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李邦华
闻听吴三桂带兵反回山海关,在场的顺军将领们都惊呆了。
特别是刚刚那些口口声声说吴三桂不敢反的将领,此刻一个个尴尬的要死,实在是打脸来的太快了。
“该死的吴三桂,竟然如此不把我大顺放在眼里,该杀!”
“闯王,请速速下令杀了吴三桂全家!”
“闯王,给我三千兵马,我把吴三桂脑袋给你提回来!”
随即殿中将领们愤怒的喊叫起来。
“都给老子闭嘴!”李自成怒了,冲着这些人吼道。
顿时,殿中安静了下来。
“闯王,吴三桂所部不过三四万兵马,根本不足为虑,我愿带兵亲自征讨,一定把他抓到你的面前。”见诸将皆不敢言,地位最高的刘宗敏上前道。
“吴三桂部原本距离北京百余里,从得到其反回山海关到现在时间又过了这么久,现在调遣军队去追还能追得上吗?说不定追上时他已经把山海关都打下来了。”李自成冷冷道。
刘宗敏张了张嘴,不知道说什么了。
“唉,若是早听宋王之言就好了,当初就不该动吴襄。”宋献策叹道。
刘宗敏瞪了宋献策一眼,大声道:“反了就反了,怕他个逑!闯王,咱们兄弟这些年经历过的事情多了去了,这点事算个屁,值得大惊小怪吗?”
李自成点点头,知道再懊恼也是没用了。怪刘宗敏动了吴襄吗?可自己也把吴三桂小妾陈圆圆留在了宫中。而且刘宗敏是一直跟着自己的老兄弟,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寒了众兄弟之心。
“为今之计,还是商量一下该怎么处置吧。”李自成叹道。
“应当做两手准备,”牛金星上前道,“一是让吴襄给吴三桂写信,言说抓人抄家只是误会,再以假崇祯的名义给吴三桂写信,以君臣之义劝其归降。再就是做好出征准备,一旦吴三桂攻下山海关,立刻出动大军往山海关讨伐!”
宋献策也跟着道:“牛丞相说的对,吴三桂若是不肯归顺,必须立刻出兵讨伐,以防其勾结建奴。”
李自成点点头:“就这样办,大家各去准备吧。”
议事结束,李双喜返回宋王府,把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朱升。
“师父,那吴三桂还肯归降吗?”李双喜问道。
朱升摇摇头:“既然吴三桂已经做出了率兵返回山海关的举动,定然是不会再投降了。”
“可是吴三桂父亲吴襄等家眷还在咱们手中啊,他就不怕全家被杀吗?”李双喜不解道。
朱升冷笑道:“像吴三桂这样的人只看重自身利益,哪在乎家眷性命?何况这些年来,关宁军将领投降满清的多了,其留在大明的家眷不是都活得好好的?很多关宁将领哥哥投降了满清,弟弟却留在大明。”
“啊?这样也行吗?”李双喜吃惊道。
“两头下注,首鼠两端,这些关宁将领毫无忠诚可言,做出什么样的举动都有可能。”
“可是明朝朝廷为何不处置哪些投降建奴的将领家眷?”李双喜不解道。
朱升摇摇头:“不是不想处理,是没法处理。像吴三桂这样的关宁军将领在辽西经营了二十多年,早已成为了军阀,一旦朝廷要对他们问罪,其必然会毫不犹豫投降满清。”
李双喜点点头,没再纠结此事,而是问道:“师父,咱们今天还去城西演练火器吗?”
朱升道:“当然要去,也许用不了多久大战就会打起来,新招的士兵必须尽快形成战斗力!”
“好,那就出发!”李双喜转身前去召集部下去了。
半个时辰后,李双喜带着五百士兵离开了宋王府,向着城西而去,朱升也换上便装,骑马跟在队伍之中。
整齐的队伍行走在街道之上,街上的行人立刻躲避在街道两侧。
人群中,张缙彦默默看着行走的队伍,突然睁大了眼睛,他看到了队伍中的“崇祯”皇帝。
“怎么会呢,他一个被俘的皇帝跟着顺军队伍去干什么呢?”
