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走他乡
没有什么分分钟几百万的大事。
家里落败了后,全家举迁到了一个四面环山的城市衫称。黛苗,黛芸,炎宇,黛雯的童年及青春期时光几乎都是在这儿度过的。
刚到新城市,如何立足。黛芸记得她的童年,家里的门口有一个百米长的斜坡,35度左右的斜度,再往里走个半小时,就能到山下。这里租金便宜。
黛芸的父亲骑上一辆自行车,每天走家串户地推销清洁用品,一开始总是带着一个袋子出去,里面装满了清洁球,到了晚上,袋子空了些,推着自行车疲惫地回到了家里。炽热的阳光很快把黛芸的父亲晒黑了。
过了不知多久,黛芸父亲的自行车不再是挂着塑料袋了,是三箱的货,堆得高高的,从后面看,只能看到货,看不到人。每天到了傍晚,黛芸的母亲总会说,快去帮你爸把自行车推回来。兄弟姐妹几个便赶紧往外跑,跑到那长长的斜坡底下,帮父亲推自行车,有时候货剩得多,推得大家气喘吁吁的,有时候货剩得少,可以看出父亲那天脸上的笑容都多了。黛芸长大后时常在想,孩子们不在的时间里,不高还很瘦的父亲,是怎么日复一日地把这辆载着货的自行车推向斜坡的。这是个小本生意,一个清洁球赚两分钱。但是一个又一个的两分钱扛起了黛芸父亲对家的责任和坚守。
黛芸也时常在想,一个不善言辞,一个沉默寡言,一个操着浓厚口音的父亲,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是怎样把一个个两分钱的生意做成的。
在这段日子里,黛芸父亲常常拿出旧报纸写书法,他写得一手好字。在这段时间里,黛芸父亲学会了抽烟。
日子一天天走着,父亲最愁的日子便是交学费的时候,那时候外地人需要交一笔不低的借读费。黛芸永远记得,一到交学费的日子,这个故作坚强的父亲就会满脸愁容,黛芸父亲最爱的就是面子,为了面子什么不公平都能打碎了往嘴里吞,这是黛芸父亲理解的尊严。
但是交费时不得已到处借钱,无论如何,要把孩子们送去学习,这一天孩子们就能很直接地听到关于钱的事情,平时都是听不到的。黛芸父亲总是说,好好学习就行,其他的你们不用想。
初到山城,黛芸一家住在一个四周环沙的地方。一间四周透风的木屋子矗立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四面都是灰尘路,大卡车开过扬起的风沙能把人蒙上一层土。说起来好笑,这地方太空旷了,黛芸在这里还见过小龙卷风,就在屋前。黛芸的母亲在屋子周围用塑料袋加上一层,这样风就吹不进来了。但这日子怎么过得下去。黛芸的母亲想过离开,黛芸母亲的性格非池中物,漂亮泼辣讲义气的性格正应了时代的发展,她南下深圳,没多久就升了小领导,她想过不回来了。但是小女儿黛雯从小身体不好,发了场高烧,几乎不省人事,黛芸的母亲便狠了狠心,辞了职回家。
黛芸永远记得,家里搬到斜坡上后,没有厕所,母亲就凿了条沟。没有工人,她就亲自上阵,没日没夜地干活,下了工厂,灰头土脸地给孩子们准备吃的。黛芸去帮过忙,只几个小时,就头晕脑胀,直想晕倒呕吐。
洗澡的地方漏雨了,黛芸母亲就去扛木头,长长的木板,一块一块地扛到“浴室”,再垫着椅子,搭到顶上,一趟一趟地来回。黛芸也帮忙扛过,只一块就累得气喘吁吁。那木板有的潮了,黛芸不敢扛,怕虫,黛芸母亲一手就抓了上去。一块又一块的木板,围起了一个小鸡圈。下雨了,“浴室”也不再像水帘洞。有一回炎宇看电视时,蹿出条蛇,吓得好几天不敢说话,黛芸的母亲云淡风轻地解决了问题。这样的日子,让黛芸的母亲变得什么都不怕。
黛芸永远记得,每回家长会。班上的同学都会围过来说,你妈妈好漂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