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产业地产,往小了说,是建造和租售产业用房;往大了说,是国家产业发展的承载体、产业链条的聚合体,以及产业资源的链接体。产业地产的下限极低,可以低到毫无产业内涵、简单粗暴的“快周转”房地产模式;但是,产业地产的上限也极高,可以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动机和助推器。在上限和下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操盘空间,更存在着巨大的价值观分歧。
正是由于空间巨大,产业地产一直在迭代发展,其间也乱象丛生,充满了争议。做得好的产业地产项目不少,但不达预期的项目更多。优秀的产业地产商屈指可数,良好的也不多,大多数仅在及格线徘徊,市场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大多数产业地产商就很难抵御大势的风险。引导产业地产向着上限靠近,以产业发展为目标,以载体开发为基础,正本清源,回归初心,应该成为每一个从业者的责任和义务。
我的从业经历涵盖了产业地产的多个环节。自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从事机械与自动化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化落地工作。其后,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深圳市发改委,从事宏观层面的产业政策研究,包括起草深圳市总部经济发展政策,推进2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再后,进入星河控股集团,联合徐扬生、高文、费爱国三位院士发起设立领创天下孵化器和创投基金,孵化和投资了一大批硬科技企业;同时,全程推动、全面参与了星河产业集团的设立与发展,建设和运营了深圳、成都、南京、惠州等地的WORLD系列产业园。
上述几段经历,让我分别从实体经济、产业政策、产业地产三个角度,全面且系统地了解了产业地产的全貌,明白了产业地产各参与方的痛点、痒点、兴奋点,以及难点、卡点、突破点,促使我基于实践案例,去综合思考实体企业、政府、产业地产商三个主体的参与模式与参与策略,又基于行业思考,在实际工作中参与了产业规划、产业招商、产业运营等多个环节。从实践到思考,从思考到实践,否定之否定,螺旋上升。
自2017年起,我开始将思考和实践记录下来,陆续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与从业者分享和探讨,没想到一坚持,就是整整6年。本书就是梳理和完善后的公众号文集。因为其诞生于互联网,在遣词造句、情绪表达上,不免有了更多的互联网传播风格,我也有意地保留了这种风格。
本书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产业地产的基本概念,以及产业地产对于政府和实体企业的价值,有助于读者从本质上看清产业地产存在的意义。第二章至第四章,介绍了产业地产的基本三要素,即产业规划、产业招商和产业运营,有助于从业者了解和掌握基础技能。第五章至第七章,介绍了在当前的形势下,产业地产必须去突破和争取的进阶三要素,包括产业投资(即基地+基金)、产城融合(即园区+社区)和产业自持(即估值+融通)。只有掌握此三要素,才能成为优秀的产业地产商。第八章,概括了产业地产商发展过程的八个里程碑,指出了具有普遍性的发展规律。第九章,针对不少热门话题,进行了开放性的讨论。
对于身处实体企业的读者,本书能更好地帮助您争取到来自政府和产业地产商的扶持政策;对于自行拿地建设企业总部或园区的读者,本书能帮助您全面了解土地获取的策略与责任、项目建设的思路与方法、资金融通的多种方式;对于身处政府机构的读者,本书能作为您的决策参考,帮助您制定更合理的招商引资政策,遴选更优秀的产业地产合作伙伴;对于产业地产的从业者,本书可以成为您的工具书,在园区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为您提供来自一线的操盘经验,为您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较为全面且有一定深度的战略参考。
产业地产是一个高速变化的行业。本书成文之际,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房地产市场行情回落,国际产业合作风险增大,经济面临考验。一些新的、尚未纳入本书讨论范围的趋势,正在涌现且日趋明朗,包括:国企投资建设、民企运营服务;盘活存量资产、合理控制增量;特色区域规划、龙头引领招商;鼓励长期持有、提升资管能力;等等。
这些新的趋势正在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的竞合格局。面对产业地产的变化,几位行业“老兵”和我一起成立了中科产发(深圳)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旨在以轻资产运营为核心重新出发,希冀为下一阶段的产业发展闯出一条血路,提供更多的思考与实践。届时,我将用第二本书与各位读者分享和探讨。
本书的撰写,得到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感谢中国产业地产教父、张江高科原总经理葛培健先生,《园区中国》系列丛书作者、火花S-Park创始人兼执行董事宋振庆先生拨冗作序;感谢易子邕先生、许江曼女士、张冰女士、何烨先生对有关章节撰写的帮助与支持;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责任编辑吴沈涛先生对本书内容质量的把关;感谢瞪羚图书的杜礼青先生、钟星林先生,以及经信咨询的黎彧铭先生对本书的编辑和校验;感谢星河产业集团全体同事的共同奋斗,没有大家的实践,也不会有本书的精彩。最后,感谢我的家人长期一贯的理解和支持。
是为序。
阎镜予
于CZ3255航班
2022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