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碗,推翻大明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3章 必须发展骑兵和火器

李弘接到战败军报时,张福和杨戌已经渡过了渭河。

这次杨戌损失惨重,让李弘很是担忧,再次打下府城之后立刻停止了在汉中的快速扩张。

这次闹得已经够大了,而且也没达到给杨戌减轻军事压力的战略目的,再不收兵手底下的人就真的要忙不过来了。

现在都是把干部们一个人拆成两个人用,再打新地盘怕是要把一个人拆成三个用都不够!

而且此次扩张造成了很多地主出逃,许多地方秩序都还没完全稳定下来,必须先把内部工作做好,之后再谈怎么打出去的问题。

军事上,虽然这次抢马的行动由杨戌统帅,但是严正和何东的能力李弘都是知道的,一个治军有方,一个和张福一样属于保守型的将领,和杨戌冲动的性格很互补。

杨戌则是好冒险且不喜欢带新兵,军事能力比另两人更高,所以李弘才让三人搭档出去完成此次交易。

但是三人组合还是被洪承畴打得惨败,虽说很大程度上还是吃了骑兵和火器的亏,但也能从侧面说明大明能干的官还是有的,冒进反而要吃亏。

稳扎稳打才是硬道理。

扩张的进程一停下来,卓翱和程小楼立即松了口气。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原本不受卓翱信任的那些投诚士子在这次快速扩张的过程中表现十分亮眼。

他们积极参与分田和宣传工作,因为有一定的文化底子,对现在逐渐形成体系的大同理论接受得也很快,只有极少数适应不了这段时间的高强度工作撂挑子了。

不过在李弘看来,这些撂挑子的本就不堪大用,若不是这次搞了这么一出,日后这些人肯定也会出问题。而且这群人也是没什么长远眼光的,既然从了贼,又不从一而终,日后不管李弘发展如何,反贼和朝廷两边都不会待见这些人。

早在正德朝,宁王之乱被平定之后,许多没有主动参与叛乱但是被宁王裹挟的江西地方官都被朝廷打上了反贼的标签,这群人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凄惨。

如今给李弘做过事的,大明朝廷一样不会原谅。

等杨戌的败军回到小康镇,所有人都是一副愁云惨淡的模样,这是自李弘起事以来第一次惨败。

李弘没有多说什么,但是杨戌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除了送饭菜的用人,谁敲门也不开。

甚至送饭的用人也只能把饭菜放在门口,等用人走远了杨戌才开门把饭菜拿进去,而去只进不出。

一连五天都是如此。

第六日,李弘终于得闲,亲自捧着饭菜敲门。

“咚咚咚。”

“进来吧,门没锁。”屋子里面传来杨戌特有的毫无感情的声音。

杨戌院子里的两个人佣人面面相觑,心说还是团长亲自出马管用。

屋子里并没有和李弘想象的一样充斥着腐败气味,反而一点异味都没有,过去五天的碗筷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一起放在桌上,并且用布擦得干干净净,一点食物残渣都没有。

李弘把托盘放在八仙桌上,然后又打开房间的窗,说道:“我让人给把县里的武侯祠改了一下,改成阵亡英雄纪念堂,你要是有空可以去看看。”

汉景耀六年,后主为了纪念诸葛亮在沔县修建了全国范围内第一座武侯祠。

西晋初年,汉中太守李密(就是写《陈情表》的那个)又将其修缮了一番,之后一直到现代这所古祠堂仍旧香火不断。

李弘原本没有对武侯祠怎么样,毕竟诸葛武侯也是他儿时的偶像之一。

但这回李弘决定修建阵亡英雄纪念堂时,因为时间太过仓促没办法新建,只好拿县里原有的武侯祠改建一番使用。

本来有人建议用哪家地主家的祠堂,不要用武侯祠,但是许多战士对此建议提出了抗议,他们不愿意自己的战友灵牌躺在地主老爷家的祠堂里。

“嗯。”杨戌躺在床上背对着李弘,只是应了一声,没有多说什么。

李弘在桌前坐下,拿起一个黄馍馍,也不等他,边吃边说:“我还以为你会把房里搞得乱七八糟。”

