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当下,我国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老年人口不断增多,老年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拓展。如何发展高质量的老年教育是相关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老年教育实践与理论问题研究,坚持推进老年教育的学科建设。在此过程中,深刻体悟到老年教育学教材的匮乏,专业发展也备受制约,因此我的研究团队费时近一年时间,集聚各方力量,坚持突出本土化、系统性、高质量的撰写原则,编著《老年教育学》教材一书,其目的在于为今后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提供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教程。

《老年教育学》由国内研究老年教育的优秀人员参与执笔,他们分别为:叶长胜、姚艳蓉、周士雨、宋雨昕、郑博文、乐传永、叶忠海、马丽华、殷晓峰。全书共包括11章,分别为“老年教育学概述”“老年教育发展历程”“老年教育的价值功能”“老年教育教学”“老年教育课程”“老年教育模式”“老年教育师资”“老年学员”“老年教育管理(宏观篇)”“老年教育管理(微观篇)”“老年教育研究概述、方法及问题和趋势”。

本书特色主要有:

注重系统性。《老年教育学》在编写过程中始终以系统性原则构架教材体系,在全书的框架中既包括理论性的篇章,也包括实践性内容;既关注教育活动要素的完整融入,比如课程、教学、实施对象、教育管理、教育研究等方面,也注重以“大教育”视角开展跨学科联合,其中涉及老年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作为一本实用性较强的教材,注重编写内容的系统性,不仅使篇章翔实丰富,还有利于学习者的掌握理解,让他们能够在整体布局的认识上把握知识结构,培养系统性思维。

突出本土化。老年教育的研究在我国已经开展近40年,在近40年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中,老年教育学已然融入本土教育中,体现出本土风格和地方特色。因此,在教材写作中始终结合本土老年教育学的发展进行编写,适时融入本土元素和素材。我们认为,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凸显学科教材编写的中国风格是值得各界学者探求的。我国老年教育学学科的建设也必须在创建发展中积极融入学科特色,含蕴文化风气,让学生在教材学习中能够领略到真正属于民族、国家的东西,增长他们的学科自信和文化自信。

强调实践性。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学科实践的支撑,任何一本教材的编写都离不开实践内容的充实。《老年教育学》教材的编写应该以实践为引领,挖掘具有实践价值的教学内容,凸显老年教育学的实践性特征。该教材在撰写过程中收集整理了上海、浙江、江西等多个省区市的老年教育实践素材,将其融入知识点的阐释与案例拓展中,让教材更能够“接地气”,更加符合学生的实践认知,并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实践的味道”。

凸显理论性。老年教育学教材的编写离开实践是“无根之木”,脱离理论则是“无源之水”。老年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已有较长历史,老年教育研究业已得到丰富与发展,一大批优秀的理论研究成果涌现,这为老年教育学科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那么,在《老年教育学》教材撰写的过程中,一直秉持理论性导向,努力让教材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书中,第一章“老年教育学概述”、第三章“老年教育的价值功能”等内容即为该特征的明显体现。此外,在各章节的内容中也适当结合主题,将一些概念、内涵、理论基础等相关知识融入其中,尽力让教材的写作不仅勾勒出“骨架”的系统完备,也凸显出内容的理论力量与“质感”。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高等学院、研究机构科研人员的教材,也可以作为职业院校相关专业、从事专兼职或志愿服务的老年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教师、老年教育师资培训的学员的教材。

本书完成之时,正逢建党100周年之际,这使编写组人员倍感荣幸,同时也促使笔者进一步思考本书的价值和创作意义在哪里?首先,本书的定位为老年教育相关学科的专业用书,其价值之一即为国家培养老龄事业、领域的专业人才提供学习载体,为国家老年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其次,老年教育学科建设是今后实践发展的趋势所在,而教材建设是支撑学科成型的条件之一,《老年教育学》教材的顺利编写将为我国老年教育学学科建设贡献一己之力。最后,在近40年的老年教育发展历程中,我国已经出版了一些相关教材,本书汲取前者精华,在传承借鉴中创新优化,进一步丰富了学科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