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寸:跨越社交圈层的底层逻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温而不谄:随和友善,守住讨喜的底线

互惠互利,才是长久的关系

中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字其实就在于“和”,以和为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也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智慧。孟子说过:“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与人相处,互惠互利才是长久的关系。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会和很多人打交道。这其中有与我们一见如故的友人,自然也有与我们脾性不和的“敌人”。对待友人,我们自然会如春风拂面一般,展现最大的善意与热情。那么,对待“敌人”,又该怎么做呢?

毛主席说过这样一句话:“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从字面意思看,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分清敌我,但进一步思索,不难看出其暗指意义,那就是从敌人中也可以分化出一部分我们的朋友。这样的敌人是在特定的情形、特定的环境下的,如果能够争取,敌人也有可能变成自己人。如果能够和平相处,岂不是一举两得?

中国人讲求“以和为贵”,和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文化。中国汉语的“和”字,是从“龢”简化为“咊”,再从“咊”转化而来的。它可以解释为多种含义:相安、谐调、平息事端、和美、和睦、和衷共济、祥和、和平、和气、和悦等。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和的最终目的是使双方受益,这也是维系彼此情谊的关键。

民间流传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个国王管理着很多土地和部落。其中一部分部落挨着山区,每年冬天都会受到野狼的袭击,因此牲口损失不少。国王很郁闷,于是对左右的武士说:“如果谁把野狼消灭了,我就把女儿嫁给他。”

这一年的冬天,第一个武士回来了,但是变成了残疾人,因为在与野狼的搏斗中,他失去了一只胳膊。在朝拜国王的时候,他满身伤痕,还拎着一布袋子的狼眼珠子。看到这种情形,国王非常欣赏他这种誓死如归的勇气,准备设宴把公主许配给他。可是第二天,探马来信,说狼群又来了,它们在狼首领的带领下,对村民进行了残忍的报复,不仅咬死了牲畜,还伤了不少人。国王气坏了,派人立即取消了婚事。

另一个武士在第二年回来了。和第一个武士不同的是,在朝拜国王的时候,他带回了一个体积肥大的狼的尸体。这个武士很有计谋,他对国王说:擒贼先擒王,我杀死了狼首领,狼群溃散了。国王一听,非常高兴,心想这个武士真聪明,于是下令订婚设宴。狼群没了首领,它们只得选新的首领,暂时没有骚扰村民。可是没想到,三天之后,狼群又来了。新的首领带领狼群又让村民遭受了一场灾难。国王很失望,取消了婚宴。

第三年的冬天,第三个武士回来了。他居然带回来两头活狼来朝拜国王。他对国王说:他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狼群是因为冬天缺少食物才去侵扰村民的。知道真相后,他便带领村民以“赶诱饵”的方式,将狼群引诱到另一座山上。那里有很多野生动物可以帮狼群度过冬天,而且那里还有一条不结冰的小溪,狼群即使在冬天也能喝到水。后来,狼群再也没有侵扰村民,村民们得以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国王很欣赏第三位武士,很快就把美丽的公主许配给了他。武士带回来的狼在他们夫妻俩的调养下变成了狗。再后来,它们的后代成为人类忠实的朋友。

当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攻击,用更强大的武力与之抗衡。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冤冤相报何时了”,你伤我一分,我便还你一分。就如故事中的前两个武士,他们勇敢无畏地与野狼对抗,甚至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然而,这种胜利并不长久,每一次短暂的胜利之后,他们迎接的是野狼更加残酷的报复。

第三位武士则不同,面对强大的野狼,他想到的不是怎么置对方于死地,而是通过分析,寻找到狼和人的矛盾其实是因冬天缺少食物狼不得不捕杀村民的“牲畜”,于是便十分巧妙地选择了一种“互惠互利”的方式,与强大的狼群“化敌为友”。狼被顺利引到别的山上,村民也就此摆脱了狼群的侵害,在时间和环境都改变的情况下实现“与狼共舞”的双赢梦想。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仇怨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转换一下立场,双方就可能化敌为友。所以,为了“日后好相见”,无论与谁相处,都应做到“凡事留一线”,把握好分寸,守护好底线。以和为贵、互惠互利,才是彼此长久和稳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