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拳两命
“押衙李奕不忿寡嫂遭辱,以致一时激愤,思虑所不及,失手杀伤姚子貴,乃不意而犯,多有旁证相佐,当判过失杀,以赎论,罚钱一百贯充作死者丧葬、补偿……”
“然,以军职当街失手致人死伤,有违军纪条规,责加仗刑二十,且复重申,以观后效。”
罚了钱抵罪,又挨了仗刑,李奕的这桩案子算是告一段落了。
至于“且复重申,以观后效”的意思,就是说暂时不对李奕做降职处分,让他继续干着押衙的差事,看他以后是否有改正赎罪的表现。
这一条更偏向于书面上的申饬而非实质的惩罚。
对于李奕来说,比他预期的以铜赎罪,又多挨了二十个板子,但以他的身体素质,倒也能咬牙硬扛下来。
总体上判罚的还算公正,并没有明显偏袒哪一方。
而赵匡胤作为死者亲属,从头到尾却也没多说什么,算是默认了这个判罚结果。
至于他心里到底是个什么想法。
那就不得而知了……
“赵兄,慢走。”
目送着赵匡胤领走尸体离去,李奕忍不住长吁了一口气。
或许在旁人看来,他当街伤了人命,却只罚了些钱,挨了顿板子,算不上多大的惩罚。
可李奕他自己却没有这么乐观。
毕竟死在他手上的是未来宋太祖的姑表兄弟。
就算赵匡胤是非分明,心知是他表弟惹事在先,又看在往日的情分上,不太想找他李奕的麻烦。
可赵家其他人未必就会这么想了。
最起码赵匡胤的那位姑姑怕是恨不得要把自己剥皮抽骨的。
况且赵匡胤就真的会不在意?
说到底,李奕只是赵大名义上的军中好兄弟,而被打死的则是他实打实的血缘亲属。
亲疏有别是显而易见的。
换做是谁在心理上都会有偏向性,所谓的大义灭亲这种话听听就得了。
这世上并不是只靠讲道理就能行得通的……
“二郎,害你受苦了。”一旁扶着李奕的郭氏突然低声道。
李奕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不过二十个板子,我还能扛得住,歇两天就没事了。”
“若不是为我出头,你也不用受这罪……”说到这,郭氏的声音有些哽咽。
“嫂嫂说的甚话?”
李奕正色道,“如今哥哥不在了,我在东京只有嫂嫂一个亲人,我不护着自家人还能护谁?”
听到这话,郭氏抹了抹眼角,脸上露出一丝柔色,轻声回道:“我也只有二郎一个亲人了……”
说起来,李奕和郭氏并不单单只是叔嫂的关系。
郭氏出身于贝州的大户人家,原主他娘是郭氏的奶娘,他爹则是郭家的车夫。
原主哥俩自小就生活在郭家。
然而十余年前,契丹出兵入侵当时的后晋,一路打到了贝州境内。
郭家遭到契丹兵的劫掠,满门上下数十口人惨遭屠戮。
原主他爹也死在了契丹人的刀兵之下。
多亏原主他娘机敏,拉着原主哥俩和年幼的郭氏,趁乱从后院的狗洞钻出去,侥幸逃得一命。
过后,原主他娘带着哥俩和郭氏,一路辗转逃回夏津老家,投奔了原主的舅舅。
而李奕也正是在那个时候穿越过来的。
当时原主只有八九岁,在逃难路上担惊受怕,又加上受冻挨饿的,不幸突发高烧一命呜呼。
这才被魂穿而来的李奕鸠占鹊巢。
真要论起来,他和郭氏算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郭氏也只比李奕大一岁而已。
只不过在郭氏嫁给李奕大哥后,二人之间又多了一层叔嫂的关系。
顿了一下,郭氏又道:“我那攒了些钱,回去我拿给你,若是不够的话,我再想想办法。”
“不用,我吃住都在军中,平日花销也不多,军饷都是用多少支取多少,想来这几年下来还有不少剩余。”
“回头我去找钱粮官全都领出来,应该足够抵罚赔偿的了,嫂嫂的钱便留着自己用吧。”
嘴上虽然是这么说,但李奕确实在为钱发愁,他纵然是内殿直的押衙,属于禁军中的嫡系精锐,地位待遇丰厚。
但一年的现钱军饷也不过三四十贯。
一百贯相当于他两三年的收入,抵得上普通人家的全部家产,已经不能说是一笔小数目了。
但好在能用钱解决的事自然算不上太大问题。
若是实在不行的话,他大不了厚着脸皮找熟人再借点凑一凑。
眼下自然没必要让郭氏拿钱。
“二郎,你又何必哄我呢。”
郭氏戳破了李奕善意的谎言,“你一年也就那些军饷,还要寄钱回去接济舅舅一家,剩下的还能有多少?”
