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方从哲走
“此言差矣!”没等朱由校劝呢,邹元标直接开始‘倚老卖老’:“这钱庄是个新鲜事物,虽说在民间有不少发展。”
“但官方经营,直接控制,在我朝还是第一次!”
“还是放在内阁下面合适。”
“出了什么问题,我也好担着!”
户部尚书的嘴角直抽抽,说的大义凌然,其实不还是在割户部的肉!
他当即就和邹元标争起来!
这不争没法儿说!
要是不争,那回了户部,让下面的人怎么看!
这个老大还做不做了!
朱由校看着俩老头儿的斗法,也不管他们了。
反正事实已定,抱怨两句也改变不了什么。
往后啊,税务也得独立出来!
户部这东西还是太大,得不断分割!
待邹元标以资历、年龄、权位将户部尚书压走。
朱由校从袖中掏出一枚精美的银元,邹元标接过一看:“洋钱?”
“不。”朱由校否认道:“我大明的银钱!”
邹元标将银元翻过,确实,不是西洋钱常见的人头,而是...
大明的内阁首辅将目光定在皇帝身上:“陛下何时有了这雅趣?”
“将自己的头像刻在银元之上...”
朱由校又拿出一块儿银元,在嘴边吹了口气。
听着银元发出的异响,朱由校给大明首辅上了上课:“阁老可别小瞧这东西!”
“看表面,它和银饼子没太大差别。”
“但看内里,它也是帝国基石的一部分!”
邹元标严肃起来。
皇帝虽然年轻,但见识却不一般!
无论是辽东事,还是开海事,皇帝都展现出卓越的目光。
现在他说这银元是帝国基石,那邹元标哪怕再不理解,也会好好听!
“始皇统一度量衡!”朱由校提起一个毫不相干的人。
但邹元标没用几瞬,一下就通了皇帝要表达的意思!
始皇帝统一度、量、衡,天下百姓始用丈、尺、斤、两...
哪怕大秦已经过去一千多年,这些度量依旧留了下来。
而度量的一统,加快了社会货物的流通,消弭了很多不理解,加紧了县与县、省与省之间的联系。
邹元标握着银元反复摩擦,这小东西,就是大明经济领域的度量衡!
“统一的银元,统一的铜元,再加上统一的金元...”
“以及刚刚布局的皇家钱庄,陛下深谋远虑啊!”
看着邹元标眼中的感慨,朱由校笑着说道:“在做生意这方面,西洋人的确是要比我们更加娴熟。”
“他们蹚出来的好路,我们也可以走一走嘛!”
“不必时刻摆天朝上国的骄傲。”
邹元标笑着朝皇帝作揖,表达敬佩之情。
“那陛下,这银元还是先试行?”
“试行!”朱由校现在已经喜欢上这种示范区的做法了。
难怪后世总喜欢树典型,实在是典型、榜样的力量太强大了!
只要验证是可行的,那很多事不用费口舌,就有人跟从。
天下纷纷扰扰,朝堂人来人往。
随着皇帝收拢万万两白银的消息传遍天下,现在大明无人不知,海中有巨富,朝廷的战略发生巨大改变!
无数有志气的男儿呼朋唤友,他们去天津,他们去松江,他们去广州。
发财、出海,一度成为大明最流行的词汇!
生机勃勃、万物竞发!
方从哲看着这景象,欣慰的同时,又有一丝不舍。
他要走了!
本来按着和皇帝约好的,他天启元年春季的时候就会走。
但辽东之战的爆发,让他往后退了几个月。
后来又是改革,皇帝巡视,他再推了几个月。
但现在,不得不走了!
理由没有,下面的人,也开始有点儿不安分,居然敢有妄想,让自己长期坐在这个位置上...
真当皇帝和邹元标是吃干饭的吗!
皇帝不提,是知道自己会提。
邹元标不提,是知道会有别人提!
皇帝虽然对齐楚浙党不错,但对邹元标那一派的人更好啊!
看看辽东,看看新开海的几个地方,哪个不是邹元标的人!
怎么就敢的啊!
赶紧走,赶紧走,趁着还有情谊在,赶紧抽身而退!
对于方从哲的告老,孙如游有心理准备,但没有现实准备!
他以为,没有这么快呢!
“首辅,是不是再想想!”
“眼看着陛下要大展宏图...”
“不能等了!不能等了!”方从哲直摆手:“辽东之战前说等到战后,开海设立前说等到平稳...”
“如今再接着等,你让陛下怎么看我?”
说实话,对于方从哲的走,孙如游是感觉轻松的同时,又感觉压力倍增!
方从哲一走,孙如游就成为齐楚浙党事实与名义上的大佬!
不会再像之前那样,事儿得他做,名方从哲得。
但另一方面,原先的内阁是方、邹、韩、孙四人。
现在走一个,邹元标还上任首辅!
这毫无疑问,孙如游得独自面对很多压力。
齐楚浙党的境遇,肯定是不如现在的。
当然,当今圣上贤明,以政绩来论功勋!
向来秉承的都是能者上、庸者下,孙如游倒是不担心邹元标把自己往死里逼。
他长叹一声,对方从哲说道:“那不知阁老,还有什么交代吗?”
方从哲捻了捻胡须,叮嘱道:“跟着陛下走!”
“上下相反而从上,左右相反而从左!”
孙如游一琢磨,‘上下’说的是陛下和齐楚浙党,上下相反,也就是说陛下和齐楚浙党利益不一致的时候,要跟着陛下!
‘左右’应该说的是内阁中的邹与韩,邹是陛下钦点的,而韩更多的是为了安抚...
就像自己一样!
所以,内阁里面有分歧了,那就坚定支持邹元标,支持陛下那边!
孙如游朝着方从哲深深一揖,他很感谢这位同僚对他的教导。
尽管年龄相差无几,但无论是阅历、还是地位,方从哲都受得起这一揖。
方从哲的告老折子不出预料的在朝中掀起巨大风浪!
但宫中仿佛早有准备的三辞三让,就如一只大手,将所有风浪压下!
皇帝的态度明显,那些不甘的、那些想要借机生事的,都不得不先把自己的尾巴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