张缙彦喃喃道。因为献城时巴结上了刘宗敏,张缙彦躲过了追赃助饷,现在他听到了一些消息,准备去见一个好友。
等队伍消失不见后,张缙彦继续向前走着,拐了个弯进了一个小巷,然后敲响了一个院门。
“我家主人说了,今日不见客。”一个仆人告知张缙彦道,把拜帖递回张缙彦手中。
“请告诉孟暗兄,说我有急事,今天非要见到他不可。”张缙彦说道。
见他坚持,那仆人便又关上院门进院禀告去了。
看着仆人的背影,张缙彦叹了口气,他知道李邦华不肯见自己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自己做出了投敌的举动。
那仆人很快回来了,这次终于打开了院门:“请贵客进来罢。”
“我这蓬门荜户,怎劳坦公兄这大顺重臣玉趾亲临?”一见面李邦华便冷嘲热讽道。
张缙彦叹了口气:“孟暗兄就别羞臊我了,我当初也是逼不得已......”
李邦华冷笑道:“逼不得已?是谁拿刀逼着你投降顺贼了?”
张缙彦叹道:“孟暗兄也知道,城池根本守不住的,早一天开城投降,城内百姓就免受罪一日。”
李邦华道:“如此说来,城中百姓还要谢你张坦公了?”
张缙彦道:“唉,我知道孟暗兄不理解我,不过没关系我不会怪你的。孟暗兄,我此来是告诉孟暗兄,尽快找地方躲一躲,顺军很可能要登门抓人追赃助饷了。”
李邦华冷笑道:“那感情好,顺贼来时,便是我李邦华殉国的时候!”
张缙彦急道:“孟暗兄何必说气话,留有用之身不是更好吗,就算不为自己,也要为嫂夫人想想啊。”
李邦华长叹一口气:“当初城破的时候我就该殉国了,只是想等等陛下的消息,没想到陛下他竟然......”
张缙彦也叹道:“陛下被俘被封为宋王,也是情不得已。孟暗兄,实在不行,你就和嫂夫人离开北京吧,去南京或干脆返回江西老家。”
李邦华摇摇头:“国既破,总要有人殉之。现在我只想见陛下一眼,然后便为大明殉葬!”
看着一心赴死的李邦华,张缙彦不禁有些自惭形秽,想了想,终于道:“孟暗兄若想见陛下,倒是有个机会。”
......
“禀都尉,有人一直在跟着咱们。”
队伍刚出城门不久,便有士兵跑到李双喜马前禀告道。
李双喜回头看去,果然看到不远处有一人正在尾随,当即下令:“把他给我抓过来!”
来人很快被带了过来,却是一个气喘吁吁的老人,穿蓝色袍服,身形消瘦,满脸正气。
“你是何人,为何尾随我们?”李双喜喝问道。
老人并没理会他,而是双眼直直的看向李双喜身边,“噗通”一下跪了下去:“臣左都御史李邦华拜见陛下。”
李双喜吃了一惊,没想到追赶大军的竟然是前明高官。
朱升也吃了一惊,看着跪在面前的老人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李邦华,明末少有的能臣干吏,也是少有的忠臣。北京城破后,满朝文武纷纷投降,却也有少数官员选择了自尽殉国,而李邦华是其中年龄最大、官衔最高者,没想到就这样出现在自己面前。
“自三月十八日,顺贼进城那日起,臣就无时无刻不心忧陛下,现如今见陛下无恙,臣就放心了。然思我大明三百年社稷,于今断绝,臣身为朝廷重臣却束手无策,实羞愧难当,今日前来是为了见陛下最后一面,然后一死以谢大明历代列祖列宗。陛下,老臣拜别......”李邦华跪在地上,泪流满面的说着,悲哀之情溢于言表。
“卿何必如此,大明亡国,皆朕之过也,与卿何干?”朱升叹了口气,不知道该如何劝说。
痛哭一番后,李邦华冲着朱升拜了一拜,毅然转身踉跄着离去了。
“此乃大明忠臣也,理当善终。”朱升看向了身边的张诚。
张诚会意的点了点头,悄悄唤来两个大同会手下,吩咐了下去。
李邦华脚步蹒跚的回到家中,立刻把家人喊来,宣布要自尽殉国。
