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论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二元对立是马克思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抽象出来的政治经济学基本框架。本文分析表明,与运用形式逻辑经常进行的分类不同,[8]这两个概念既有不同,也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而构成一个对立统一体。这是因为二者都离不开人和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相互作用,所以不得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然而这样一来,也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在具体的学术研究中,在具体的历史实践中,究竟是生产力具有优先性,还是生产关系具有优先性。特别是,究竟是让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先发展再校正生产关系,还是先校正生产关系再发展生产力呢?我们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是强调生产关系的优先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第一位的。我们强调生产关系的优先性则是在当代世界的生产力已经决定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现实性的基础上才成立的。这样,我们实际上也就承认了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是第二位的了。但是,就当前中国实际而言,起作用的已经不是生产力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决定性,而是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现实性了。我们说生产关系的优先性,就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改善生产关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根本的重要性。毛泽东晚年担心政权变色就是担心生产关系变化(宋方敏,2016)。[9]
生产关系优先性的实现机制可以是模仿,也可以是理论的指导。资本主义从完全竞争走向垄断的过程,首先是一些垄断者成功了,引起了另一些领域的厂商模仿。福特制是美国汽车制造家和管理学家福特首创的一种生产管理制度,[10]就是在生产力基本没有变化的基础上通过首先改善生产关系再来发展生产力的,也引起了众多工业企业的模仿。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则既有模仿苏联的因素,也有马列主义指导的因素。模仿和理论的指导共同构成了生产关系优先性的具体实施机制。
我们的生产关系的优先性命题是与马克思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命题完全一致的。马克思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命题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而我们的生产关系的优先性命题则是强调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澄清了这个问题,中国到底是用科学社会主义的方法去发展生产力,还是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去发展生产力,就是不言而喻的了。这关系到中国乃至世界的前途和命运。这就是本文的意义。
[1]本文写作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重要论述研究”(批准号:2019MZD024)和2019年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代中国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及其社会作用研究”(立项号:HBSK2019ZD0035)支持。作者简介:王今朝,武汉大学经济系教授、博导;余红阳,武汉大学经济系博士生。
[2]吴易凤(1997)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表述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已经在《资本论》中做出重大修改,改为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再由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吴易凤(1997)这样理解不无道理,但如果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再由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那么,我们依然可以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且,如果不清楚生产关系的本体,实际上也就很难弄清生产方式。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24.
[4]西方的破坏手段从理论诱导到政策欺骗到武装威胁,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5]当权派一词在近年来被西方广泛使用。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925-926.
[7]除了《史记》中记载的陶朱公、卜式外,古代的大地主很少有靠勤劳致富的,而主要是靠低价购买土地,以高利贷、强占等各种办法兼并土地来获得生产资料,再进而用高地租、苛捐杂税等使得佃农依附自己。对于敢于反抗的,则用投入监狱、杀戮等方法加以镇压。大多数地主没有发展的眼光,只知道积累财富和消费,不知道投资。佃农很穷,也无法产生对现代企业生产产品的需求,因此,百业凋敝,工业资本家、小作坊主、小商人不断破产,大多数人依靠非正规的收入来维持极其贫困的生活。总之,阶级对立极其严重,已经到了革命的临界点。与此类比,可以思考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资本所代表的旧生产关系。
[8]在形式逻辑中,对事物的分类一般都是把事物划分为不相交的子集。辩证逻辑则可能更为看重对同一事物根据不同属性划分类别。
[9]今天来看,从西方照搬的那套服从私人资本利益及其代理人意志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可能自动适应公有财产维护、经营和管理的要求,相反,一旦与官僚利益集团、私有资本利益集团相结合,极易变成一种“公权私用”的制度工具,为财产的“化公为私”提供便捷之径(宋方敏,2016)。
[10]福特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在于,把科学管理原理应用于生产,在生产标准化即产品标准化、作业标准化的基础上,利用高速传送装置,使生产过程流水线化,使流水线上各道工序的工人的各种作业在时间上协调起来,并由传送装置的速度决定工人每天所完成的作业和产品数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这种生产管理制度把流水线上的各种操作简单化、程序化,因而能够大量使用工资低廉的非熟练工人,从而有利于组织生产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但是,这种生产管理制度却成为剥削雇佣工人的一种手段。如果流水线上各道工序的工人跟不上机器的运转速度,就会被克扣工资甚至被解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