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产教融合是高校发展的需求
高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是高校发展的内在需求。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状况以及学校学科发展的现状,积极与政府、行业企业开展交流合作,实施产教融合,探索形成一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打造高校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学术研究型高校要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资源优势,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应用研究型高校要坚持问题导向,在解决行业产业发展的前沿关键问题方面发挥支撑与引领作用,解决制约产业升级的瓶颈。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要加快培养先进技术转移应用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促进新技术转化应用和产业技术升级。技术技能型高校要服务技术技能积累,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人才、科技服务,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
(一)产教融合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产教融合是新时代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路径,也是新时代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毕业生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这是当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产教融合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一是有利于培养紧缺急需人才。针对行业紧缺人才和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高校需要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例如,行业紧缺的人才可以采用产教融合的方式,高校可以与行业企业合作设立专门紧缺人才定制班,“订单式”培养人才,让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中。国家急需人才可以采用产教融合方式培养,高校与企业一起制订培养方案、共同招生、联合培养,与企业一起成为产教融合的命运共同体。
二是有利于专业与产业的对接。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从优化专业结构开始。专业结构调整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高校优化专业结构,需要找到新路径,而通过产教融合,可以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高校在围绕区域定位和发展规划时,需要瞄准重点行业产业,对接产业的不同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淘汰就业难、与市场脱节的专业,新增与最新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专业。
三是有利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可以根据所处地理位置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例如,重庆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设置相关专业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成都相关企业合作,联合培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教融合优秀人才。同时,高中和高校还需要努力构建贯通培养路径,启动高中与高校有效衔接的双元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出教育、实践、实操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产教融合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高校要充分认识学生作为教育客体的自主性,既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运用。课程体系设置兼顾学生考证、岗位技能、技能大赛的需求,同时突出专业技能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是提供了场地保障。1984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派出代表团考察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后认为,合作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值得中国借鉴。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学者结合中国国情,将合作教育取名为“产学合作教育”,基本内涵是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产教融合最初的形式就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这样的形式为高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场所。用人单位提供实践场所,供高校大学生实践,让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便于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
二是提供了师资保障。产教融合需要高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培养学生,高校大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践需要用人单位派出专门人员为大学生讲解在企业工作的基本规范,为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双师型”教师的保障。在企业、行业的实习经验弥补了大学生在学校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不足。因此,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师资力量。
三是提供了资金保障。产教融合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基础,政府、行业企业将定量的资金投入产教融合,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的经济压力,同时也能保障企业获得一定的利润收入,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充足的资金保障,为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产教融合为高校师生发展搭建了平台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而产教融合为高校服务社会搭建了广阔的舞台。一个地区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高校、企业和行业都需要参与其中,以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一是可以让学生接触最前沿的专业技能。产教融合让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完全按照企业工作标准和要求,上下班打卡,穿着统一的制服,佩戴工牌等。在仿真环境中,学生更容易树立职业心态,养成职业习惯,学习符合企业要求的技能,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快速适应社会、融入企业。高校一方面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岗位用人需求,开发相应的课程,规范课程标准;另一方面可以把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一线优秀工作人员引入师资队伍,弥补师资队伍的不足。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习符合时代潮流的最新技能。例如,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传统的课程,还需要学习现代潮流的短视频制作技能。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直播带货成为社会潮流,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需要与时俱进学习直播的相关技能技巧,以便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是可以为高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高校需要不断转型,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以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这需要实施“1+N”协同育人模式。高校与企业根据市场需求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措施,同时统筹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在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评价中的自主权的基础上,大力培育相关行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职业标准开发、人才培养、人才评价、人才配置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培养高素质人才。
三是可以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当前,全国各地正在积极探索培育产教联盟。例如,重庆积极推进西部科学城建设,以打造产业、高校、科研机构、商业、住房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新城,补齐创新的短板。这些产教联盟由多家成员单位组成,以企业与企业、高校与企业、高校与高校深度合作为主要形式,以产学研用相结合为主要内容。产教联盟整合、集聚创新资源,有利于构建产业链合作体系,加快突破应用技术研发,联合培养人才,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校企在多层次、多维度、多区域的深度合作。产教联盟整合了行业企业、高校的资源,依托联盟内的师资、设备、课程、基地开展优质培训,达到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例如,阿里巴巴公司联合政府、高校、企业、培训机构等,于2015年6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百城千校-百万英才”项目,构建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的课程体系,提供实践训练平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共同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共享教学资源,为社会培养与时俱进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四)产教融合为高校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是产教融合最有效的方法。根据方案的要求,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改革中高校总体评价和教学评价内容就需要列入产教融合的相关内容。改革高校总体评价,要推进高校的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高校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革高校教学评价,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指标。通过产教融合,高校可以改变社会对教育的评价方式,实现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学生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
一是加快推动高校教育结构改革。不同层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了高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产教融合能够促进高校和产业的融合与对接,即融合对接专业建设和产业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优化高校的学科结构。广大高校应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推进学科建设,有效促进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发展,实现产业竞争优势转化。
二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攀升,2020—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874万人、909万人、1 076万人,屡次创下历史新高。加之受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成倍增长,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已迫在眉睫。因此,通过产教融合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和就业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