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仁宗朝的变化,庆历新政的准备
“娘娘,您别气坏了身体。”
身边的宫女内侍,都上来劝慰着高太后,只是怒火中烧的高太后,哪里是那么容易被劝阻的。
“滚,都给本宫滚。”
上气喘不上来的高太后,抚着胸口,强压着内心的怒意,“我就不明白,新政,新政,除了推行新政,大宋就没别的办法了吗?”
“仁宗失败了,我那好孙儿的父亲,我的好丈夫,都没有推行下去,他凭什么认为,自己能够推行的了新政。”
新政触及到的利益根深蒂固,又怎么会是一个小皇帝,能够轻易推行下去的呢。
“娘娘,必是有人在官家面前进谗言。”
一名内侍的声音响起,“那曹正淳,恶意的联合向家兄弟,对于您发难啊。”
“天子仁孝,想必只是受人蒙蔽,如今天子得大行皇帝在天庇佑,若是要真推行新政,大臣们也阻拦不了。”
现在,对于高太后来说最关键的就是,高家和雍王勾结的问题。
因为牵扯到了赵氏皇族最为在乎的谋反,谋反大案牵连甚广,就看皇帝要如何判处高家兄弟,清算高家了。
“让皇帝来见老身。”
经过内侍的提醒,高太后很快就回过神来,脸上露出了惊慌的神色。
她倒下不要紧,但是牵扯到高家的话,一时间高太后也手足无措。
赵煦不知道高太后,因为高公纪两兄弟的事情,愁眉不展。
对于赵煦来说,治大国如同烹小鲜,掌控这个世界比起历史上更加复杂的武侠宋,赵煦也更加花费心思,投入对于大宋的全新变革当中。
赵煦的注意力,也在检验着如今实施的新法,在考虑废除哪些不合时宜的,同时颁布一些新的条例。
不过,在那之前赵煦得见一个人,那就是种师道。
种师道,出身于西军名门种家。
对于赵煦来说,种师道是他暗中培育的武将人才,对于他掌控西军,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拜见官家。”
种师道在进入大殿的时候,就当即朝着赵煦拜道,“不知官家,急召我来有何要事?”
“种将军请起。”
让种师道起身,赵煦不由得一笑,“这次召将军过来,无非是想要了解一下西军的情况。”
种家在西北,为了大宋呕心沥血,靖康之变的时候坚决抗金,让大宋组织防线对抗金人,但宋钦宗可不听他的,以至于悲愤交加而亡。
对于这样的一位良将,赵煦还是有好感的。
他也在考虑如何更好的变革军制,加强自己对于军队掌控的同时,普及基因原能修行法,批量制造一批学徒阶的军队。
那样的话,横扫天下完全没有问题了。
同时,位于仁宗朝。
明道二年,三月。
对于赵祯来说,这是他历史上真正亲政的时候。
当真正的走上皇帝的位置,赵祯才明白当皇帝到底有多辛苦,而且朝廷那些的勾心斗角,却是让赵祯有一种无力感。
“范仲淹。”
圈出了范仲淹的折子,赵祯考虑了许久,“让范仲淹重新主持庆历新政的话,朝廷的一些不听话的官员,就得换一拨。”
“只是,吕相公那边。”
赵祯的脸上,露出了纠结的模样。
吕夷简是朝廷的重要宰执,在太后临朝听政的情况下,帮助了自己不少。
但是,如今的朝廷又有不少是吕夷简的门生故吏,把范仲淹起复,调回中枢的话。
那就意味着朝廷平静已久的风波,会因为范仲淹再起波澜。
叹了口气,赵祯的思绪,想到了聊天群中的赵煦。
“不知道,他处在我的时代,会如何抉择呢?”
“那个后辈说的没错,有时候的我,还真有些优柔寡断了。”
大宋的积弊,在赵祯一朝已经十分明显,如果不改变的话,那么大宋迟早会重演靖康耻的悲剧。
子嗣的问题,现在的赵祯用完了聊天群给予的仙丹,花费了一百积分。
这样的话,后代传承就不用担心了,但大宋亡国的忧虑,让赵祯这个年轻想有所作为的皇帝,愁的都有些失眠了。
“来人,召吕夷简进宫。”
想了下,赵祯很快就有了决定,打算开始变法新政,那么他也得问一下吕夷简的意见。
真正管辖起一个庞大的国家,赵祯就明白单打独斗依靠自己是不可能的。
他的时代,比起其他朝代好的是,有不少的文臣将领,都诞生于他这一朝,甚至有些的文武大臣,在赵煦那一朝还多有任用。
赵祯是先天就能够开出sr卡和ssr卡的皇帝,知人善用是他的历史评价。
本质上,他还是个希望自己是个有所作为的皇帝。
赵祯记得赵煦说过,他最大的问题就是宽仁无断,所以在变法改革的事情上,赵祯要有所坚持才行。
不然,日后怎么和大宋的其他朝代,还有历史上的盛世比呢。
赵祯的野心,可以说是相当庞大的。
而得到了赵祯的命令,内侍很快就召见吕夷简,得到消息的吕夷简自然不敢怠慢。
除却吕夷简外,赵祯还召见了参知政事晏殊,为的就是商讨今后大宋发展。
吕夷简和晏殊很快就明白了,赵祯急召他们商讨的缘故。
那就是,赵祯要变法!
“官家,太后崩逝,实在不宜对朝廷大动干戈啊。”
吕夷简对着赵祯行礼而道。
多年为相,在朝堂中吕夷简可谓是颇有威望,作为能臣,最为忠心的也是朝廷。
他和晏殊对视了一眼,两人的眸子当中,都呈现出了明显的忧虑。
皇帝有大志是好的,怕的就是皇帝急躁,容易将好事变成坏事啊。
“朕知晓你们的顾虑,所以只是叫你们来商议,守孝过后动一动人事这块。”
赵祯笑了笑,看向了吕夷简和晏殊道,“两位爱卿,觉得意下如何?”
“臣等惶恐,若是陛下有主意的话,可以直接下旨。”
晏殊很快说道,“不过,变法一事,还望官家能够再三思索,勿要操之过急。”
大宋积弊,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轻松解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