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看懂故宫建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凤来仪
午门

又一次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轻度“社恐”的我被身边激动又兴奋的人们所感染,不经意间眼眶晶莹一片:百年前的中国人身处水深火热中,旧的社会已然崩塌,然而战争与苦难都无法摧垮人民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不同于身边不停按快门、忙于自拍的游人,我想从不同的视角去探寻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建筑,不由得加快脚步继续向南走,终于看到一处灰色的高大建筑,这是清北京城的正南门——正阳门的箭楼(图1)。

图1 正阳门的箭楼

北京城的每一座城门外侧都设有瓮城,在瓮城的前端设箭楼。其中,正阳门的箭楼设有券洞门,并在瓮城两侧设闸门,平时通车马行人,战时将闸门的闸板放下,闸门上有楼,并开有箭窗作为防护。内城城楼均在城台下设券洞门,城台上建三重檐楼阁式建筑。

图2 中轴线上的正阳门--大清门--天安门

清北京皇城的正南门叫作“天安门”,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其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顺治八年(1651年),承天门更名为“天安门”。故宫的正南门叫作午门,正阳门、天安门、午门这三座门都坐落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图2),使故宫雄踞北京城的正中央。

由天安门向北走,沿着一条纵深而宽阔的甬道,穿过端门,继续向北走到尽头,一座高大的城楼以雄浑的姿态,矗立在这里,直面着走近它的人们。

◎建筑形制

午门是皇宫的正门,其平面呈“凹”字形,城台用城砖砌筑,下开五个外方内圆的门洞。午门廊庑两边有东西两阙楼,形成一楼中立,两翼突出,势若朱雁展翅的景象,因此又称为“五凤楼”。北宋东京皇城宣德门的布局对明清故宫午门有一定影响(图3)。

图3 作者的硕士毕业论文《北宋东京皇城宣德门研究》中的自绘图

在古人的天文观念中,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有一种神兽作为象征,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图4),故宫是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个方位来规划建城的,官门按照四方神——左苍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来命名,玄武门是故宫宫城最北面的门,北方对应的是玄武,所以称玄武门,后来避帝王名讳“玄”字,改为神武门。宫城最南端的午门又叫“五凤楼”,是对应了南方朱雀的缘故。

图4 四方位图

五凤楼之名最晚出现于宋代,北宋东京皇城宣德门也被称为“五凤楼”,它的城门楼布局形式对明清故宫午门的布局有一定影响,五个门洞和城门阙的建筑形制都是类似的。《宋史》中记载:宋太祖乾德年间修大内,右拾遗梁周翰献上《五凤楼记》,当时即广为传颂。宋太宗时,宋白、贾黄中、吕蒙正、李至、苏易简五人一同为翰林学士,扈蒙赠诗曰:五凤齐飞入翰林。

《拾遗记》中载,少昊时有五凤,随方之色,集于帝庭,以表明四方向化,万国来王。“五”,一是与“午门”(图5)的“午”同音,二是指五行中位于正南方的“午”位。

图5午门,因为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从正面乍一看只有三个门洞,但是它的两侧还有左掖门和右掖门,只有到背面才能看到完整的五个门洞,所以是俗称“明三暗五”。

图5 午门

午门的墩台高12米,正中辟三门,两侧各有一东西向之掖门,为“明三暗五”的形制。墩台上正中建门楼,面阔九间,通面宽约62米,通进深约28米,重檐庑殿顶,上覆黄琉璃瓦。自城墙下地面至正吻,通高约38米。正楼左右设有钟鼓亭,各三间,两翼各设廊庑十三间,廊庑两端各建阙楼,共四座。阙门向南形成9900平方米的广场,门前御路左设嘉量,右设日冕。四门墩台内侧各有马道直达城台顶面,有道路相通,便于防卫联络。

午门正中门楼的下檐斗栱形制为单翘重昂溜金斗栱,其上檐斗栱形制为重翘重昂九踩(图6图8)。

图6 重翘重昂柱头科九踩斗栱

图7 重翘重昂角科九踩斗栱

图8 重翘重昂平身科九踩斗栱

清代斗栱的翘、昂的长短以伸出的远近而定,每伸出一层,在里面和外面各加一排栱,这叫“出踩”。“踩”是指俯瞰斗栱时,横向构件(各类横栱、枋)和纵向构件(各种昂、翘)交点的数目,例如正心一踩,里外各出一踩,共“三踩”。清式斗栱的出踩常为单数,如三踩、五踩、七踩、九踩、十一踩、十三踩。

午门不仅是紫禁城等级最高、体积最大的一座城门,也是中国古代建筑门阙合一形式的完美体现。

◎礼仪规定

《宫词》中有“禁钟初定午门开,庙祀方虔法驾回”的记述。皇帝祭祀社稷坛出午门时鸣钟,祭祀天坛、地坛出午门时击鼓,遇有大典,则钟鼓齐鸣。

午门正中的门洞是皇帝专用的御道,在特定的条件下,还有两种人可以走一次。一是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喜舆要从中间的门洞抬入皇宫;二是科举考试中最高等级的殿试传胪时,状元、榜眼、探花从此门出宫,以彰显皇帝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和特殊恩宠。平日里,文武大臣出入走东门,宗室王公走西门;左右掖门平时不开,在举行大朝会时,文东武西,分别由左右掖门鱼贯而入。每月逢“五”,清晨5点左右,上朝的百官身穿朝服,在午门前等候传进。门禁森严,不得逾越(图9)。

图9 礼仪规定

◎进春礼

《清宫词》中记载:“春图依样制春山,春部修成春表章。交泰乾清春座入,保和东阁满春光。”每年立春时,顺天府要按钦天监所进《春图》,制三座春山,名叫“春座”。大兴、宛平县令将象征春耕和丰收的春山和春牛抬到午门前,举行“进春礼”,象征从这一天起,全国将开始春耕播种,并预祝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春牛又称为“土牛”,是泥塑的仿真牛,象征着春耕和丰收;春山是一种装饰性的牌坊,用金银珠翠等物制成。从周朝起,每个王朝的立春日都有这种风俗,京师的地方官员将春牛抬到午门前,然后击打,象征春耕即将开始(图10)。

图10 打春牛

◎献俘礼

明清两代在结束重大征战后,会在午门前举行隆重的献俘礼(图11),借此显示帝王威仪,扬军威、展国威。

举行献俘礼的当天,在午门外左右两观排设皇帝的法驾卤簿,在午门之下设前部大乐,在法驾卤簿之南设金鼓铙歌。届时,文武百官齐集阙下,午门楼上鸣钟,皇帝着衮冕龙袍乘舆出宫,在礼乐声中从午门后的西马道登临午门城楼,坐在城楼正中檐下设好的御座上。

皇帝在午门城楼上听完兵部官员的奏报,看到俘囚匍匐在地,发出的指示惯常都是:“所献俘交刑部。”有时候也会当场赦免俘囚,以彰显胸怀宽广。

图11 卤簿仪仗中的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