过了一会儿,杨戌才坐起来说道:“在辽东的雪地里,吃食是最难找的,绝对不能浪费食物,也不能坏了牙口,乱吃东西或者牙坏了都会冻死在雪地里。”

“嗯。”李弘点头,“有道理。”

杨戌看李弘端进来的饭菜是两人份,也坐到桌前吃起来。

“我在鞑子那里唯一学到的道理就是命是最重要的,命丢了就什么都没了。”

二人都渐渐沉默了下来。

命是最重要的,可这次一下丢了四百多条战友的性命,李弘和杨戌心里都不好过。

李弘安安静静吃完之后说道:“那个和你交战的大明将军查到了,姓洪,能打,只可能是山西督粮参政洪承畴。他原本在是去攻打韩城县的其他反贼,回师路上偶然和你遇见。若非如此,要是他火药充足,只怕此次作战损失会更加惨重。”

杨戌听着李弘的述说,把嘴里还没嚼完的馍馍直接干咽下去。

缓过气来之后,杨戌恨恨道:“我知道你从西安搞了一个火药作回来,火铳能不能搞出来?”

李弘说道:“还在试,几天时间只够那些工匠去研究怎么拆装,制造还要些时间。”

杨戌看着李弘说道:“这次我轻敌冒进,我知道你不能不罚我,但是骑兵连你还是得交给我,那个把火铳抢回来的兵你也给我,之后要怎么罚随你。”

“你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就是在自我惩罚吗?”李弘敲了敲桌子,语气里有些愠怒。

在他看来,这种行为是逃避现实,不愿意面对惨败。

杨戌说道:“我知道你觉得我在逃避,我其实是不甘心,咱们的战士比那姓洪的手下的兵强千百倍,可就是因为他们有火器、有骑兵,咱们就只有被动挨打的局面,按你的战术化整为零打游击也只能以伤换伤!”

“要是正面白刃战,咱们的战士一个能打他们两个三个!可现在的情况是,咱们的战士还没碰到对方就已经倒下了,死得不明不白,我替他们感到不值,我不甘心!”杨戌说到后面声音都颤抖了。

这次战斗给他的打击的确很大。

一流的士兵素质,面对武器装备的代差压制也只有送死的份。

李弘也沉默下来,他没想到这么早就遇上大明的火器部队,而且还不是在自己的扩张道路上。

这次杨戌出去抢马本来就是十分冒险的行动,李弘为此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

若对手的确只有吴自勉部,那本次行动不仅能收获三百匹军马,还能搞乱陕西其他地方。

但一遇上洪承畴,还是惨败。

如今的大明,像洪承畴这样有能力有实力的将领并不在少数。

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还远远没有到崩塌的时候,要想发展壮大,骑兵部队和火器部队必须发展起来。

李弘叹了口气说道:“吃这一场败仗也好,若是咱们发展起来了还是原来那个样子,再遇上大明的精锐,还不知道要吃多大的亏。”

杨戌握紧拳头,不再说话,不知道在想什么。

“走吧,去看看新建的祠堂。”李弘起身拍拍他的肩膀,拉着他的胳膊就往外走。

祠堂里披着麻衣哭泣的男女老少不在少数,有来悼念战友的,也有白发人给黑发人烧纸的。

李弘让诸葛武侯受了点委屈,把最大的屋子让了出来摆将士们的灵位,屋子里常燃着一百根蜡烛。

当初新兵登记的时候,李弘让人给每名战斗员都记上了名字,而且每个人发了一个写着名字的小木牌挂在身上用作识别身份,如今灵堂里的灵位上写着的都是阵亡将士的真实姓名。

杨戌刚走进灵堂时低着头,他不是不敢面对死去的战友,而是不敢面对战友们的家人。

毕竟这次行动带头的也是他,打败仗的也是他。

“杨连长……”一个老妇人拉住杨戌的胳膊。

杨戌认得她,自己骑兵连阵亡战斗员的母亲,老人家常常去训练营给自家儿子送饭。

老人的目光让杨戌觉得脸上火辣,不知如何回应。

“杨连长你一定要为我家栓子报仇啊杨连长!”老夫人抱住杨戌的手臂哇哇大哭,“我家栓子每次放假回家都说你有本事,你一定要给我家栓子报仇啊呃啊啊啊啊……”

