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贾家婆媳大战
“柱子,走跟我一块瞧瞧去!”
“得嘞!”
易中海一马当先,带着四合院战神傻柱气势汹汹的冲到了贾家门口。
就这会儿功夫,前院儿后院儿好事的闲汉们都已经聚集到了中院儿。
二大爷刘海中、三大爷阎埠贵,二人都带着自家的宝贝儿子并身后众家闲汉,两大帮人乌央乌央的集合在了老贾家门口。
刘海中和阎埠贵这哥俩前几天可能达成了什么密谋,现在正是在蜜月期里,二人一见面就很认真、很客气的跟对方打起了招呼。
“呦,他二大爷您好啊!”
“诶,他三大爷您好!”
“您家里头好啊?!”
“诶,都好,都好!”
“您家里头也都好啊?”
“托您的福,都好!”
看着这俩大爷跟活宝似的在这扯犊子,直把易中海气的是脸色越来越阴沉。
正要开口说话时,只听得屋里又响起贾张氏的骂人声。
骂的那叫一个难听,文字都无法表述的那种,简直就是对秦淮茹人格与尊严的严重践踏。
人群中的各位爷们儿脸上顿时显露出义愤填膺的表情,尤其以傻柱为最。
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想不顾一切的冲进去,对着贾张氏那张胖脸来一顿毒打,然后再打破一切世俗礼法,把自己亲爱的秦姐接回自己家去……
“老嫂子,是我,你把门打开!”
易中海的脸色也越发难看起来,好在他还算比较冷静,只是手上拍门的力道大了一些。
屋里的贾张氏早就听到外面来人了,可是她不在乎,她今天就是要教训一下秦淮茹,让她知道知道什么叫婆婆的威严。
“我们家的事,不用你们管!”
贾张氏冲着窗户外头吼了一声,然后就又继续教育起了秦淮茹。
“东旭,把门打开!”
易中海的声音已经非常冰冷了,他在院里当了这么多年一大爷,还没有谁敢这么冒犯他呢。
早就听够了贾张氏那难听的骂人的话,一众年轻人们也纷纷冲里面喊了起来。
“开门!”
“狗日的贾东旭,赶紧把门打开!”
“快点儿开门,要不然踹门了!”
吱呀~
门开了,露出贾东旭那黑如锅底的脸。
“怎么回事?”
易中海正要开口问话,后面几个妇女们先走了上来。
“都让开都让开!”
“让我们先进去!”
一大妈二大妈三大妈,还有几个大嫂子们进场了。
众人闻言连忙让开了一条路,让众大妈大婶大嫂子们进里屋批判贾张氏去了。
这会儿的老礼儿就这样,碰上这路事,都是男的对男的,女的对女的。
没有说易中海带着一帮老少爷们儿进里屋管闲事儿的规矩。
包括酒席宴会,民间也依旧遵从着男女大防的传统礼法。
比如后世说的女性不上桌吃饭,在北方来说其实并没有这种规矩。
女性不上桌的习俗其实只是一种片面的认知而已。
这种规矩其实是来源于礼法中的男女大防,其中一条很重要的的规则就是男对男客,女对女宾。
只有夷狄人才会以妻女待客。
正经人家,如果有酒席宴会,来客如果有男有女,那一定是要分开坐的。
男主人负责招待男客人,女主人则负责招待女客人。
当然了,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及男性天然就在社会活动中占据的主导地位,在宴会酒席中,男性客人一向比较多,而在非重大活动中,女性则仅仅只是和一些亲戚有来往以及经济条件的原因,经常出现那种男性桌上大吃大喝,女性则只是简单吃饭的场景。
这种情况被后世网友一顿批判,纷纷化身正义使者,指责有这些规矩习俗的地区。
但真实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的。
在某些只有女性客人的场合中,其实男主人也是不上桌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招待三姑六婆(尼姑、道姑、卦姑,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和稳婆。)这种事,都是由女主人招呼几个伶俐的邻居婶子大娘来帮忙的。
在当下这个时代,这些市井女性中,三姑已经没有了,牙婆和虔婆也没有了,师婆也就是巫婆,这个现在也很少见了,但并没有绝对消亡,偶尔还能看见。
剩下的媒婆、稳婆、药婆这三类人,都是正儿八经的客人,但凡求到人家头上,总是免不了一场酒席招待,而这种招待,就是由女主人完成的。
而在这种招待中,则一般没有男性客人,所以男主人也就是简单吃点儿东西就拉倒。
没听说过谁家是老爷们儿在家负责招待这些人的。
人家也不干呐,人家是在街面儿上抛头露面的婆子,又不是八大胡同里的表子,怎么可能跟男的在一块儿喝酒,那成什么了。
等一众大妈大婶大嫂子们进了里屋,易中海和这些人则是进了外屋。
虽然贾家里屋外屋连窗口都是空的,但最起码也是走了个形式。
里面有那个伶俐的大嫂子,一进屋就拉上了帘子,免得外头几个小子通过窗户往里头瞎看。
“说说吧,怎么回事!”
易中海一马当先,走到屋里饭桌后头坐下,而刘海中和阎埠贵则一左一右坐到了易中海两边。
哥仨围着桌子看向贾东旭,颇有些三堂会审的意思。
贾东旭黑着脸,迎着三个大爷的目光,一屁股坐到了床上,低着头一言不发。
外头这样儿,里头也是如此,贾张氏已经停下了叫骂,盘坐在炕上跟头猪似的怒目圆睁,盯着秦淮茹一言不发。
只留下秦淮茹靠在炕沿儿上,呜呜呜的低声垂泣。
“东旭,说话!”
易中海语气稍微有点儿缓和,但脸色依旧冰冷。
“没……没啥,淮茹做饭没看住过,做糊了。”
贾东旭脸色稍微有点不自然的说道。
其实他心里明白,真实情况哪是如此,这件事的起因还是昨天,秦淮茹回了一趟娘家。
别人回娘家都是往家里带东西,尤其是姑娘嫁到城里的人家,那父母一般都能享点福。
这年头儿的城乡差距巨大,城里随便一点儿东西,都是乡下一年到头都难看见的宝贝。
可是秦淮茹不一样,她回娘家不仅没给带东西孝敬父母二老,还想带些粮食走。
结果可想而知……