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西方学者基于发达国家的市场环境,提出“机会成本假说”,以解释研发投入的逆周期变动。他们认为在经济紧缩期,由于生产经营性活动的利润率下降,研发活动机会成本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更倾向于减少生产性投资,转而投资更多的资金在研发活动上。然而,这类研究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以欧美发达市场为背景的研究,结论不一定适用于我国转型期的客观实际;第二,忽视了政府在经济周期与企业研发之间的能动作用。实际上,政府会根据经济周期的变化,相机出台经济扶持政策。由此,本书立足我国强政府干预的制度背景,将政府扶持引入研发投入周期性调整的分析框架,挖掘我国研发投入逆周期变动的中国逻辑。在此过程中,本书发现,相较于经济扩张期,政府在经济紧缩期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更大,具体表现为研发补贴更多。然后,本书基于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和政策性任务的独特属性,对“机会成本假说”与“政府扶持假说”进行理论推断,得到剥离两种假说的实证策略。实证结果表明,相较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研发投入逆周期性更强,说明我国企业研发投入逆周期变动更符合“政府扶持假说”,而非“机会成本假说”。为进一步排除“机会成本假说”,本书实证发现,在经济紧缩期,生产性投资下降的公司并未表现出研发投入上升的现象,进一步否定了“机会成本假说”。
虽然已有学者注意到了宏观经济周期变动背景下企业研发策略调整机制问题(Aghion、Saint-Paul,1998),但他们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宏观经济周期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上,考察经济周期影响研发效率的文献很少。实际上,企业创新水平不仅取决于研发投入,也受制于研发效率的影响。由此,本书的实证分析重点考察了经济周期对企业研发效率和研发补贴效率的影响机制。当企业运行结果未达到期望目标时,组织会产生变革的动力。宏观经济紧缩不仅冲击了企业的利润和收入,也带给企业开发新产品和实施变革的动力(Mensch,1979)。本书发现,宏观经济紧缩引致的环境压力会促使企业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研发效率和研发补贴效率。进一步地,本书实证检验了经济周期对不同产权背景、不同市场和不同行业竞争程度企业影响机制的差异,发现宏观经济紧缩带来的研发激励效应在发达市场和行业竞争程度高的企业中更明显。
本书的结构安排如图1.1所示。
图1.1 本书结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