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股神企业帝国的过去与未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喜诗糖果:巴菲特投资思想的分水岭

1971年,蓝筹印花公司的一位高管威廉·拉姆齐打电话给巴菲特,告诉他有一个潜在的收购对象——喜诗糖果。[12]巴菲特让拉姆齐给芒格打电话。对于这家在加州各地都拥有忠实客户的知名巧克力公司,芒格表示很看好收购它之后的发展前景。

这家传承三代的家族企业,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21年,当时查尔斯·西伊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从加拿大北部搬到了加州南部。[13]大火摧毁了查尔斯的药店生意,在做了一段时间的巧克力销售员后,他决定在糖果生意上一展拳脚。查尔斯和母亲玛丽、妻子弗洛伦丝,以及两个年幼的孩子在洛杉矶定居,他与当地商人詹姆斯·里德成了很好的朋友。1922年,他们共同创办了喜诗糖果公司。

喜诗糖果的店铺,仿照玛丽的家庭厨房设计风格,制作并销售盒装巧克力。这些巧克力大多选用新鲜优质的上乘原料,用玛丽的秘密配方制作而成的。玛丽戴着眼镜,满头银发,面容慈祥,她和蔼可亲的形象成了公司的门面。公司的标识是简约的黑白设计,正中央是慈眉善目、笑容满面的玛丽。这种设计传递出查尔斯喜欢的老式手工糖果的意味,负责送货的车辆是带着边车的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喜诗糖果还开创了一种创新的营销模式——以极低的折扣向教堂、俱乐部和其他团体组织提供散装巧克力,这些团体组织将这些糖果转售给募捐人以赚取利润。1939年,玛丽去世,享年85岁,但她的精神,以及企业的精神,却一直存在。

当时,喜诗糖果已经拥有了十多家店铺,并在洛杉矶设有一家生产工厂。然后,他们将业务扩展到了旧金山,很快又在那里开设了另外九家店铺和一家工厂。在此期间,查尔斯的儿子劳伦斯加入了公司。1949年查尔斯去世后,劳伦斯成为公司总裁。

20世纪50年代是美国郊区城市化的时代,劳伦斯勇抓机遇,引领潮流,在加州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新购物中心里开了很多家喜诗糖果的店铺。到1960年,喜诗糖果的连锁店达到了124家。20世纪60年代,喜诗糖果进军亚利桑那州、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并发展到150家连锁店。凭借着稳定的盈利,喜诗的表现超越了当地的竞争对手,与好时、罗赛尔斯托福以及其他美国国民品牌一较长短。

1969年,劳伦斯去世,他的弟弟哈里是公司的股东和董事,哈里应该继承劳伦斯在公司里的职位。但是,哈里在继承问题上犹豫不决,因为他在美国的其他地方还经营着一家葡萄酒庄园。拥有喜诗糖果67%股份的喜诗家族最后极不情愿地决定出售公司。1969年,巴菲特和芒格参观了喜诗糖果位于洛杉矶的工厂。这一举动,后来被认为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进行收购时的非凡之举。[14]

喜诗家族为他们的生意开价3000万美元(严格来说是4000万美元,但公司手头有超过1000万美元的现金)。然而,巴菲特注意到公司的税前收入只有400万美元,资产负债表上显示的净资产只有700万美元。当时,巴菲特还没有为无形资产支付额外费用的习惯,[15]但芒格说服了巴菲特,让他关注这项业务的定性指标,他们一致决定,可以给出的最高买价是2500万美元。喜诗家族接受了这一报价。若干年后,巴菲特承认出价很低。巴菲特认为,这是因为当时他对特许经营权的价值一无所知。[16]

但为什么拥有特许经营权并传承三代的喜诗家族,会接受巴菲特如此低的出价呢?不太可能是因为经营的自主权,因为喜诗家族将不再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巴菲特和芒格亲自挑选了公司的新总裁查尔斯·哈金斯,大家心照不宣,哈金斯会保留喜诗的传统,不会试图改变公司。从1951年起,哈金斯就一直在喜诗工作,直到2005年退休。自哈金斯上台以后,公司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公司继续沿用着过去50年的方式:以老派的方式生产和销售手工巧克力。至少在事后看来,永续经营是促成这笔交易的重要因素。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喜诗糖果的盒装巧克力销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罗赛尔斯托福,[17]如今,喜诗糖果的年净利润为8000万美元。[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