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包氏父子,我是包国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章 谈妥

几个人又开始商量了下,这次是商量给多少钱。

一篇文章好说,就一次。

长篇小说就不一样了,动辄几十万字的内容,那可是不少的钱。

“这些内容的确不错,可要是之后的不一样了呢。”

“不会,青天的文章我看过几篇,写的都是极好的。你们再看看这小说。干净纯洁,精致优雅。我看过不少的武侠小说,说实话,没一个有这个好。”

“是不是捧的有些高了。的确不错,可要说是最好的,这就过了。”

“不过,这应该武侠作品史上最重要、最具历史意义的作品。你们看看这几段,华山论剑,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就这几个概念,就完全脱离了别的武侠小说,自成一个类别,脱离了那些旧传奇故事,这是一个崭新的武侠小说,反正我是喜欢看,那五万字的内容我都嫌看不够呢。这众多元素都是别的书从未有过的。”

“老宋说的话我支持,确实挺好的,肯定会有不少的人喜欢。”

“稿子收下来的意见是统一了,现在我们要谈谈多少稿费合适,现在咱们报社的资金不是太够,开的太高了也不行。”

五万字的稿子,那也要不少的钱了。

“要全部收下来,不收下来我有预感,咱们肯定要后悔的。”

“千字三元?”

“千字三元的价是不是高了,那本豪侠传奇才千字二元。”

“不高,豪侠传奇你们说说有这本书好吗?”

“书是好书,但是这个包国维的名声不够大,万一读者不买账。他是青天,可是青天这个名字也不响亮,没多少作品。”

“小说看的是本身质量,不是作者的名气。”

讨论了好一会儿,有说千字一元的,不过直接给否了,太低了点。

好几个支持千字二元的,还有千字三元的。有一个觉得给千字四元的。

最后统一了意见,给千字三元。

其中一个人再过来跟包国维谈:“包先生,我们这边很喜欢这个小说,愿意出价千字三元,这个价格不知道你是否能接受。”

“没问题。”

千字三块已经非常好了。

五万字这里直接就能赚到一百五十块大洋。

甚至能在城里买一套小屋子。

现在这个年代文人赚钱还是蛮多的。

别的不说,就说他们学校的老师,平均薪资甚至到了一百多大洋。

他们学校的工资稍微高一点,但是别的中学也不低,通常都会超出五十块钱,算是非常的高薪了。

也难怪老包一直想着要让包国维读书,只要是读了大学了,那就出息了,体面还能赚不少钱。

即便当不了官,当个教书先生也是相当体面的。工资也比一般的工人强太多了。

“现在是千字三元,我想跟贵报社来一个约定,如果说我的小说质量不好,导致你们的报纸受了影响,那稿费再降低一些,可以直接不要我的稿子了。如果说读者很喜欢我的小说,你们报纸的发行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要是这样的话,我想着稿费上面能不能酌情再加些。”

包国维很自信,有着之前说书的情况反馈,这个成绩差不到哪儿去,想着能多赚一点就多赚一点。

“没问题。”

报社的编辑也答应了下来,反正不管怎样,他们报社也不吃亏。

经过报社的发表,肯定能有更多的人知道。

这样一来的话,对老王说书也是有着好的影响的。

报社的编辑们开始商量着,把豪侠传奇的那个板块直接给了射雕英雄传。

也想看看效果能咋样。

在下一期报纸就进行了发表。

茶馆中。

“老王呢,怎么没说书呢?”

“你说老王头啊,去了满客楼,那可是大店,比这个茶馆更宽敞,你想去的话随时去就行了。”

老王一走,茶馆的生意都差了一些。

“看看,看看这是什么?”

“我不识字。”

“我看看,射雕英雄传,这不是老王在讲的那个故事吗?还发表在了省城日报上。”

“真是,一模一样。是之前老王讲过的内容。”

因为是本地报纸,第一期就有不少的人买了报纸看看。

都注意到了上面的小说。

“豪侠传奇怎么没了?换了一个这玩意。”

“早说过了,豪侠传奇不好看,这不人家报社都给换了。”

“这小说不错,有点意思,你看看。”

“真是呵,丘处机,看看人家写的这水平,比豪侠传奇确实高。”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买过报纸的人一致认为现在这小说比豪侠传奇写的好。

报社的几个编辑还去走访了下情况。

毕竟那稿费不是一笔小数目,要是长期合作可要不少的钱。

五万字都是一百多大洋了。

五十万字就是一千多,他们报社也不宽裕,给他们这些个编辑发了工资后也剩不下太多了。还有一些老板也是要钱的。

其中一个编辑看到有人买了省城日报,当即过去问问,“老哥,你常看省城日报?”

“不常看,但也看了不少。”

“这上面新出的小说你看了没有,觉得怎么样?”

“还别说,这报纸上没什么大新闻,就这个新出的小说是真不错,叫青天的写的,我还想找一下青天之前有没有什么小说呢,可压根没见过没听过。写的当真是好,比豪侠传奇好多了,没说的,下一期报纸我还得买。唯一不好的就是你看看这内容着实少了些,看一会儿就看完了,还没过瘾了。”

走访了几个人都觉得小说非常好。他这个编辑也的放心了些,毕竟千字三块钱,不少了。

找的有些是他们报社的一些老读者老顾客,问了好些个人,突然换了个小说,还怕会有些影响。

好几个编辑都在问着情况,得出了结果来,都是好的方向。

回到了一起继续商量着,“我早就说过了,这篇小说非常不错,走访了几个常买我们的报纸的,人家都说这小说很好,下一期还要买呢。”

“我问的几个人说的情况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