老妇人哭得不能自已,身边几个人连忙将她拉开。

李弘面无表情地拍拍杨戌的肩膀以示安慰。

倒不是他心如铁石,而是这几天他办公室的门都快被这些老太太给踏破了。

之前李弘过于亲民,沔县尤其是小康镇的百姓们对李弘都没什么距离感,许多老人在得知自家儿子战死以后都跑到李弘这里哭诉。

麻了。

等众人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李弘问杨戌:“感受到了吗?”

“嗯。”轻声回应。

百姓们并不憎恨杨戌,也不憎恨李弘,还是把他们当作救星,死了儿子这样的委屈也还是求着李弘和杨戌主持公道。

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坏,百姓心里清楚得很。

若是不跟着李弘打仗,那他们全家都不知道怎么死。

如今当兵的战死了,不仅有专门的灵堂供奉,家里还会发抚恤金,失独家庭还会有专人牵线领养孤儿续香火。

他们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大同社能壮大队伍,狠狠地打回去,给阵亡的将士们报仇!

从灵堂出来,李弘说道:“骑兵连还是你来带,但是骑兵连直属我管。步兵上的事有刘不讷他们去带,你就都别管了,之后骑兵连壮大成骑兵营乃至骑兵团也都是你带。至于惩罚嘛,罚你半年的军俸。”

“你要扩军?”杨戌敏锐地发觉到李弘话语中的隐含意思。

“嗯,我准备把总兵力扩张到三个团,你以后得叫我师长。另外,你的骑兵连暂时就你抢回来的那些马,各县巡检司的马我也凑齐了给你,你别弄死了就行。”李弘点头道。

蒙古那边不知道是何缘故有变故,曹汝述给李弘来信说暂时买不到马了,这让李弘很警惕。

倒不是担心被围剿,而是大明似乎要出什么问题。

崇祯二年,会出什么问题呢?

李弘深恨自己历史没学好。

但是好在此次曹汝述终于找到了玉米和土豆,虽然比起李弘在现代吃到的都要小很多,但这还是让李弘倍感欣喜。

那些贫瘠的山地终于可以利用起来了。

但是他也没有立即大规模推广,而是从上中下三等田中各划了一块出来作为试验田试种,让有经验的老农去照顾这些新鲜作物。

等种植经验总结得差不多了再行推广也不迟。

另外,现在李弘占了沔县、凤县、褒城、南郑四个县的地盘,政务机构也势必要作出调整。

军事上李弘自领师长,自号汉中总兵,设立总兵府,四个县的军政大权牢牢掌握在总兵府手里。

总兵府下设两院六司——

两院为秘书院和兵事院,分别由汪梦锡和刘不讷执掌。

六司为宣传司、政务司、吏选司、财务司、税务司、刑名司,妇孺科暂时挂在宣传司下面。

卓翱的监察机构暂时都打散了,现在他一个人总领四县的政务,没工夫搞监督工作。

汪梦锡自从写出《大同均田论》之后便愈发收李弘的重视,最后李弘还是将他放到自己身边做秘书锻炼。

现在李弘地盘刚刚打下来,最重要的事情除了扩军以外还有恢复生产。

而且主要还不是恢复乡下的生产,乡下治理的套路李弘手下人都搞熟悉了,现在主要问题是县城里无人可用。

新纳入治理的三个县内游民阶层听说乡下在分田,纷纷往乡下跑,一时间搞得城里差点没有足够的劳动力。

现在是不让这些人回乡不行,放回去也不行。

卓翱把这个问题报上来之后,李弘决定采取两种户籍并行的政策,给乡下居民发农业户籍,给城镇居民发非农业户籍,只允许农业户籍的人口分田,非农业户籍的人可以从事工商业和服务业。

而且李弘特别强调支持农转非,禁止非转农。

城市游民本来就没有户籍,李弘让他们落籍肯定也能吸引到一批人留在城里,也不需要给他们太多福利,只需要保持工商业的正常运转这些人就能养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