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妈妈告诉我,她的书是关于家庭教育的。我对于她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印象,仅限于她很专业,有很多人请她做讲座,有很多人在网上学习她的课程,还有一些家长来找她一对一咨询。
我对于家庭教育方式的了解也只源于我闲暇时偷看的几本她的家庭教育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疑惑,所谓成功家庭教育的标准是什么?我尝试再深层思考属于她的家庭教育,我是她的孩子,我作为被教育者的形象出现。也许,我的成功与否就是她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我无法判断我是否成功,但我在和妈妈相处的过程中,有许多可以拿出来讲一讲的故事。
我与妈妈交流的时候,她不常用句号结尾,而是用疑问句的方式:“你觉得呢?”“你的想法是什么?”“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所以每次我们交流时,我都可以滔滔不绝地说很长时间,极大地满足了我的表达欲。因为她总让我感觉我的想法很重要,我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后来我发现,正是这种交流方式,让我常常保持思考的状态,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我都会在脑海中多提出几个疑问,并且主动寻找答案,而不是人云亦云。
听妈妈说,在我出生之前她就开始给我读书了,我出生后更是生活在一个被书包围的环境里,于是看书就成了我的爱好之一。阅读让我受益良多,例如对问题的深层思考能力、更为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面等。记得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因为想帮班上一位女生解决与其他同学的相处困难问题,回家跟我妈探讨,她第二天就给了我一本心理学百科,让我自己从书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养成了我的一个习惯,遇到任何问题,我都有自信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通过阅读、资料搜集、请教老师,或者自己想办法,等等。有一次我和队友去参加世界DI创新思维大赛,临上场比赛前,我们的机械道具突然出了故障,但是作为队长的我和队友们顾不上着急和抱怨,我们相信自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于是马上开始分工合作修理,最后在上台前5分钟成功修好了道具,最后还拿到了创新思维大赛小学组科技类项目的世界冠军。
不过,有时候我妈妈的“教育方式”也让我费解。我从上幼儿园到现在,几乎所有的时间安排都是我自己来做的,什么时候玩耍、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阅读、什么时候锻炼……她很少帮我做决定。甚至在我刚开始做“日常惯例表”的时候,因为不太懂,所以每件事之间都没有安排过渡的时间,导致自己在执行的时候特别赶,每次都急急忙忙。而我妈竟然没有及时提醒我,眼看着我“犯错误”。后来,我自己就一次次反复修改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给自己留余地的重要性,也更加懂得合理安排时间,在自律的同时也有适当的自由。
妈妈一直鼓励我要自信。所以我从小就敢于胡说八道,敢于胡思乱想。我现在坚定地相信,我身上的闪光点有很多,这也让我在一些挫折面前显得不那么在意。比如某次我竞选年级活动的主持人失败,我以为她会像所谓育儿书里一样正常地安慰我并告诉我这一次失利不过是因为意外因素,或者未来会有更好的机会的。结果她直接回了一句:“你原来主持的还不够多吗?这次就当给其他同学机会吧。”我直接在原地愣住,但是随即就想开了,笑个不停。
我有时候在生活中注意观察,试着把妈妈的每一个行为与我在她的书上看到的资料进行一一对应,但最终都没有什么结果。我想她可能已经做到“润物细无声”了吧。我们偶尔会有矛盾,也会争吵,但我依旧坚定地认为,我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温馨、幸福而美好的。我无法证明自己“有多优秀”,但是我可以确定,我在妈妈所营造的环境里自由快乐地成长着,以后会一直这样成长为一个更加充盈的成年人。在未来的某一天,我或许也会拿着这本书教育我的孩子。
李付沐瞳(14岁)
2016年全国“十大读书人物”获奖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