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明,从带朱元璋逛故宫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2章 必死之局,绝境求生!

“搬救兵....”

朱棣摇头叹息道:“本王已经派人去找宁王了,亲自写书信说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可到现在还没有消息。”

姚广孝笑道:“必须要殿下亲自去请才行。殿下莫要忘了,宁王手中最精锐的朵颜三卫,是殿下亲手从草原上请回来的,只有您亲自去,方可显出诚意。”

“本王亲自去.....”

朱棣疑惑道:“本王一走,北平城就危险了。那李景隆不是傻子,若得知本王带兵出城的消息,定会下令攻城的!试问....北平能抵挡得住百万大军吗?”

姚广孝道:“殿下以为,就算殿下真的留在北平城,又能守得住这座孤城吗?”

朱棣微微一愣,随后摇了摇头。

肯定是守不住的!

姚广孝道:“事急从权,现在已经是必死之局,只能绝境找生机,既然守不住,只能将城池交给您的儿子们,让他坚守,殿下你去大宁请兵!这样才有一线生机!”

姚广孝的目光坚定而清澈。

是生是死就看这一次了。

朱棣犹豫道:“可就算本王亲自去大宁,能....”

姚广孝附耳小声道:“殿下,老衲早就帮您想好了,您去大宁之后...”

原来这个姚广孝,早就想好了计谋。

他在耳边,轻松的将计谋说给了朱棣。

朱棣听后,眼眸猛地一亮。

不愧是姚广孝,还真是有些本事的。

朱棣接着问道:“大师,如果我请来了兵马,此战有几成胜算?”

姚广孝缓缓道:“事在人为,殿下本就是在这十死无生之地,求一线生机,何须顾虑那么多呢....”

朱棣点了点头:“谢过大师!”

姚广孝笑道:“老衲也会跟着世子一同守城,与北平同在,殿下放心去吧。”

“就这么定了!”

朱棣这般说道。

很快朱棣便偷偷将附近的兵马,全部撤回到北平,将城池给自己的世子朱高炽防守。

城池之下。

朱棣与王妃还有他的儿子们,做出告别。

朱棣轻轻拍了朱高炽的肩膀,道:

“本王下令,撤出了卢沟桥的守军,李景隆得知,必定大军攻城,你守得住吗?”

朱高炽走起路来一拐一拐,不停喘息。

这是因为他从小有疾病的缘故,身体也是格外肥胖。

不过此刻他的脸上,写满了坚定:“父皇放心,儿臣在,北平就在!誓死与北平共存亡!”

朱棣大笑道:“本王真是生了个好儿子。你记住,无论如何,都要撑到入冬,待本王带援兵回来!”

朱高炽却是没有流露出半点胆怯:“孩儿领命!”

就如此,

朱棣带了三万兵马,朝着大宁而去。

而北平城只有二万兵马守城。

也就是说,

朱高炽要用二万兵马抵挡住李景隆的百万大军。

接下来,北平城忙碌了起来。

朱高炽组织城内的士兵,构建防御工事。

这守城的将领之中,还有一个能人。

朱棣在打耿炳文的时候,俘获了一名老将。

并没有杀他,而是放回了北平。

这名老将就是顾成。

顾成对帝王家事之争,看得没文官那么严重。

他只是一介武夫,重情义。

见到朱棣礼贤下士,愿意投降但不愿领兵与旧部作战。

于是朱棣把他送到北平,协助世子朱高炽守城。

顾成跟随耿炳文几十年。

耿炳文的那些本事,几乎都被他给学去了。

有他在,这北平的防御水平,一下就提高了一个档次。

..........

“这个李景隆真是庸才,手握百万大军,却不敢第一时间攻城,而是要等大军全部集结,给朱棣喘息之机?”

看到这儿,朱元璋眯起了眼睛。

要知道,古代百万大军行军很慢的,即便是三路并进,队伍延长几十公里,集结起来也要花费许多时间。

完全不必等集结,一边攻城,一边驰援。

但李景隆没有这么做,就等于给朱棣机会了。

关键是,这个姚广孝看到了机会,朱棣敢于抓住机会。

“这个姚广孝...有些本事啊.....”

朱元璋嘀咕道:“看来,等咱回去,要将这个人抓回来拷问拷问,这家伙学的都是什么东西,学的如何造反吗?”

李青峰笑道:“听说,这个姚广孝学的是屠龙术。于是特意攀上燕王,以便学以致用...”

朱元璋:“......”

感情是特意的?

那好,这家伙必须弄死!

李青峰看似无意之间的一句话,可能就会定一个人的生死。

反应过来的李青峰道:“爹,您不会是想杀了姚广孝吧?”

朱元璋没好气道:“废话,这还用问吗?这样包藏祸心之人,岂可留之?”

李青峰:“.......”

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您老人家可别怪我,我是神经病啊,杀人不犯法...

...............

电视剧继续播放。

画面一转。

李景隆此刻正在营帐,一名将士汇报情报。

李景隆听后,眉头一皱,惊讶道:“什么?卢沟桥无人防守?”

卢沟桥位于北平西南面三十里的位置,永定河之上。

这桥是朱棣南下的咽喉要道。

同样,也是李景隆进攻北平必经之地。

平日里都有重兵把守。

而现在却无人,属实蹊跷。

那将士拱手道:“大将军,末将带兵通过卢沟桥五里之外,未曾见到一兵一卒。”

李景隆陷入沉思之中:“连永定河都不守了....”

此刻百万大军还未完全集结。

但已经集结了六十万大军。

想了想,李景隆起身,下令道:

“传令,全军拔营,兵进北平!”

李景隆下令后,大军终于动了。

卢沟桥没了守军,五十万大军长驱直入,兵临城下。

在城外三十里外扎营。

李景隆来到北平城下,便发现这北平城已经坚壁清野。

一副防守的姿态。

没办法,他只好下令从河间府拉来木头扎营。

当然这也耗费了一些时日。

李景隆站在瞭望塔上,远眺远方的北平城,奇怪道:“你说,这燕庶人,还在这北平城之中么?”

一旁的将领道:“大将军是说,燕庶人不在北平城?”

李景隆道:“大家都觉得本将军过于谨慎,其实不是谨慎,而是知道逆贼朱棣的厉害。”

“本将军年少之时,中山王徐达曾经问我们一个问题,如果大军攻打北平,该如何守城。”

“燕庶人朱棣说过,北平城层高墙固,但一味的固守,这不行。他的办法是:步卒守城,骑兵尽数出城,伺机而动。”

听到这话,将领们幡然醒悟。

原来李景隆大将军不是怕,而是稳健!

将领恍然大悟道:“原来,大将军已经算到了,这朱棣不在这北平城之内,而是带着骑兵藏了起来。”

李景隆回道:“没错,燕庶人用兵灵动,不能以常理看待。”

将领道:“大将军果然是对付燕庶人十分了解,不过...这大兵云集,就算燕庶人伺机而动,就他那点兵马,也占不到便宜。”

李景隆点头道:“说的也是。”

“眼下不管如何,先打上一打。”

“将燕逆朱棣给逼出来!”

“传我号令,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