“夫君既决议殉国,妾当随之。”老妻红着眼说道。几个孩子都已经成年不在身边,在京中的只有夫妻二人。
于是李邦华吩咐下人把柴草堆在楼下,在柴草上洒满菜油,然后把家中钱财散给下人们,吩咐他们各自离开谋生。
下人们哭泣着,冲着李邦华夫妻磕头拜别,然后纷纷离开了。
李邦华携老妻登上二楼,亲手点起一支火把,对着西面慨然道:“陛下,请恕老臣不能再效力了。”
妻子严氏拉着李邦华衣袖泪流满面道:“夫君,咱们生死都在一起。”
看着妻子苍老的面容,李邦华笑了,火把从手中掉落,落在楼下柴草上,有火焰升起。
“嘭”的一下,院门被推开,刘安带着几个大同会会员冲了进来,看到此景大惊。
“快救人!”刘安连声吩咐道。
有会员连忙去寻水桶打水,看着火焰升腾而起,刘安害怕来不及,当即以布巾掩面猛地冲过了火焰,跑进了楼中,几个会员也跟着他闯了进去。
“尔等是顺贼派来追赃助饷吗?我李邦华向来清廉从不受贿,这家中并无余财,唯有的只剩一条老命,却不须尔等动手了。”李邦华携着老妻的手,对冲上楼梯的刘安笑道。
“大人误会了,是陛下吩咐我等来救你的。”刘安急声道。
“陛下?”李邦华摇摇头,“莫要诓骗与我,陛下已然身陷囹圄,如何有能力救人?”
“没有骗你,陛下暗中组建了大同会,现如今北京城中已经有会员一千多人,我们正筹划着把陛下救出北京。李大人,北京虽然城破,但陛下还在,大明并没有亡,大人还是留着有用之身,大明社稷还需要您。”刘安急声道。
李邦华愣了,他没想到崇祯皇帝竟然还暗中布下后手,可为何自己从来没听到过大同会这个名字?
事态紧急,刘安没时间再多说,猛地冲上前去,一把把李邦华背了起来,向着楼下就跑。另有手下背起李邦华妻子,跟在刘安后面。
等冲过火焰来到外面时,众人衣服都着了,连李邦华胡须都被点燃了,院中其他人连忙上前,扑灭了众人身上火焰。
“快走!”看着已经舔到二楼的火焰,刘安知道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来救火,到时必然瞒不住顺贼,当即吩咐道。
一众人等当即跑出了李宅,消失在北京的胡同街巷之中。
半个时辰后,一队顺军士兵匆忙跑来,只看到熊熊燃起的大火。
“这李邦华是大明左都御史,位高权重,还不知道贪了多少银子,现在全都烧了,可惜了了。”
“没什么好可惜的,这几日咱们抄了太多银子了,听说已经有几千万两,也不差他这一家。不过话说回来,投降的大明文武这么多,像他这么刚烈的却是少见。”
“刚烈有个屁用,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他肯老老实实交出家里钱财,咱们大顺向来宽宏大量,不会要他性命,非要想不开自尽,不是傻吗?”
“哈哈哈,说的也是。”
此刻,李邦华夫妻已经被救到了大同会一处巢穴,等其惊魂少定之后,刘安正式见礼介绍自己身份:
“大同会北方堂主刘安见过李大人!”
“好好,刘堂主免礼,老夫还要谢过刘堂主救命之恩。”李邦华连忙说道,“不知这大同会到底怎么回事?”
知道对方是忠臣,是自己人,刘安便把自己知道的大同会成立经过一五一十的向李邦华说了。
“陛下深谋远虑,我大明社稷有望矣。”李邦华赞道。
不过李邦华也生出了疑惑,那就是陛下一直在宫里,怎么可能有时间暗自出宫组建大同会?要是陛下真有坚定南下的心思,有很多机会可以南下,没必要花费这么多小心思啊?
应该是其他人成立的大同会,却假借了陛下的名义,不过这帮人能够暗中联系到被囚禁在宋王府的陛下,也算是有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