李奕顿时语塞,郭氏又轻声道:“你是因我而受罚,板子我没法替你挨,可这钱总该让我来出。”
李奕忙道:“都是一家人,谁出不都一样,还分什么你我……”
谁知郭氏闻言却摇头道:“当初我和大郎刚来东京,衣食无着全靠二郎你接济,又帮着租铺子置办营生,也都是二郎你出的钱。”
“大郎还在时便惦记着这事,说你日后娶妻生子也要用钱,想着攒了钱还你,好不容易攒了些,他却病倒了。”
“治病加上办丧事,花光了攒的钱不说,还让二郎你又贴补了些。”
“如今大郎不在了,这些事我却替他记着,铺子的生意还算凑合,我也攒下了一些钱,正好能派上用处。”
听到郭氏提起往事,李奕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什么,可郭氏却没给他开口的机会。
“二郎,你就让我也出些力罢,别让我觉得自己像个拖累……”
郭氏仰头望向李奕,眼神里涌起一丝哀求的意味。
眼见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李奕也不好再拒绝,只能点头应了下来:“那便就依嫂嫂的……”
也不知怎么的,李奕突然间感觉心底有些堵得慌。
这一刻,他似乎才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穿越者,混得实在有点寒酸。
穿越过来已经十余年了,竟然还要为几两碎银而发愁,想想都觉得挺悲哀的。
……
赵匡胤骑着马闷头往家赶。
为了让身后拉着尸体的牛车能跟上,他的骑行速度并不算快。
眼看着离家越来越近,赵匡胤的心情却愈发沉重。
表弟的尸体是领回来了,可怎么跟自己姑姑交代,他一时间还没想好说辞。
总不能说杀人者是自己军中熟识,自己不好过多的为难追究,对方只罚了钱挨了一顿板子。
这事就这么算了吧?
想想都知道姑姑未必会愿意善罢甘休。
赵匡胤十分清楚,自己的姑姑性子刚烈,又和亡故的姑父意笃情深。
如今姑父已经不在了,亡夫的遗孤成了姑姑唯一的寄托,她对这个独子可谓是宠溺有加。
可偏偏现在独子也丢了性命,前后不过短短半年时间,姑姑不仅丧夫还又丧子。
她会有何反应自然可想而知。
想到这里,赵匡胤又有些无奈。
正月里姑姑带着表弟来投奔他父亲时,他就察觉到这位表弟性子有些轻浮,还有些口无遮拦。
或许也是由于父母太过宠溺所造成。
原本这事赵匡胤也管不着,加之那段时间赶上先帝驾崩,军中事务繁忙,他也根本没心思去管。
谁知坏事就坏在了这点上。
倘若只是受点教训挨顿打,倒也算不得什么,可这下却是连命都搭上了。
“二郎,你可算是回来了!”
恰在此时,一声急促的呼唤将赵匡胤的思绪拉回了现实。
他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家门口。
“老夫人正要让人去找二郎你回来呢……”赵家的门房快步迎了上来。
赵匡胤闻言心中一突,当即翻身下马:“找我做甚?可是家中出了什么事?”
闻言,门房一脸哀色道:“大姑娘她投井自尽了!”
什么!
门房的话犹如晴天霹雳,在赵匡胤的耳边炸响。
因为对方口中所说的大姑娘,便就是家里仆役对他姑姑的称呼。
赵匡胤连忙追问道:“什么时候的事?人可救回来了?”
他此时还抱有一丝侥幸心理,只期望姑姑投井被及时发现,人并没有什么大碍。
但门房的话却断了他的念头:“就在二郎你回来前的半个时辰左右,等发现的时候大姑娘已经投井多时……”
这句话的意思不言而喻,人肯定是没有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