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供应链系统
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和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还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
依据系统原理,供应链是一个多环节集成系统。供应链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是以给终端客户提供商品、服务或信息为目标,从最初的材料供应商一直到最终用户的整条链上的企业的关键业务流程和关系的一种集成。
Douglas.M.Lambert等人在前人研究和对90多家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系统的模型,如图1-1所示。
图1-1 供应链系统模型
该模型突出强调了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相互关联的本质以及成功设计和管理供应链系统的一些关键问题。供应链系统由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供应链网络结构、供应链业务流程、供应链管理要素。
1)供应链网络结构。供应链网络结构是指确定供应链上的关键成员企业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关键成员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指明确各企业在网络结构中的纵向和横向结构中的位置。横向结构是指供应链的价值链体系结构,而纵向结构是指单个企业和其供应商、客户的关系。对供应链的价值链体系进行建模,确定供应链的起始位置,描述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和角色,分析供应链价值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企业在纵向结构中的位置,就是确定单个企业的供应链流程的需求、顾客价值的实现情况,分析企业内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根源。
2)供应链业务流程。供应链业务流程指确定在供应链系统中哪些核心流程应该连接并集成起来。全球供应链论坛将供应链中的流程总结为客户关系管理流程、客户服务流程、需求流程、生产流程、采购流程、产品研发流程、反馈流(信息流、资金流)流程。分析供应链业务流程需要企业从自己的核心能力出发,定义自己的核心流程,将非核心流程转让。
3)供应链管理要素。供应链管理要素指供应链管理和集成的效果取决于供应链上企业边界处流程接口的管理和集成的程度。流程接口的集成和管理,包含物理连接和技术因素两个方面的因素。
供应链系统主要体现如下几点特征。
1.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功能
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功能是组成供应链的任一成员都不具有的特定功能,是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功能集成,而不是简单叠加。如果要打造一个真正的以全程供应链为核心的市场能力,就必须从最末端的供应控制开始,到最前端的消费者,在整个全程供应链上,不断优化不断建设,然后集成这些外部资源。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功能集中表现在供应链的综合竞争能力上,这种能力是任何一个单独的供应链成员企业所不具有的。
2.供应链系统的目的性
在供应链里流动的有物流、信息流、知识流、资金流,如何有效降低库存、加速物流及相关流的周转、提高企业生产及商品流通的效率、迅速对市场机遇进行反应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供应链系统有着明确的目的,即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下,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不断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来赢得市场,这一目的也是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共同目的。
3.供应链系统主体间的密切关系
供应链系统中主体之间具有竞争、合作、动态等多种性质的供需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系统目的的实现,受益的不只是一家企业,而是一个企业群体。供应链管理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强调核心企业通过与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使每个企业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价值增值链上达到多赢互惠的效果。因此,各成员企业均具有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系统观念。
4.供应链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面对的是一个迅速变化的买方市场,用户在时间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户不但要求企业要按时交货,而且要求的交货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不断地开发出定制的“个体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供应链具有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通过各节点企业业务流程的快速组合,加快了对用户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各主体通过聚集而相互作用,以期不断地适应环境。
5.供应链系统的层次性
从系统层次性的角度来理解,相对于传统的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而言,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针对更大系统(企业群)的管理模式。运作单元、业务流程、成员企业、供应链系统、整个运作环境构成了不同层次上的主体,每个主体具有自己的目标、经营策略、内部结构和生存动力。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分别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供应链系统的组成部分;供应链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