艺术法则并没有登场。

若你扪心自问:在我的故事中,那些生死攸关的因素是否至少对主要人物具备重大意义?我是否创造出了一个(或两个)人物,他们在某些方面出人意表,甚至到了夸张的地步?我的小说主旨能否用一个简单但强有力的戏剧疑问概括?我的情节是否围绕高概念的冲突来构建,读者能否在西德尼·谢尔顿和迈克尔·克莱顿的任意一本小说中找到类似的冲突?我是否塑造出了至少一个(不止一个更好)能让读者产生情感羁绊的人物?我是否将人物放置于在某些方面非同寻常或惊险刺激的环境中了,这种环境能否让读者感觉自己正步入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么你在畅销书榜中抢占一席之地的机会——无论你如何天才、如何勤勉,这样的机会也不过只有一线——就会有所提升。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接下来的章节将会指明方法。但别指望我会从头到尾手把手地教你,为你解释(更不用说保证了)如何才能确定无疑地写出一本畅销书。假设你手里已经有作品的翔实材料,我所能做的就是用范例教你。我将阐明五个截然不同的作家如何汇集并运用独特技巧,让自己的作品尽善尽美。如果之后你能将这些技巧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同时还能将你独一无二的特质掺入其中,比如你个人的某些技艺,那么你就能够走上通往畅销小说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