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虽然本书的目标读者为具有一定数学基础与Python编程基础的中学生,但是实际上也适合对人工智能涉及的数据分析相关内容具有强烈兴趣的学者阅读,同时可以为所有想提升自身数据素养并逐步深入了解数据科学知识的读者提供参考。
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版了许多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用书,对于是否有必要组织老师们编撰这本书,在研讨阶段我心有疑惑。在同龚超博士及袁中果博士交流后,我了解到,对于人工智能数据素养,市面上还没有太多涉及这方面内容的图书。本书是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共同支持出版的公益书籍,我受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工作委员会袁中果秘书长的委托,负责本书的编撰协调工作。参与编著本书的老师既有来自云南省临沧市的信息技术专业的老师,也有来自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河北省的信息技术专业的老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暑期公益课程令大家汇聚一堂。
2021年暑假,当我接到编著本书的任务时,认为面临很多挑战。在筹备阶段,我们建立了对应的微信工作群,在龚超博士的支持下对本书的整体结构进行了讨论,梳理并确定了如下写作分工。
● 第1章、第4章、第11章、第12章: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工作委员会的龚超博士。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助理教授王冀、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张孜勉博士、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佟松龄老师对该部分内容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 第2章: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第三完全中学的普建敏老师和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的乌兰老师。
● 第3章: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营盘中学的甘新忠老师。
● 第5章: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的贾海法老师。
● 第6章:北京市未来基因人工智能研究院的袁元老师。
● 第7章: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华中师大附属龙园学校的宋倩倩老师。
● 第8章:上海市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东校的邹天翔老师。
● 第9章: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刘学军老师。
● 第10章: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第三完全中学的普建敏老师。
● 第13章: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龙岗学校的周兴权老师。
在之后两周左右的时间里,大家共同讨论并逐步完善了符合本书定位的二级及三级目录结构。在确定了目录结构、编写规范之后,大家正式进入了编撰阶段,通过将近六周的时间汇总出了初稿。其间恰逢我的“孙越名师工作室”开展线上专家讲座活动,我积极邀请了所有编写成员参与其中,了解上海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现状。通过交流,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方向,这对后期书稿的修改大有裨益。
由于大家来自不同的省市,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本书初稿的不同章节在编撰水平、书写风格和编写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于是,我们对内容再次进行梳理并制定了新的统一编写规范,同时针对错误之处进行二次修改。在修改并汇总第2稿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不同省市在一些基础理论的认知上存在差异。此时,北京市、上海市的老师纷纷伸出援手,帮助云南省和广东省的老师共同进行内容改进与提升,历时1个月形成了第2稿。
之后,我们又对全文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调整后的书稿基本达到了出版的要求。在这次调整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图表、代码的细节仍存在些许差异,于是又邀请了深圳中学龙岗初级中学的杨雯雯老师帮助我们深度校稿、修订,形成了第3稿。
编撰工作持续到2021年11月初,我们完成了第4稿,整本书基本形成了统一的风格。接着,我们又有幸邀请到上海市电化教育馆的秦红斌老师进行审稿,协助我们进行更准确的定位。
在4个多月的编撰过程中,大家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有勇于挑战的,也有选择放弃的。选择勇于挑战的老师在编撰工作中提升了自己的信息化专业能力,对计算思维、数据思维、人工智能教学等都产生了新的认知。同时,在这些日子里,编撰老师们也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可能会发现不同章节的内容在难度上有较大差别,这是由于之前我们所提到的,编撰教师来自不同省市,在专业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别,还请各位读者见谅。
本书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共同出版的公益书籍,能完成本次书稿编撰,对于很多老师来说就是成功。我们希望本书能够促使更多东西部地区的老师参与中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并且通过互联网教研、在线专家讲座等低成本方式,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能力。中西部地区、沿海地区与北上广三地的老师共同进步,为中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书中引用的图片,除特别标注外,均来自网络,鉴于编著者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得知引用照片的原出处,在此统一对原创作者表示感谢。
最后,这本书献给所有参与此书编写工作的老师们,谢谢你们的精诚合作,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数据素养。
孙越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龙岗学校
2022年6月于深圳龙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