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朝堂争锋(下)
听闻王弘如此说来,刘裕转身便问护军将军檀道济:“檀将军,不知你可有良策?”
檀道济一听,又是剿匪,又是平叛之策,这熟悉的场景,这熟悉的配方。
当初自己脑袋一热接下前去平河南诸贼之事,被打的屁滚尿流,损兵折将,若不是秦王殿下给找回了场子,自己这张老脸都没地方搁。
“陛下,臣以为此事应当听一听秦王殿下之意,秦王殿下曾率军平定河南贼寇叛乱,对于剿匪,可谓是手到擒来!”檀道济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说道。
看着一个个甩锅的众人,刘义真有些无奈,这群官僚,只要有好处就像狗见了米田共一样扑上去,但凡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一个个是逡巡不前。
一想到永初朝的大臣都如此勾心斗角,就更别提万一刘裕去世之后的事情了,想到这儿,刘义真便对后世史书上记载着只要北魏一进犯,刘宋这边援军总是迟迟不到的记录,有了新的认识。
见檀道济怂恿自己发言,刘义真也不退缩了,按照原先商议好的内容,站了出来启奏道:“父皇,儿臣认为元帅之职,非必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者也。夫元帅者,贵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若指挥调度得法,将士自然信服,全力效命。故,武官出身,非必然之选也。”
说完此话,满朝皆惊,怎么着听这个意思,秦王殿下又准备挂帅出征?还是说秦王殿下准备推举某个文官前去平叛?
刘义真目光扫过众人,心说过会你们还会更吃惊,又继续缓缓说道:“儿臣今日所举荐之人便是武昌县公,谢晦!”
众人一听皆面面相觑,怎么个意思?刚刚差点被弹劾成庶人,现在秦王殿下竟然要保举此人担任平叛统帅,这让许多大臣惊讶不已,特别是王弘,那个气啊,感情自己刚刚参奏那么多,这秦王殿下是一句没听下去。
“殿下!武昌县公已当庭认罪,还未议定处置,怎可现在委以重任,若是臣子犯错,不进行处罚如何堵住天下之人的悠悠之口?”王弘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
刘义真也不气恼,只是笑着说:“如此说来,王刺史劳苦功高,自然应当为陛下效力,那为何百官谏言,由您挂帅平叛,您却再三推脱呢?”
这话说的着实是杀人诛心,王弘百般推脱,自然是自己不通军略,再说让自己远离京城,还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新的阴谋诡计。
王弘被刘义真的话怼得半晌说不出话来,脸都被气得通红,冷哼一甩衣袖,却是不再言语。
见王弘不再说话,刘义真便又缓缓说道:“武昌县公,虽有前愆,然其才智过人,实乃当世之英才。
昔年北伐,县公屡出奇计,使我军屡建战功,其智勇可见一斑。
又,且县公曾执掌禁军,深谙军旅之事,能镇骄兵,可驭悍将。虽有以权谋私等诸斑劣迹,但若给予其将功补过的机会,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谢晦跪在地上虽说宽大的衣服遮挡住了他自己的表情,此刻的谢晦脸上已经露出几丝微笑,似乎已经胜券在握。
见秦王殿下为谢晦说话,许多愿意投效秦王殿下的官员自然顺杆爬得拍起了马屁,这自然当属尚书省的几位尚书最为起劲。
“陛下,武昌县公虽然有错在先,但此刻愿意戴罪立功,恳求陛下给予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忠诚与决心。”左民尚书荀伯子率先发言,见秦王殿下为自己大舅哥发言,那当然要摇旗呐喊,助威鼓劲了!
“是啊,陛下,臣以为哀兵必胜,武昌县公已然知错,必能知耻后勇!”尚书仆射徐羡之作为谢晦的政治盟友,此刻再不说话,等待何时?
王弘见这么多人为谢晦说话,脸顿时黑了下来,但他此刻自然是不敢再强行反对,民心不可违,百官之心自然更不可违。
“好!”一直沉默不语的刘裕终于发话了,“既然如此,谢晦!”
刘裕站在玉阶之上,用一种威严且不容质疑的声音对谢晦说道:“朕鉴尔忠诚之心,虽有小失,然一腔热忱,矢志报国,可嘉也。朕今封尔为平西将军,领江州刺史之职,授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命尔挥师平乱,以靖地方。若能克敌制胜,回朝复命之日,前愆可宥,功过相抵;倘若败绩,则前罪与此次失责并罚不贷!尔其勉之,勿负朕望。”
谢晦听闻此言,顿时泪如雨下,叩头便拜:“陛下皇恩浩荡,不咎微臣之过,委以重任,实乃天恩浩大。微臣感激涕零,虽肝脑涂地,无以为报。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陛下之厚恩。”
王弘咬牙切齿的看着谢晦表述忠心,明明自己遥领江州刺史,此刻陛下竟然将这样一个职位委任给一个犯错的罪臣,这让王弘十分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忽然一个念头袭来,他看向站在大殿之上笑脸盈盈的看着谢晦的刘义真,难道是秦王殿下?
也只有秦王殿下!这秦王殿下自从入了建康以来,就每每与我作对,也只有深得朕心的秦王殿下才能左右圣心啊!可我并没有什么地方得罪过秦王殿下啊!
王弘不断的思考,到底是哪里得罪了秦王殿下,以至于经常和自己唱反调。
就在王弘思考出神之际,刘裕忽然的一声轻唤,打断了自己的思绪。
“王常侍,朕念你常伴朕左右,便将江州刺史之任委以谢晦,你可不许有怨言啊!”
王弘苦笑了一下,陛下都为谢晦开口,自己怎么敢继续硬着头皮弹劾?便抱拳道:“陛下言重了!臣不敢有怨言!”
“好!不愧是国之栋梁。”刘裕夸赞道,“既然如此,朕念你劳苦功高,特擢升中书侍郎,望汝在中书省,辅弼朝政,继续发挥所长,为朕分忧,为国尽力。”
这封突如其来的册封,弄得王弘彻底傻眼了,当初刘裕登基,王弘觉得自己怎么的也能做个中书令,可刘裕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而是让王弘遥领江州刺史,封散骑常侍,虽说是天子近臣,但并无多少实权。
这次就更加夸张,自己的对头谢晦犯了那么大的错,竟然仅仅是被免去了领军将军、中领军之职,反而让他出镇一方,并且还是将自己的江州刺史之职给拿掉,拿一个不痛不痒的中书侍郎搪塞我。
这中书省虽在齐王殿下都管,但实际的长官却是傅亮,自己这位中书侍郎虽是二把手,但仍在傅亮之下,这让王弘一瞬间大脑空白,宕机了许久。
直到王虞拼命向大哥使眼色,王弘这才反应过来,领旨叩恩!
“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